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王清
政策扶持 規劃引領示范帶動鄭州市休閑農業健康發展
鄭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王清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游客不僅可以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也可以住宿、度假、游樂。 也是解決目前國內人多地少,農民依靠農作物的收入普遍偏低的問題必然轉變與趨勢。
(一)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鄭州市已登記在冊的規模型(1.33 hm2以上)休閑農業莊園已達266家。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全市休閑農業接待人次達到1818萬人次,同比增長29%;營業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15%。截至2016年底,鄭州市休閑農業接待人次超過2800萬人次,營業收入逾31億元。鄭州市打造了一批生態優美、主題鮮明、功能完善的休閑農業莊(園)、特色村、農事節會和精品線路,形成了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知名休閑農業品牌。
(二)品牌建設成效明顯
為促進休閑農業提檔升級,鄭州市積極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創建活動。截至目前,全市已擁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惠濟、登封)、示范點2個(豐樂農莊、匯馨芳香世界),全國十佳農莊1個(豐樂農莊),全國十大精品線路1條(濱河風光攬勝游),星級示范企業36家。其中,五星級4家、四星級10家、三星級22家。豐樂農莊、綠源山水、富景生態園、弘億國際莊園、薰衣草莊園、中牟國家農業公園等品牌效應凸顯。
(三)五大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
依據鄭州市特有的自然資源、農業資源、歷史人文等特點,鄭州市從2012年開始提出規劃建設的五大休閑農業示范區,即濱河休閑農業示范區、邙嶺體驗農業示范區、嵩山養生農業示范區、西南生態農業示范區、東南現代農業示范區,通過近幾年重點扶持和宣傳推介,目前五大示范區已初成規模。結合示范區建設,形成了濱河風光攬勝游、果嶺山水體驗游、天地之中養生游、慢享生活休閑游和田園風情觀光游等5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
(四)縣區發展各具特色
各縣(市、區)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地方特色,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發展態勢。如:登封市以嵩岳風景名勝資源依托,發展度假養生型休閑農業,以“山莊經濟”為主導的休閑農業漸成規模;新密市圍繞尖山和伏羲大峽谷開發,通過改造提升,建設農家樂聚集村;滎陽市依托石榴、柿子等,特色林果資源,積極推進觀光體驗型休閑農業建設;中牟縣按照“兩區一城五大產業”的規劃布局,在北部建設以生態觀光、度假養生為主題的中牟·國家農業公園,在南部發展以高新農業成果展示為主題的科教型休閑農業;惠濟區依托良好的黃河生態,積極推進濱河生態型休閑農業建設;二七區以櫻桃溝為中心,打造以慢享生活為主題的休閑農業示范區。
(一)堅持規劃引領,注重科學布局
為促進鄭州市休閑農業穩健有序發展,鄭州市在2012年組織編制了《鄭州市休閑農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出以鄭州都市型生態農業建設為框架,著手于鄭州“山、河、溝、嶺、原”等自然資源,結合當地歷史人文、農業資源、地理區位等有利條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優勢互補、模范帶動、縣市對接、板塊推進”的原則,構建“一圈、兩帶、三板塊”大空間布局(環城游憩圈、黃河產業帶、南水北調生態景觀帶、嵩岳淺山區、西南溝壑區、東南平原區),構建五大休閑農業示范區(濱河休閑農業示范區、嵩山養生農業示范區、邙嶺體驗農業示范區、西南生態農業示范區、東南現代農業示范區)。爭取把鄭州建設成為“河南省休閑農業先行區”“中部地區旅游農業體驗中心 ”“全國休閑農業示范區”?;轁鷧^、登封市也相繼編制了當地休閑農業總體發展規劃。
(二)加強宣傳推介,叫響鄭州休閑農業
2016年初,鄭州市通過農業部合作網站“去農莊網”做好了“春節到農家過大年”“早春到鄉村去踏青”“初夏到農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間去采摘”以及“歡樂十一·農莊游”等多次的主題線路宣傳推介,把鄭州市凡是適合主題宣傳要求的園區,連點成線、連點成片、進行重點推介,擴大休閑農業企業的知名度。
新華網4月20日以《一道民生保障線,一條城市風景線——河南“都市休閑農業”初探》為題,對鄭州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前景及中牟縣的弘億國際莊園、沙窩森林公園兩個特色型園區情況進行了報道。
鄭州市“果嶺早春踏青線路”入選河南省農業廳早春三月在《河南日報》推介的河南13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為全省的市民提供了踏青的好去處,讓久居城市的人們感受寧靜安詳的農村田園生活。
