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武管林忠
(濱州日報社,山東濱州256600)
發揮媒體融合優勢開發精確扶貧信息地圖
——濱州日報社創新精準扶貧服務方式
□李志武管林忠
(濱州日報社,山東濱州256600)
做好精準扶貧,實現人民共同富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宣傳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黨報責無旁貸。山東濱州日報社發揮媒體融合優勢,除拿出專題版面、開設專題欄目等常規宣傳以外,還開發出濱州精準扶貧綜合信息平臺,以該信息平臺直接助力全市精準扶貧工作,并錘煉新聞隊伍作風,收到了多方面收獲。
到2015年年底,濱州全市尚有貧困人口8.9萬人,數量不算太多,卻分布在87個鄉鎮的4063個村莊里,多的村不過幾十人,少的村只有幾個人。貧困人口越是分散,致貧原因越是復雜,扶貧攻堅要有實效,精準識別、精準幫扶變得愈加迫切。面對“插花式”貧困難題,濱州市想到的辦法是依靠信息化手段、大數據支撐,繪制一張精確的扶貧地圖,時時掌握脫貧動態,監督扶貧項目實施。
濱州日報社主動請纓,決定為市委、市政府開發濱州精準扶貧綜合信息平臺。濱州日報社之所以敢主動請纓,與近幾年自身媒體融合發展實力分不開的。目前,濱州日報社已形成集黨報《濱州日報》、“云濱州”手機客戶端、濱州網綜合型功能網站及濱州網APP,以及數字報、官方微博、微信于一體的綜合型媒體,另外還涉足信息技術,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技術團隊。
2016年2月15日,農歷正月初八,也就是春節后上班第二天,市委書記張光峰赴縣區開展扶貧調研,并正式決定建立扶貧“電子地圖”,并要求3月初必須見到成效。時間緊、任務重。也就是說,開發此系統,并將全市貧困戶信息錄入系統,僅有十幾天時間。為了保證工期、質量,濱州日報社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組長,負責指揮、協調,技術人員全部轉到扶貧系統開發上來,沒日沒夜、加班加點。
經過研判分析,濱州日報社將濱州扶貧系統定義為“4-4-1-1”陣型。4個子系統,即信息采集子系統、地理位置定位子系統、業務開發管理子系統、數據查詢子系統;4個端口,即PC端、手機客戶端、微信端和大屏端;一個云平臺,即云濱州手機APP;一個濱州扶貧網。這個精準扶貧綜合信息平臺,集信息匯集、數據分析、過程監控、供需對接、服務決策、監督問效等功能于一體,要成為濱州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和每一個扶貧干部辦公電腦和手機上的必備軟件。
到2月23日,僅3天時間,精準扶貧系統第一個子系統即信息采集子系統就先期上線。
扶貧信息平臺初步研發成功,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對全市貧困戶信息進行采集。全市87個鄉鎮、4063個村莊、8.9萬人……這可是一個龐大的工作量。面對這一艱巨的任務,濱州日報社決定將全體編輯記者動員起來,集中下村采集數據。2月23日下午,濱州日報社作了總動員,并對員工進行扶貧信息采集系統培訓。濱州日報社長、總編輯王慶國在動員講話中指出,要把這次活動與“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結合起來,采集貧困戶信息,也是貼近群眾、了解基層情況的一次極好機會,大家要在這項艱巨的工作中錘煉作風,改進文風。
2月24日,濱州日報社首批由28人組成的信息采集團隊,分別奔赴各縣區、各鄉鎮街道。根據分工,大家要在三天時間內將全市貧困戶信息采集起來并錄入系統。扶貧信息的采集工作,包括貧困戶戶主身份信息、家庭成員、房舍院落影像以及經緯度定位等。由于地域分工原因,有的記者要采集上千戶。尤其是前往陽信縣溫店鎮的記者隆衛,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子,面對十幾個村,其中還有好幾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在規定時間內交工的難度可想而知。但令大家都沒想到的,她硬是克服種種困難,在27日下午之前準時上交了所有數據。
三天的時間,大家忍受著煎熬,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在當地黨委政府及扶貧部門的大力協助下,最終勝利而歸。數據按時采集完畢,扶貧系統得到了最關鍵的支撐力量。更重要的是,大家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了解了最基層的狀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到現在說起來,好多編輯記者都說這是一次極為珍貴的深入群眾的機會,所得到的東西終生受益。

濱州日報社年輕記者深入貧困戶家中,用手機采集貧困戶信息。圖片提供:濱州日報社
扶貧綜合信息平臺采集錄入了全市8.9萬貧困人口的分布位置、致貧原因、貧困程度、幫扶需求、脫貧路徑等動態信息和影像資料。這個平臺,不是為了簡單的展示和記錄貧困現象,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貧困現狀的動態變化和貧困信息大數據分析,找到精準施策的依據,這個軟件成為濱州扶貧的“導航儀”。同時,扶貧信息平臺實現了對扶貧項目資金、進展、效益的時時監控。2016年,全市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7億元,實施大棚種植、特色養殖、光伏發電、電商、鄉村旅游等各類扶貧項目878個。這些項目都在扶貧信息系統中記錄在案,相關負責人和扶貧工作人員在手機上就能對項目進展情況隨時監控。正是借助扶貧信息平臺,濱州市脫貧攻堅工作真正實現了“精準”。2016年,全市實現7.2萬貧困人口脫貧、213個貧困村摘帽,超額完成年度脫貧任務,為實現“五年任務兩年完成”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11月29日,《人民日報》16版頭條大篇幅刊發了《濱州開發手機信息平臺——繪制扶貧地圖同步脫貧進度》的文章,關注濱州開發手機信息平臺,介紹解決“插花式”貧困難題經驗,點贊濱州“大數據+扶貧”模式。2017年3 月12日,正值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題為“脫貧攻堅全過程都要精準”的文章,引述全國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三個精”的做法,即“識貧要精確,借助信息化平臺時時追蹤、動態調整;施策要精準,堅持分類施策,有勞動能力者就好業、無勞動能力者兜好底、有創業項目者支持好等;用人要精心,既要指路子、交任務、壓擔子,也重培養、重激勵、抓管理,建設一支作風過硬、戰斗力強的扶貧工作隊伍”。
在精準扶貧這一造福廣大貧困群眾的重要工作中,濱州日報社不但用傳統新聞服務進行了宣傳推動,還發揮了媒體融合優勢,在技術上為扶貧開發作出了直接貢獻。
(編輯: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