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項向榮
電子圍欄也不是萬能的
文/項向榮

圖/黃浦報
前不久,Hellobike共享單車表示,他們將在杭州推出電子圍欄技術,規范共享單車的停車問題。按規范在電子圍欄內停車的騎車人將予以獎勵,此舉意在鼓勵文明停車、養成好習慣。
這次活動還屬于試行性質。在4月22日當天,騎Hellobike共享單車并停放至杭州銀泰四大門店附近1公里至2公里范圍內,就能獲得免費的騎行券一張。在杭州之前,上海靜安區也已試行共享單車電子圍欄技術。
電子圍欄是通過芯片發射信號覆蓋技術,劃定一個無形圍欄,由藍牙發射器發出信號,與共享單車連接。比如上海是這樣設置的,單車只有來到了電子圍欄圈定的范圍,藍牙連接上了,后臺才允許使用者正常結束計費。而如果沒有停到劃定的電子圍欄內,藍牙沒有連接上的話,單車將無法上鎖,后臺將會一直計費。電子圍欄的大小可以調整,最長的輻射半徑為100米。
聽到共享單車推出電子圍欄后,很多人都舒了一口氣,認為困擾社會的亂停亂放問題將就此得到根治。的確,技術上的進步可以快刀斬亂麻地解決很多人絞盡腦汁都想不出對策的棘手問題。比如,上海靜安區推出單車不入電子圍欄就不停止計費后,很多平日不守規矩的人也將車停在了電子圍欄里。
但就此斷定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可以解決卻未必。浙江工業大學的一位交通專家此前就擔心,單單推出電子圍欄在技術上可能很簡單,但如何達到讓使用者規規矩矩停放圈中卻未必簡單。首先要看各個公司的執行力度,是否能堅決執行不入電子圍欄還車就不停止計費的手段。其次還要看各個公司有沒有懲戒手段,如果企業因為競爭原因、為了吸引客戶并不對那些亂停亂放者實施真正的懲戒,那電子圍欄又有什么意義?這需要管理部門定規章、立規矩。
目前,一些共享單車企業都在研究電子圍欄技術,如果允許企業各自為政、占山為王,勢必會讓一些人行道喪失了通行功能。因為電子圍欄是圈在屬于公共路權的人行道上,今天你圈一塊地說這是你的三分地,明天另一個企業也圈一塊公共場所說是他的停車后花園,那還是亂糟糟。所以,電子圍欄技術推出后也不是萬事大吉,還需管理部門的協調與跟進。光有技術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技術加管理,特別是管理的規則明了可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據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