(三)搭建智慧信息平臺,推進“互聯網+休閑農業”
根據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為滿足市民需求,提升經營主體的移動互聯網宣傳推廣水平,鄭州市與盈止道明(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休閑農業移動互聯網服務平臺“鄭州休閑農業”,并于2015年正式上線。該平臺通過整合移動智能終端、云服務平臺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以二維碼作為平臺入口,為市民提供全面、精準、便捷、時尚的休閑農業信息和服務。“鄭州休閑農業”目前已入駐200多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包含了5條精品旅游線路、2個大型景區全境漫游系統和數十家園區的電子地圖導覽系統,成為全網數據最全的鄭州休閑農業旅游信息平臺。
(四)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扶持
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休閑農業發展,多次出臺了相關文件,強調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鄭州市農委成立了專門的休閑農業管理機構,重點負責全市休閑農業服務指導工作。“十二五”期間,市財政每年都安排專項財政扶持資金,用于休閑農業企業改善基礎設施、拓展休閑功能,開展創新創意、提升服務質量。 2012—2015年,鄭州市財政共支出專項資金5412.5萬元,扶持95個休閑農業項目,帶動社會投資2.1億元,促進了鄭州市休閑農業規模化、規范化、特色化、精品化發展。為加強行業自律和交流,鄭州市于2012年成立了鄭州市休閑觀光農業協會,目前已有會員200多家。
(五)重視創新創意,豐富內涵提升價值
在鼓勵休閑農業創新、創意方面,鄭州市一方面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考察交流等活動,引導休閑農業企業拓寬視野,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探索新模式;另一方面積極組織休閑農業企業參加農業部舉辦的全國休閑農業創意大賽,鼓勵企業創新創意,提升品牌。2012年,在中南賽區的比賽中,鄭州市獲得創意金獎、銀獎及優秀獎等5個。2014年,在農業部舉辦的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推介大賽中,鄭州市獲得了3個銀獎、3個優秀獎的好成績。
(六)注重業務培訓,強化素質提升
為提高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鄭州市重視開展休閑農業培訓工作,每年都要舉辦1~2期大型休閑農業學習考察、專題培訓活動。對于鄭州市休閑農業從業人員轉變思想觀念、開拓發展思路、提升業務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十二五期間,鄭州市通過各種形式,累計培訓休閑農業從業人員近千人次。
(一)產業投入較大,收益周期較長是最大問題,大部分企業是在荒地上搞開發建設,成本動輒千萬,實際效果與收益都存在嚴重的邂逅性,本金的收回一般需要10~20年,期間企業的運營等成本都是對資金的極大考驗。
(二)市民的消費觀念因為地域、文化、收入等影響,普遍存在游玩為主,體驗為輔的消費思維,對休閑與體驗的需求還不夠廣。
(三)對相關產業的政策不夠細致明確,休閑農業企業普遍是租用土地為主,造成企業對土地投入有顧慮,擔心投入以后租期結束投入無法收回,也無法將土地資產進行整合爭取銀行的資金支持和快速發展。
(一)休閑農業類型企業普遍對環境、土地有一定要求,一般距離市區較遠,對企業的收入造成很大影響,依靠交通的便利能有效解決,在基礎交通上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二)在媒體上多宣傳休閑農業概念,使市民更好的了解休閑農業,激發消費想法,引領大眾對休閑農業的體驗概念。
(三)在國家完善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后,全面梳理休閑農業企業在土地上的制約,完善相關后續手續,使廣大有志休閑農業行業的人能無后顧之憂的全心投入,做好、做強該行業。
“十二五”期間,經過各級各部門不懈的努力,鄭州市的休閑農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三五”末即2020年,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收官之年。結合鄭州市提出的發展全域旅游的新目標,鄭州市要牢牢抓住“十三五”休閑農業發展的新機遇,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為都市型生態農業建設做出新貢獻,為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提供強勁支撐。
要重點抓好 “一個重心”,把握“兩個前提”,加快實施鄭州市休閑農業的“三大轉變”。抓好一個重心就是提質增效,把握“兩個前提”就是客源條件與資源條件;實施“三大轉變”,就是推動休閑農業從注重建設規模向注重功能特色轉變,從注重發展數量向注重經濟效益轉變,從注重資本投入向注重文化融入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