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速遞
從水稻“種”出供人體使用的血清白蛋白終于從夢想一步步走到現實。日前,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獲國家食品藥品審評中心批準進入臨床研究。這是湖北省首個獲批臨床的生物一類創新藥,也是國際上第一個通過水稻來生產的一類創新藥。
人血清白蛋白幾乎全部從血漿中提取,近幾年由于血液傳播的疾病威脅日益嚴重,人們對血清白蛋白的安全性愈發擔憂。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代常帶領的團隊,經過12年研究,攻克了表達量低、純化工藝復雜、規模化和殘留宿主蛋白與核酸檢測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題。楊代常介紹,人類對水稻的敏感性低,理論上有利于水稻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的吸收。目前,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的純度達到了99.9999%,符合進入臨床試驗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的要求。
近日,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傳出好消息,珠海新概念航空航天器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曉陽帶領的創新團隊,首創光能利用新方法,創造出超鏡電工業產品并完成實驗室和戶外自然環境持續應用測試認證,使普通晶硅光伏電池的發電量提升4至5倍,相對大幅減少光伏電池用量,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減少碳排放,提高光伏產業的綜合環保效益。這項技術獲得中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發明專利。
在5月15日至18日舉行的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由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與美國頂尖分子影像科研團隊“探索者”聯盟攜手打造的“史上最強PET-CT”——世界首臺全景動態掃描PET-CT“探索者”,全球首度亮相。
PET-CT又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相比于常見的CT、磁共振等醫學掃描設備,它能更早更清晰地發現腫瘤。
“探索者”擁有2米超大掃描視野,只要一個床位、一個屏氣周期,最短僅15秒,就能完成全身全臟器掃描,整機靈敏度是傳統PET-CT的40倍,掃描時產生的輻射劑量降低至傳統設備的1/40,它還首次實現了全身多組織器官的高清動態成像,不再局限于傳統靜態代謝過程3D成像,而是在此基礎上新增一個“時間”維度,從而實現4D全景成像,為個性化精準診療、新藥研發等各個領域的科研提供豐富想象空間。
傳統印象里石墨烯只能來源于石墨礦物質,現如今有一種新方法顛覆傳統。我國專家利用從玉米芯中提取糠醛等物質后剩余的纖維素為原料制備了生物質石墨烯材料,同時還實現了批量生產,已創超億元產值。
不久前,由黑龍江大學和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生物質石墨烯材料綠色宏量制備工藝”項目通過專家組鑒定,鑒定結果認為該項目在國際上首創從生物質中提取制備石墨烯材料的技術路徑,方法綠色環保、成本低,生物質石墨烯材料質量高、導電性優異。
地處湖南中部的株洲、湘潭、婁底三市,這片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先后誕生了190多項“共和國第一”。而今,這三座有著光榮歷史的城市,肩負起為中國同類城市探索產業轉型升級經驗的重任。
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不久前對外發布新聞稱,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婁底”產業轉型示范區已正式獲批中國首批12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三市將在毗鄰城市產業分工協作和協同發展,裝備制造、有色、鋼鐵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和延伸產業鏈等四個方面開展積極探索,目前已初步梳理了456個、總投資4022億元的建設項目,將根據階段性目標分期推進實施。(據中新網)
本刊訊乘高鐵候車時,為什么要站在黃線外?中國傳統建筑四合院里又有哪些科學知識?5月12日,以“科技強國創新圓夢”為主題的“2017年湖南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在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舉行。來自全省科普基地、學校、企業等單位的29組優秀科普講解員參賽。最終,省氣象服務中心氣象主持人王彥林獲得一等獎。
本屆科普講解大賽旨在為全省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及科技愛好者搭建良好的學習交流展示平臺,在全社會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和推動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氛圍。
決賽由淘汰賽與總決賽構成。參加總決賽的10名選手進行10組主題的隨機命題看圖講解。10組主題分別為VR、北斗、茶、勾股定理、基因、抗生素、可燃冰、錢學森、人工智能、針灸。
近日,湖南創新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6研究報告,從整體、區域、產業及行業的角度呈現了湖南省創新發展的狀況,并發布了全省各市州創新能力排行榜,其中長沙、郴州、株洲名列前三甲。
創新能力排行榜中各市州的排名順序為:長沙、郴州、株洲、岳陽、湘潭、婁底、常德、益陽、衡陽、邵陽、永州、懷化、張家界、湘西自治州。排行榜是參考中國創新指數的指標體系,創建了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績效共21個二級評價指標,依據官方數據,歷時一年多測算得出的結果。排行榜的出爐將給創新頂層設計提供決策參考價值,也能為各市州找差距、解決問題提供參考依據。(據湖南日報)
5月10日,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資源冷杉人工繁育科研團隊發布消息,歷經兩年科研攻關,該團隊成功培育并出苗“植物活化石”資源冷杉800余株。
這是我國幾十年間,首次實現資源冷杉人工繁育零突破,對壯大資源冷杉種群數量,研究北半球植物區系發展演變、生物多樣性以及冷杉屬植物的系統演化等具重要科研價值。(據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