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羽佳編譯
腦電波反映夢境產生時刻和內容
文/張羽佳編譯
圖/東方IC
長久以來,人類一直想揭開夢境的神秘面紗。人什么時候會做夢?夢的內容是什么?不久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學者組成的研究小組報告稱,通過分析大腦電波信號可解讀夢的秘密。
人們通常認為夢產生于大腦高度活躍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但調查顯示,70%從非快速眼動睡眠中醒來的人稱自己做了夢。為確定夢的產生時刻,研究小組邀請39名志愿者在睡覺時佩戴儀器,以獲取他們的腦電圖并監測大腦活動。期間,研究人員會多次叫醒志愿者并詢問他們是否做過夢。
在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后,專家發現,“后皮質熱區”(位于腦后部,由研究人員命名)中低頻腦電波(1Hz~4Hz)的出現與夢的產生有關。人在做夢時,該區域低頻腦電波減弱。通過該區域的腦部活動判斷志愿者是否在做夢,準確度可達90%。
為了進一步知曉夢的內容,研究人員分析了7位志愿者睡覺和做夢時的腦部電波信號,并發現高頻腦電波(25Hz~50Hz)與夢境內容緊密相關。夢的類型不同,高頻腦電波出現的區域也會產生變化。例如當夢到人臉時,日常負責面孔識別的梭狀回腦區中會出現高頻腦電波。做夢時各腦區的功能與人清醒時幾乎相同。(據環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