張虎子
摘 要:石榴具有較高的價值,是果農種植行業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種植植物。熟悉地區石榴樹的生長結果習性,明確其整形修剪技術,對提升石榴生產質量與果農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對石榴樹的生長結果習性與整形修剪技術進行了探究與闡述,以期為石榴種植的優化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石榴樹;生長結果;整形修剪
中圖分類號:S665.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68
石榴樹(學名Punica granatum L),屬灌木或落葉喬木的單葉生植被。石榴果形呈球形、多籽、皮厚。石榴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與豐富的營養價值。在中國,石榴具有多子多孫的寓意,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石榴已成為溫熱帶地區果農種植產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石榴樹生產的優化,保證石榴質量,對石榴樹生長結果習性與整形修剪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1 生長結果習性
石榴樹屬灌木或落葉喬木植被,品種多樣。石榴樹樹根相對健壯且容易生萌蘗,適當的對樹干的萌蘗進行處理,石榴樹的樹高可達到4~6m [1]。石榴樹樹冠分枝相對較多,樹冠內枝條幼期呈方形或多邊形,樹梢有刺,新舊樹梢具有交錯生長的特性。
石榴樹枝條細瘦且先端呈針刺,呈對生性。石榴樹在生長過程中,其枝條生長具有不規則性,長枝、徒長枝無頂芽,先端為針狀且常自行枯萎。石榴樹長枝基部易簇生短枝,營養充分時,其短枝的先端頂將抽生結果,在既定條件下,當營養不均衡時,其短枝在生長過程中仍為短枝;石榴樹健壯的徒長枝,1a內可長至1m以上,在其中部、上部又可生長2次枝條,且生命力強的2次枝條將會進行3次枝條生長,分枝與母枝呈直角水平伸展狀。
石榴樹結果多為結果母枝抽生結果,其結果母枝多為生長早、發育良好的春季生長的1次枝以及初夏時期的2次枝,花期長。短結果母枝的花芽易坐果,枝條相對粗壯,在生長過程中會進行分枝生長。1a2次生長期的石榴樹,將在春季、夏季或秋季抽生新梢,而1a1次生長期的石榴樹則是在秋季抽生新梢,其中春季抽生的新梢(春梢)的結果率相對較高[2]。
2 石榴樹整形
石榴樹整形是提升石榴樹生長質量,均衡石榴樹樹干、枝葉的營養分配,促進石榴增產,延長石榴樹盛果年限的重要舉措。目前,對石榴樹的整形主要有單主干自然半圓形整形與三主干開心形整形2種表現形式。
單主干自然半球形整形技術主要是在石榴樹栽植后,通過控制石榴樹根際萌蘗的生長情況得以實現的,通常情況下單主干自然半圓形樹形的樹干在離地面50cm范圍內不留枝條。單主干自然半圓形石榴樹整形具有成形早、果實大、產量高、生產穩定優勢。
三主干開心形整形技術是在石榴樹樹干距離地面33cm范圍內,保存3個主干,從而形成的開心形樹形。具有透光撫育性強,枝條分布均衡,石榴樹個體產量高,石榴果實質量高的優勢。
3 石榴樹修剪
3.1 石榴樹幼樹修剪
石榴樹栽植后,在其生長過程中,需對幼樹進行修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第1年,自然生長階段,不給予修剪;第2年,在3月份左右需對幼樹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石榴樹保留3個以內生長良好的枝條作主干,并對主干臨近地面處的芽、梢進行不定期的疏除處理;第3年,在9月份左右進行石榴幼樹定形處理,將石榴樹主干上距離地面1m以下的枝條進行全部修剪,每個主干保留5個左右生長健壯的枝條作為生長主枝,樹高約1.5~2m之間。
3.2 石榴樹疏枝
石榴樹疏枝主要是對枯萎死枝、病蟲害枝、下垂枝、萌蘗生成嫩枝以及小枝進行全部疏除,用以保障樹冠的透光性、營養性、通風性。
在石榴樹生長過程中,也需對其的徒長枝進行適當的修剪,及時剪除主干以及主枝基部的徒長枝,對有利樹冠生長的徒長枝進行合理保留,一般3條以內為宜,用以提升樹冠光照性、提升其結果質量。
在7月中旬左右需對石榴樹側枝進修剪,將距離地面45cm左右的枝條進行剪除,用以保證上部側枝的生長。
3.3 其他修剪技術
在石榴樹生長過程中,為保障其生長的健康性、結果的優質性、高產性,應根據其生長的實際情況進行修剪處理。
根據樹齡的變化,在進行合理施肥與澆水管理外,對舊主干與側枝進行縮減處理,培養新主干與側枝,用以增加石榴樹結果年限。
由石榴樹生長結果習性可知,石榴樹混合芽常著生于短枝頂部及附近區域,因此在修剪時應避免對短枝短截不合理現象的發展。
注重對過度衰老以及凍死的石榴樹進行革新處理,將其地面部分進行割除,對新枝進行撫育,培育新植株,用以恢復生產。
3 結論
明確石榴樹生產結果習性,認知并掌握石榴樹整形與修剪技術對實現石榴樹生產質量的優化,提升果農經濟收益,推動石榴樹種植規?;?、系統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诖?,本文對石榴樹生長結果習性與其整形修剪進行了探索與闡述。
參考文獻
[1]張慧,王躍華.石榴品種九洲紅的特征特性及高產配套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5(06):298-300.
[2]陳平,李濤,彭宏,等.石榴在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的引種試驗報告[J].湖北農業科學,2015(16):3963-3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