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芳


[摘要] 目的 探究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帶Cuff的 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與預防方法。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患者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率、病原菌分布以及相關感染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 出現感染的有57例患者,感染率為38.00%;病原菌檢查38株,革蘭陰性菌23株,占60.53%,革蘭陽性球菌8株,占21.05%,真菌7株,占18.42%;年齡60歲以下的患者、置管穿刺次數不足3次的感染率分別為28.96%和17.54%,明顯比60歲以上老齡患者、穿刺超過3次的感染率(45.68%和82.46%)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其感染率(53.33%)明顯比無糖尿病史的患者(31.43%)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年齡60歲以上、置管穿刺次數較多,有糖尿病史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 維持性血液透析;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預防方法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c)-0045-03
Infection Caus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Cuff of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HEN Jian-fang
Nephrology Department, Beiliu Peoples Hospital, Beiliu, Guangxi, 5374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ection caus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Cuff of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analysis,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Cuff of patients, bacterial distribution and related infection factor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5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8.00%, and there were 8 strains by the bacterial examination, including 23 strains of gam-negative bacteria, accounting for 60.53%, 8 strains of gram positive coccus, accounting for 21.05%, and 7 strains of fungus, accounting for 18.42%,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hose age was below 60 and whose catheter puncture time was less than 3 was respectively 28.96% and 17.54%, Than ololer over 60, taigeted more thcm three times lowerinfection rate(45.68% and 82.46%)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diabetes, (53.33% vs 31.43%),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catheter puncture time of people whose age was more than 60 is more, the diabetes history is the major caus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Cuff of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Key words]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Cuff; Cause; Preventive method
維持性血液透析屬于慢性腎衰竭患者常見的治療方法,建立血液通路是確保血液透析的關鍵因素。因為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具有創(chuàng)傷性較小、血流量較大以及便于操作等優(yōu)勢,在臨床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以及血液透析等操作中廣泛應用[1]。但是其作為侵入性操作的一種,倘若在置管過程中使用方法不當,極易出現導管感染的情況,如果出現感染,就會造成嚴重后果,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還可能導致死亡,因此,必須對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進行有效的預防[2]。該研究方便選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探究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與預防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的15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55例,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年齡(45.93±10.50)歲;急性腎功能衰竭70例,其中,13例上尿路急性梗阻、34例急性腎小管腎小球壞死、2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76例,其中,20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6例上尿路梗阻、13例糖尿病腎病、13例高血壓腎病、14例腎梗阻;2例例安眠藥中毒;2例有機磷農藥中毒。
1.2 方法
根據患者的身高選擇不同長度的導管,首先對帶Cuff的中心靜脈穿刺與動脈接頭位置有效消毒,確保無菌操作,穿刺部位2~3 d更換1次無菌巾。采用Seldinger穿刺技術,經右側或者左側頸內靜脈插入。皮下隧道長12~15 cm,導管尖端處在上腔靜脈與右心房入口位置。對穿刺點與導管出口皮膚進行縫合,導管內給予肝素生理鹽水各1.5 mL封管,使用無菌紗布包裹導管,使用無菌敷貼固定穿刺點與導管出口,局部按壓1~2 h。定時對中心靜脈導管進行更換,并定時送到檢查室檢查,及時觀察與報告結果。
1.3 觀察指標
對導管感染率、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相關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穿刺部位、置管穿刺次數、糖尿病史等因素)密切觀察。
1.4 統計方法
該組研究中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予以統計,計數資料用(%)表示,選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率與病原菌分布
