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級潛艇緣何浮出水面

▲基洛級常規潛艇(圖/ 中國青年網)
毫米魚雷發射管,攜帶24枚沉底水雷,還裝備有“俱樂部”潛射亞音速反艦導彈,根據不同彈道,有效射程達150公里至300公里,有效提高了遠程打擊能力。
再厲害的事物也有天敵,潛艇也不例外,反潛巡邏機不失為對付潛艇的利器。
這次迫使基洛級潛艇浮出水面的正是反潛巡邏機——P-3CK海上巡邏機。相比之下,潛艇只有海面和水下的本領,而反潛巡邏機具有空中優勢。P-3CK海上巡邏機在原來的P-3C海上巡邏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很多設施和武器裝備。比如它加裝了比原來P-3C性能要高5倍多的紫外線和光學攝像機,以及數碼聲音信息收集和分析裝置。同時P-3CK還裝有一種360度全方位多目標搜索雷達,它不但可以搜索海面的潛艇,而且可以探測比較遠的在岸目標,包括港口的目標。
軍事觀察員李杰指出,盡管基洛級潛艇性能優異,但P-3CK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2500公里,一般的航程都可以達到4000多公里,基洛級潛艇以3節速率潛航則只有400海里的續航力,兩者相差甚遠。此外,基洛級潛艇的水下最大航速是17節,也就是相當于每小時達32公里,這個速度在常規潛艇中屬于名列前茅,但由于P-3CK安裝了大量的比較先進的探測搜索裝備,能使基洛級潛艇往往難以隱身逃遁,特別是它的航程和最大航速都遠不及P-3CK海上巡邏機。在P-3CK這種高性能的反潛巡邏機的搜索和偵察的狀況下,基洛級潛艇只能乖乖地浮出水面。
日本海素有“潛艇天堂”的說法,經常有朝鮮半島周邊國家的潛艇出沒。但像這次其他國家的潛艇受到韓國海軍追擊并浮上水面的情況還是較為罕見。這背后也暴露出基洛級潛艇的一個弱點——水下續航力短。
在美韓“鷂鷹”海上聯合軍演正如火如荼進行之時,高度戒備的美軍反潛艦艇監聽到了一艘潛艇水下接近的信息,并立刻命令韓軍出動反潛巡邏機進行追蹤。這里的關鍵點是美軍首先發現了潛艇,而韓國出動P-3CK海上巡邏機是在美軍的情報和聲吶信息支持下展開行動,最終在經歷10多架次反潛巡邏機78小時的輪番出動之后,終于把這艘潛艇逼出水面,才確認是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
有軍事專家表示,78小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也就是說在遭遇美韓艦-潛聯合力量追蹤后,基洛級潛艇試圖努力擺脫反潛跟蹤,但無論怎樣都擺脫不了。很可能在潛艇所儲備的電力耗盡后,基洛級潛艇不得不浮出水面。
上述軍事專家稱,基洛級潛艇水下機動能力為400海里/3節,也就是說,當俄羅斯海軍派出這艘潛艇前往朝鮮半島海域執行任務時,為了保密該艇只能行進130小時。當這艘潛艇從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出發前往事發地韓國郁陵島附近時,已在航行中耗了不少時間。當然,潛艇可能采取在俄羅斯領海時使用潛望鏡深度航行,在到達公海時下潛再使用蓄電池航行,這樣算下來基洛級潛艇在跟蹤美韓軍演時的時間也只有不到100小時了。但很明顯,當美韓進行軍演時,基洛級潛艇已經監視和偵察了一段時間,當其被發現遭遇韓軍P-3CK海上巡邏機跟蹤后,不得不進行水下規避機動,而這是很消耗電能的——既不能高速又只能盡量減少自身噪音輻射。(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