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偉
一、物理農業工程技術的概述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長期以來,以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為代表的化學農業導致了農業革命,它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為解決我國的糧食生產和饑餓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帶來了農業生產成本劇增、農作物品質下降、生態環境的惡化及給人民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威脅等不容忽視的問題。嚴重影響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綠色的無公害的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為順應這種要求,農業正處于由化學農業向物理農業過渡時期,物理農業是國際上目前同期共同的努力方向,也是中國農業發展之大計。眾所周知,以機械動力實現耕作、播種、收獲等農業生產的機械農業,是一種物理的方式,也可以稱為物理農業。而加以“現代”稱謂的物理農業,則側重于電、磁、聲、光等物理機理在農業中的應用。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是將當代高新的物理技術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的產物,是將電、磁、聲、光、熱、核等物理學原理通過一定的裝備應用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特定的物理方法處理農作物,促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對化學肥料、化學農藥、抗生素等化學品的依賴以及自然環境的束縛,最終獲取高產、優質、無毒農產品的環境調控型農業。
二、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現有的技術手段及主要應用領域
近幾年,我國已開發研制出的系列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及產品,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有:(1)種子處理技術及設備:種子經過特定的物理技術處理后,除了可以減少或不用農藥化肥,改善并提高農作物品質外,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得以明顯提高,后期表現出苗齊、苗壯、葉厚,較好地解決了“三代苗”現象,有效增強作物抗病、抵御自然災害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2)聲波助長技術:聲波助長儀是根據植物的聲學特性,利用聲波對植物進行特殊處理,可促進植物增產、優質、抗病、早熟。(3)溫室補光技術:采用補光設備如“稀土補光燈”、“陽光燈”給溫室作物補光增溫,以此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4)空間電場防病促生技術:包括溫室電除霧防病促生設備,使用菌防病促蕾系統,畜禽舍防病防疫技術。(5)電子殺蟲技術:電子殺蟲燈一般分為頻振式和互感式2種,電源可用直流、交流和太陽能電池供電等形式,可用于露天和溫室作物。(6)水處理設備:包括電功能水發生裝置、智能化電場發生系統、磁化水裝置等,真正實現水的無污染、循環利用。(7)土壤連作障礙電處理機:可以有效解決土壤連作所帶來的有害微生物濃度過高、土壤病害猖獗、游離態營養元素匱乏、土壤PH值有較大改變等一系列問題。以上這些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種植業和水產、畜牧養殖業,它們在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三、農業發展對現代物理農業的需求分析
1.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應用是農業發展歷史性的選擇
農業必須抓住現代物理農業興起這一歷史發展契機,正確引導環保型蔬菜產業和環境安全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將現代物理農業技術應用于現代農業的各個生產領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2.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應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
近年來,農機部門首次將電子殺蟲設備應用在水稻、茶葉、蔬菜中,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受到農民的接受和好評。目前,我們主要應用的物理農業設備有種子處理設備,溫室大棚補光設備,電子殺蟲設備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通過實施物理農業技術,一是可以改善農作物生產周期,根據市場需求提供農產品,而且可以通過無公害綠色產品認證,大幅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和經濟效益;二是改善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三是為農產品安全提供保障。現代物理農業在“增產優質型物理農業”、“無毒農業”2個方向上快速發展,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的應用必將為山區農業持續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四、綠色有機農業可優先應用的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及生產模式
經過幾十年的技術實踐和創新,物理農業技術的儲備以及應用已從過去的單機單項作業方式進化為集成技術體系。并發展到了可以深刻影響農業生產方式的時期。有機農業、綠色無公害農業等諸多環境友好型農業采用的植保方法,均可由現代物理農業裝備提供。我市現代物理農業可以走“起步晚、起點高”的發展之路,可先行試驗示范的模式及技術是:無毒優質果蔬生產模式和環境安全型畜禽舍生產模式以及種子處理技術。
五、推動現代物理農業技術在十堰市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物理農業技術,在不同設施農業生產基地適時召開現場觀摩會,引起全社會關注。
2.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發展模式
建議政府設立物理農業技術發展基金,市直相關部門及各縣(市)也應設立物理農業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支持物理農業技術引進,為發展物理農業創造良好環境。建議政府拿出一定資金+地方購機補貼+農民自籌,采取這樣的方式鼓勵農民購買和使用現代物理農業技術裝備。
3.加強設施農業技術隊伍建設和示范園區建設
應進一步整合市科研、農技推廣、農機推廣、種子管理等部門技術人才資源,挑選精兵強將,發揮技術部門整體實力,深入基層一線,把科技服務重心轉移到物理農業發展上。同時積極組織專業技術過硬的人員赴沿海開放一帶學習深造,引進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指導和承包示范,不斷提高物理農業的管理技術水平和物理農業技術的應用。積極爭取國家、省項目資金支持,集中各級政府有限的財力、人力,整合項目資源,建立標準現代物理農業技術科技示范園,發揮示范建設帶動作用,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逐步推廣物理農業技術走向成熟。
4.整合資源形成現代物理農業應用的整體優勢
相關部門應發揮整體優勢,加快農產品認證和基地認定工作,實行綠色食品區域認定,打造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的品牌優勢,在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環境安全性溫室基地(物理農業技術示范工程),樹立品牌,形成規模,加快設施物理農業技術的推廣。
六、結論
這些期待,都能靠現代物理農業技術實現。因此現代物理農業工程技術在綠色有機產業生產中的應用前景廣闊及研究意義重大。也能為建立相應的物理農業示范基地打下基礎,為進一步推廣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