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巨綱
如簡易地給書法藝術下一個定義的話,可以說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如從美學或者藝術哲學的高度來論的話,“書法是以漢字為素材,以線條及其構成運動為形式,表現性靈境界和體現審美理想的抽象藝術”。因為書法是以漢字為素材進行創作的,故不寫字不能稱其為“書法”。再者書法是以線條運動為表現形式,也就是說,書法必須是講究技巧的,由技成能,胡亂涂抹無以稱“法”。這兩點體現著書法藝術的本體規定性。表現性靈境界和體現審美理想,即是書法藝術所具有的這種意境創造能力。
書法的藝術表現是通過寫字來實現的,寫字又必然有其文字的內容,因此,文字內容在書法創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書法文字內容的精神內質和意境,應與書家的個性氣質相適應,才能夠創造出優秀的書法作品。
書法藝術再創造絕非易事,應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通會,化度進去。我們常說,藝術品首先感動作者自己,然后才能夠感動他人,而使自己被感動的這種感染力,應當來自你所寫的文字內容。這里,選擇什么樣的文字內容來作為你書法創造的素材,是很重要的。讀懂文字內容,被其文字意境所打動,引起精神上、情感上的共振,從而激發起書家的創作激情,提筆作書便成為主動的、積極的行為,思想情緒、精神狀態高度興奮,此時,才情流注筆端,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精神之作。這就是說,在書法對詩文的藝術再創造過程中,文字內容的意境與書法藝術表現的意境必須合一。
二是裁取率由,我塑我境。當然,對文學底本的審美,本就有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別。讀者對原作的思路情緒的體認,先天就存在著差異。要旨在于以我為主,把對文學作品的意境體認,裁剪為我們的意境,用我們的筆墨,營造書法意境。
意境的再造,要依附物質、技巧條件,才能物化現實。只有將字體、書體、用筆、用墨、謀篇布局諸因素配置得當,才能出現形式各異的筆墨意境。況且,意境有著類型意義。比如,寫婉約派詞文如采用顏楷,濃重墨,怕摧殘纖巧。寫李白詩,若用歐楷繕寫,形同謫仙被縛。總之,書法只有開展、衍化了詩文的意境,才能實現它自身。因為書法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書法自身,而是表現人自身,表現與詩文相接近而有關聯的另一番意義,也即為意境。
選取何種文學底本?當然悉聽尊便。但是劇作家不是對什么文學底本都愿意編的。畫家也不可能將什么詩詞都入畫。對文學作品進行書法再創造,無非是借陶家酒澆胸中塊壘,乘米家船品江上霽月。性情如此,自家意境才有可能開發出來。
總之,書法創作的表現形式必須與詩文意境相共美,才能創作出書法佳作。
(選自《論書法表現形式與詩文意境》,有刪改)
含英咀華
書法具有創造意境的能力,能表現一定的性靈境界,可以反映出書寫者的審美理想。意境不獨是詩文的專利,書法也有其意境。書法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書法自身,而是表現意境,這種意境是與詩文相接近而有關聯的另一番意義。
中國書法藝術并非純形式觀賞藝術,它須讀其文,以品味其文學內容之意境;觀其藝,以欣賞其書法形式美之意境。與詩歌具有婉約、豪放等不同風格類似,書法也有其不同的風格特點,而只有書法風格與詩文內容相互協調匹配,才會收到和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