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兵
一、單胃動物對脂肪的消化吸收
1.單胃動物對脂肪的消化代謝過程
(1)單胃動物的胃脂肪酶雖然可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但脂肪須先乳化,使脂肪球的直徑小于0.5μm方可水解,而單胃動物胃中的酸性環境不利于脂肪的乳化,故脂肪在胃中不能被消化。
(2)脂肪進入小腸后,在膽汁、胰脂肪酶和腸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脂肪經水解吸收后,家禽主要在肝臟、家畜主要在脂肪組織(皮下和腹腔)合成體脂肪。
2.飼料脂肪性質對單胃動物體脂肪品質的影響
(1)單胃動物不具有經細菌的氫化作用將不飽和脂肪酸轉化為飽和脂肪酸的能力。因此,飼料脂肪的性質直接影響動物體脂肪的品質。例如,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的日糧中,飼料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居多,可使豬的體脂肪變軟,易于酸敗,不適宜制作腌肉和火腿等肉制品。因此,豬的肥育期應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飼料,多喂富含淀粉的飼料(淀粉轉變成的體脂肪中飽和脂肪酸較多),既可提高豬肉的品質,又能夠降低飼養成本。
(2)飼料脂肪性質對雞體脂肪的影響與豬相似。由于僅半數的蛋黃脂肪是在卵黃發育過程中攝取血液脂肪而合成的,因此蛋黃脂肪的質和量受飼料脂肪的影響較大,添加油脂(主要為植物油)可促進蛋黃的形成,增加蛋重。
(3)馬屬動物的盲腸雖然可將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氫化為飽和脂肪酸,但飼料脂肪在進人盲腸以前,大部分在小腸以不飽和脂肪酸的形式被吸收。故馬屬動物的體脂肪仍然是不飽和脂肪酸多于飽和脂肪酸。
二、反芻動物對脂肪的消化吸收
1.反芻動物對脂肪的消化代謝過程
(1)反芻動物的飼料主要是牧草和秸稈類。飼料脂肪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2)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經細菌的氫化作用變為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經小腸吸收后合成體脂肪。
2.飼料脂肪性質對反芻動物體脂肪品質的影響
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的氫化作用決定了其體脂肪中飽和脂肪酸較多,體脂肪較為堅硬。即反芻動物體脂肪的品質受飼料脂肪的性質影響較小。
由于飼料脂肪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進人乳腺,脂肪的某些成分也可不經變化直接形成乳脂肪,因此,飼料脂肪性質與乳脂肪的品質關系密切。但通常不能通過添加油脂的方法改善奶牛的乳脂率。
三、飼糧中添加油脂的應用
油脂是高能飼料,具有"增能效應。,高溫季節可降低動物的應激反應。添加油脂能顯著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并降低飼養成本。
1.為滿足肉雞對高能飼料的需求,通常需要在飼料中添加油脂。建議在肉雞前期飼料中添加2%~4%的動物油脂,后期飼料中添加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的豆油、玉米油等油脂,以改善肉質。
2.奶牛精飼料中油脂的添加量為3%~5%。
3.蛋雞飼料中油脂的添加量為3%左右。
4.肉豬飼料油脂的添加量為4%~6%,仔豬為3%~5%。3周齡前斷奶仔豬脂肪的添加量可提高至9%,且添加植物油的效果優于動物油。
四、飼料中添加油脂的注意事項
為防止添加油脂可能造成的采食量降低,添加油脂后的飼料能量水平不能變化太大。
應滿足含硫氨基酸的供應。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膽堿的供應量增加10%~20%。
肉雞的粗纖維控制在最低量,蛋雞、籠養雞的粗纖維比標準高1%~1.5%。
長期添加油脂的飼料應添加硒0.05~0.1 mg/kg。
將油脂均勻混合于飼料,并在短期內喂完以防脂肪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