出現感染的有57例患者,感染率為38.00%;病原菌檢查38株,革蘭陰性菌23株,所占比例60.53%;革蘭陽性球菌8株,所占比例21.05%;真菌7株,所占比例18.42%。具體情況如下表1。
2.2 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由下表2所示:60歲以上、置管穿刺次數與有糖尿病史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對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顯著更高,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置管穿刺次數3次以上的感染率明顯較高(P<0.05);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感染率明顯比無糖尿病史患者的感染率高(P<0.05)。經Logistic多因素分析,感染的相關因素有置管穿刺次數(OR=1.389,P=0.029,95%CI=0.969~1.886),有糖尿病史(OR=3.997,P=0.005,95%CI=1.796~9.684)。
3 討論
建立與維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確保透析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最近幾年,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技術在對終末期腎病血液維持性治療中被廣泛應用,其出現感染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3]。如果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出現感染的情況,除了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外溢,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的現象,所以,分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影響因素十分必要[4]。
以往的相關報道[5]指出,引起中心靜脈置管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置管部位,穿刺部位的衛(wèi)生、包扎固定情況,肝素封管情況,患者營養(yǎng)不良,患者體內炎性細胞因子升高,血糖代謝紊亂等。研究發(fā)現,股靜脈置管感染率顯著高于頸內靜脈,TP、ALB、BMI指標對導管感染率存在影響,血漿細胞因子水平IL-6、TNF-α、CRP表達可預測中心置管感染的發(fā)生,而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腎病患者更容易發(fā)生感染。該研究通過對15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率為38.00%;病原菌檢查發(fā)現革蘭陰性菌占60.53%,革蘭陽性球菌占21.05%,真菌占18.42%,該研究結果和其他研究結果一致[6]。結果還表明:60歲以下的患者、置管穿刺次數不足3次的感染率明顯比60歲以上患者、穿刺超過3次的感染率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感染率明顯更高,認為穿刺次數過多很容易滋生細菌,導致感染率增加;患者自身年齡較大、患有糖尿病,導致免疫力較低,因而容易發(fā)生感染。經Logistic多因素分析,感染的相關因素有置管穿刺次數和有糖尿病史;另外,護理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對患者的傷口沒有及時處理,都可能會使感染幾率增加[5-6]。研究結果與前人結果具有相似性。
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關鍵因素,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臨床醫(yī)護人員應該嚴格根據無菌操作標準實施操作,在置管以前都需要充分消毒,熟練操作,使血管的暴露時間最大程度的縮短[7]。②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置管以前,需要對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系統的評估,主要內容有個人衛(wèi)生情況以及置管位置的皮膚情況等[8-9]。③對置管位置沒有炎癥進行確認,置管以前,對縫線的緊密程度是不是滿足要求多次檢查[10]。最后,置管成功以后,需要進行換藥1次/d,利用無菌巾予以遮蓋,如果導管產生脫落的情況,需要再次更換導管與重新插管;④還應該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加強對患者自身疾病的控制,促使患者免疫力的不斷提高[11-12]。
綜上所述,年齡60歲以上,置管穿刺次數較多、有糖尿病史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李曉東,梁冬蕊,張紅,等.單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導管感染的臨床分析[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6,16(8):500-503.
[2] 朱幼平,袁慧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移位的原因及預防[J].鄂州大學學報,2016,23(5):110-112.
[3] 謝泉琨,劉書真,黨勇.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長期導管腔內感染治療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222-224.
[4] 趙海霞,于洋,崔天蕾,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抗凝劑封存Cuff導管的臨床對照觀察[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4,23(6):539-542.
[5] 鄭淑瑛,周建平,胡瑜,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功能障礙原因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2):125-126.
[6] 石梅,陳林,付春蓮,等.HD02血液透析監(jiān)測儀在血管通路功能監(jiān)測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14,13(12):848-850.
[7] 許麗蔚,白銀玉.血液透析患者長期頸內靜脈置管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5):111.
[8] 郭亞光,陳于藍,何永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實用醫(yī)學,2016,28(5):627-629.
[9] 湯鋒,周巧巧,李鳳娥,等.血流量大小對帶cuff中心靜脈導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1, 10(9):475-478.
[10] 于海波,姜埃利,魏芳,等.天津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及其并發(fā)癥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5,31(8):579-582.
[11] 王琰,孫淑清,陳今,等.中心靜脈長期透析導管周圍纖維蛋白鞘套形成伴鈣化的診治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14, 13(9):666-668.
[12] 曹正江,李梨.帶Cuff中心靜脈導管兩種封管劑效果比較[J].武警醫(yī)學,2014,25(6):547-549.
(收稿日期: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