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竹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文學體系,相對于傳統文學,它的實際傳播方式和性質都具有較強的獨特性。在文學審美過程中,網絡文學涉及到的需求、方式以及趣味性等都和傳統文學有較大差別。筆者對這兩種文學形式間的差異進行深入探究,這有助于廣大受眾形成正確的網絡審美理念,最終形成較為完善的社會美學價值體系。只有采用這種方式,網絡文學才能獲得人們的廣泛認可和支持,最終實現文學自由的基本目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文學得到快速發展,更在社會上形成了全民寫作和閱讀的基本趨勢。相對于傳統文學,網絡文學以交互式的數字技術為基礎,將審美主客體之間存在的對立價值進行有機統一和結合,完全去除了傳統文學存在的封閉性和排斥性,在文學審美過程中更能夠展現出審美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有效融合。本文主要從審美需求和期待、文本性質與具體審美方式的角度,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入探索,明確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在審美體驗中存在的較大差別。
一、對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實際發展的描述
當前,社會對于網絡文學的關注程度不斷提升,年輕人群對于網絡文學的喜愛程度也不斷提升。基于此,網絡作家和相關作品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受到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影響,網絡文學便得到了快速發展,自此文學出版社的市場重心也從之前的傳統文學轉向網絡文學市場。受到該種潮流影響,當前通過網絡進行創作和閱讀的人群數量不斷增加。該種創作和閱讀方式不但有效滿足了廣大受眾對于文學的好奇心理,更滿足了其對于文學的精神追求。
現如今,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的巨大影響,而人們對于上述兩種文學形式的認識也存在較大差別,更存在大量矛盾。為了有效解決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之間存在的巨大分歧,應當對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的相關理念進行充分融合。但是,部分人群對此產生了極大的抵觸情緒,該種現象是極為不理智的,為之后的網絡文化和傳統文化融合留下巨大威脅。當前,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之間已經不再具有嚴格的界限劃分,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兩者都會存在對方的因素,該種現象也使得兩者的發展受到了較大限制。
(一)網絡文學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與傳統文學的融合
絕大多數網絡作家在經歷網絡寫作后,不僅積累了大量文學寫作經驗,還獲得了較大的社會支持,而單純的網絡作家身份已經不能滿足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其開始向著傳統文學的方向發展。在傳統文學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版社始終被認為是網絡作家發展的重要基地。但是受到近幾年網絡文學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學的固有發展模式已經遭受極大沖擊,大量網絡作家也已經進入不同系統的作家協會,該種現象說明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已經逐漸趨于相似和融合。
(二)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之間存在的分歧被虛假化
絕大多數時刻,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之間存在的矛盾被嚴重虛假化,此處所說的虛假化是指兩者之間存在的分歧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被無限放大甚至娛樂化。其實,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之間并不存在較大矛盾,而當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矛盾也是因為絕大多數人群對于上述兩種作家缺乏基本的了解,最終擴大了兩者之間存在的沖突。
二、文學審美需求和期待之間存在的差別
文學審美需求不但能夠充分喚起人們創作自我生命價值的沖動,更可以在人們有限的生命中賦予無限的意義。其實,傳統文學始終擔負著認知、教育以及審美娛樂三種基本作用。從讀者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當讀者進行作品閱讀時,便進入了作家所創設的藝術世界,進而準確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所期待表達的基本感情、愿望以及理想。但是,在作品閱讀過程中能夠產生激發讀者的審美情感,不但取決于作品的基本質量,而且受到讀者自身知識結構、心理情況以及藝術修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傳統文學推廣過程中,它要求讀者具有較高的知識積累和精神修養。此外,讀者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希望能夠和作者進行精神交流,從而獲得大量生活和情感體驗,最終實現心靈的凈化。基于此,在傳統文學分析和探究過程中,應當將社會認知和能力提升作為主導性因素,而娛樂消遣和人生感受作為次要動機。讀者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更加期待獲得弦外之音。
相對于傳統文學,網絡文學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對于審美需求和相關期待會存在較大差別。即讀者進行網絡閱讀時往往更加重視娛樂性和消遣性,但是傳統文學形式則更加重視對于社會的認知和個人能力提升。廣大網民在進行網絡文學宣傳時,絕大多數受眾在閱讀時關注的是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或者充分抒發自己不快的心情,抑或找到在現實社會中難以獲得的認同感。總而言之,受眾對于網絡文學閱讀的最終追求是對于欲望以及個性自由的追求,最終借助文字實現自我內心的各種欲望需求。上述特殊審美需求和期待產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受到兩種因素影響。
