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軍弟 陳 燕 田 麗
(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廣東湛江 524048)
顫藻(Oscillatoria sp.),屬于藍藻門(Cyanophyta),藍藻綱(Cyanpphyceae),顫藻目(Oscillatoriales),顫藻科(Oscillatoriaceae),顫藻屬(Oscillatoria)[1],為最原始的綠色植物之一。顫藻藻絲體由許多原核細胞組成,常聚集成殼狀或塊狀漂浮群體。藻絲體能顫動,常以匍匐或旋轉式運動。藻絲體內含葉綠素a、胡蘿卜素、葉黃素和藻膽素等,常呈藍綠色。顫藻集群體生活,廣泛分布于水溝、濕地、樹皮、墻壁等,尤其在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污水中或濕地上繁殖最快,生長最旺盛[2]。顫藻生長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小,一年四季均可被采集到。由于取材方便,顫藻為科研及教學方面研究藍藻最常用的實驗材料,例如可作為高等植物學藻類觀察實驗教學中藍藻門藻類觀察的絕佳材料。剛采到的顫藻常與泥沙或其他雜物混在一起,會影響顯微鏡的觀察效果。王秀珍等[3]利用震蕩、分離、培養的方法獲得顫藻實驗材料,但該法操作麻煩,需要的儀器工具較多,顫藻培養時間較長,分離到的顫藻多為破碎片段,且容易聚集成群體。為了短時間內獲得干凈完整的顫藻實驗材料,本研究采取一種采集、分離顫藻的簡易方法,可為科研或實驗教學中顫藻的顯微觀察提供便利。
培養皿,濾紙,鑷子,小鏟,洗瓶。
2.1 采集 呈藍綠色的顫藻藻體,在污染嚴重、有機質豐富的濕地較易采集到。因顫藻群體常緊貼表層土,采集時,可在藻體較集中的地方用薄鏟輕鏟上面表層土(圖1),然后置于鋪有濾紙的培養皿里,放置時,讓表層土邊緣的藻體盡量與濾紙緊貼(圖2)。

圖1 用鏟子采集顫藻

圖2 將顫藻置于培養皿里培養
2.2 分離 為有助于顫藻通過滑行或顫動的方式沿濾紙方向爬行,又確保土層的泥土等雜質不被沖刷流出,用洗瓶向濾紙下面緩慢注水加濕(圖3)。將培養皿置于25~32℃全光照條件下培養(圖4)。3~4 h后,顫藻通過滑行或左右顫動的方式沿濾紙的方向爬行(圖5)。當其爬行至土層邊緣的干凈濾紙時,可用鑷子夾取少許已爬行的干凈藻體制作臨時裝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絲狀的藻體。

圖3 培養皿加水保濕

圖4 全光照條件下分離顫藻

圖5 顫藻沿濾紙爬行
以上可見,該方法操作簡單,需要的儀器工具較少,耗時較短,分離到的顫藻多為干凈完整且活力較強的個體,可為科研或實驗教學中顫藻的顯微觀察提供便利。
[1]趙文.水生生物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19.
[2]王秀珍,楊震玲.顫藻的采集、培養和觀察.生物學雜志,1987(4):26.
[3]王秀珍,楊震玲.顫藻的采集和培養.生物學通報,1988,23(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