一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影響。在當前社會實際發展過程中,其追求的基本價值是資本運行所必需的,其目標并不是人為行為,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受眾在產品消費過程中其實是對自己的消費,這是因為在此過程中自身欲望得到滿足和鼓勵。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承擔了較大壓力,甚至出現人性的扭曲。長期在該種環境下生存必然要找尋相應缺口加以釋放,而網絡文學的發展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發泄場所。在互聯網上,日常生活中被隱藏的各種欲望得到了展現和表達,而讀者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則可以在作品中找尋到真實的自己。總而言之,受到當前社會發展狀態的影響,網絡文學已經形成了極為特殊的閱讀需求。
二是直接受到網絡文學的影響,因為網絡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和平等性。相對于傳統文學形式,網絡整體空間結構較為自由,在互聯網環境中,大家不再局限于現實社會形成的道德、意識以及形態的約束,從而更加真實地展現自我,聆聽他人的訴說。而網絡文學的形成正是受到該種環境影響形成的。基于此,在初始形成階段便以滿足廣大受眾的基本需求為目標,因此網絡文學展現出了大量生活性和娛樂性的基本特性,而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更是以小人物和小事情展現為主,甚至會對社會上當前的主流意識形態進行分析解構。其往往展現出顯著的民間性和反叛性,進而將廣大受眾從繁重的世俗中解脫出來,最終擺脫傳統文學思想對受眾的束縛。但是,當前網絡文學實際展現方式存在較大差別,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因為網絡閱讀過程中受眾大多過分追求娛樂性,對于作者的實際寫作能力要求較低。
三、兩者文本性質以及審美方式存在的差別
在傳統文學創作過程中,作者進行整體結構構建時基本都是以當前的現實社會作為基本資源。然后,作家借助獨特的藝術語言創造出大量藝術形象,從而充分表達作者的個人思想和相關愿望。當讀者進行文本閱讀時,只要通過文字閱讀便可以在自身腦海中構建出人物形象,最終完成文學審美。基于此,傳統文學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對于所有文字的運用都極為仔細,要求文字使用唯美、深沉并具有詩意化,并要求整體結構較為嚴謹,故事發展線索明確可循,并保證故事的完整性,因此傳統文學背景下產生的高質量作品數量極為有限。
在網絡文學創作過程中,讀者往往要求作品故事情節多變,并具有離奇的想象空間,更有部分作品是對傳統經典的顛覆。例如,被譽為21世紀十大經典作品之一的《悟空傳》在實際作品中充分融合了《西游記》和《大話西游》的故事情節,并站在人性的角度對所觀察到的事物進行分析,準確展示了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仙佛社會的抗爭,整體語言形式極為幽默詼諧,該種文學展現方式在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群體中獲得了極大的認可。該種故事展現方式使讀者獲得了更加感性的認識,其不但包括故事情節的設計和安排,更包括具體傳播方式,當然,該種傳播方式也是建立在平等互動的網絡環境基礎上。網絡創作作品的發布通常以連載的方式發布,在實際發布過程中作者往往會對進度進行控制,從而激發讀者的好奇心,最終實現良好閱讀環境和情感氛圍的營造。該種以網絡平等互動的方式所形成的奇特感受,對傳統文學表現方式進行了解構,從而形成多元化的文學敘述模式,這是有效區分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的重要方式。
網絡文本的文本特征和傳統文學的審美方式存在較大的差別。其中,傳統文學的審美方式具有較強的主動性,但是對于文學文本,人們必須反復分析,在自身腦海中勾畫出由文字所描述的情景。讀者在閱讀文本時首先接觸到的便是文字。讀者只有通過文字的閱讀,準確了解其中存在的意味性、趣味性和真摯情感,最終形成審美知覺,才能把握其中的真實含義。讀者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所關注的是作者的語言技巧以及獨特的藝術風格,更包括其中囊括的深刻思想。當前的文學作品形式較為繁多,主要有小說、散文和詩歌等多種形式,這些都是當代受眾進行審美的重要方式。在該種社會需求下,讀者必須具有較強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在此背景下,作者和讀者對于傳統文學的審美判斷依然停留在“小眾”的范圍之內。
當前,網絡文學審美主要是將數字符號轉化為文字符號,進而向讀者展現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在審美主體中,網絡文本對于讀者產生的沖擊往往是視覺圖像,其已經完全超越了普通文本的限制,進而產生零碎而膚淺的文本碎片拼湊形式。但是,該種碎片化的文本組合方式會對讀者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意圖產生極大的影響。其實,網絡文本通常會通過非物質性和窗口的方式將文本展現在讀者面前。讀者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往往會暫時忘卻自身憂慮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進而以一種毫無約束的狀態完成閱讀。但是,該種無意識的閱讀方式在滿足讀者心中欲望的同時,使得審美沉思的閱讀含義也被快感所取代。在閱讀網絡文學時,讀者更不可能像閱讀傳統文學那般凝神靜觀,仔細品讀。網絡文本作為一種膚淺的文學展現方式,并不能滿足絕大多數讀者對于傳統文學的審美需求。在文學作品實際欣賞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因素便是審美心理,倘若在實際閱讀過程中缺乏基本的審美想象,便會缺少相應的韻味,讀者也只能停留在表層階段,無法對其中存在的審美空間形成拓展。基于上述分析,網絡文學缺乏審美機制中應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外網絡文學由于缺乏應有的文學性,其無法承擔相關責任。
四、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文學形式,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網絡文學的快速發展,對傳統文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更對傳統文學的主流地位造成了極大威脅。在人類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源動力便是文化,由此可見,雖然網絡文化和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較大的審美差別,但是兩者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較強的互補作用,為我國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