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婷
摘 要 有相當數量的科技館在科普教育形式上顯得較為陳舊、較為單一、千篇一律,較易讓觀眾厭煩,既很難將科普教育職能進行有效發揮,又不能達到較好的科普教育效果。因此,科技館在新時期務必要高度重視科普教育形式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提升科普教育效果。本文首先闡述了科普教育的概念和意義,其次,深入探討了科技館科普教育形式的創新,其中包括:建設“流動科技館”、展品方面的創新、完善基礎設施來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科技館;科普教育;形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7)08-0006-01
科普教育是一種具有公益性、群眾性、社會性等多個特點于一體的社會教育形式,科普教育對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國家經濟發展均會產生較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而科技館是開展科普教育的主要陣地,肩負著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弘揚科學精神等多種責任。但是從目前來看,有相當數量的科技館在科普教育形式上顯得較為陳舊、較為單一、千篇一律,較易讓觀眾厭煩,既很難將科普教育職能進行有效發揮,又不能達到較好的科普教育效果。因此,科技館在新時期務必要高度重視科普教育形式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提升科普教育效果。本文就科技館科普教育形式的創新進行探討。
1 科普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科普教育是指以易于公眾參與、易于公眾接受的形式,以多媒體傳播方式來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弘揚科學精神等??破战逃龑儆谏鐣逃闹饕M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的延伸,“科普教育+學校教育”既有利于培養出大批具有高綜合素質的科技人才,又有利于提高公眾的科學意識與科學素質,還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將科學技術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對于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予以了充分的認識。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科普教育實現又快又好又穩的發展,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02年6月29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在公共科學教育范疇中納入了科普教育,具體確定了科技館在科普教育工作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職能,可見我國對科普教育的重視程度。
2 建設“流動科技館”
雖然現在各級科技館都對社會免費開放,且每周開放的時間通常為6天,可謂科普教育的主要陣地。但是很多農村地區居民,由于家庭住址離科技館太遠,每周末乘車到科技館來參加活動,那么無疑是不現實的,因此,建設“流動科技館”就是一種較佳的選擇?!傲鲃涌萍拣^”是加強國民素質教育,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能夠共享優秀科普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促進城市和農村區域科普教育協調均衡發展的必要手段。例如,四川某市科技館成立了流動科技館,組織了100余人的專業輔導隊伍,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偏遠地區開展“流動科技館”進基層活動。例如,2016年6月1日,該市科技館以“體驗科學”為主題在全市5個縣開展了流動科技館活動,包括“聲光體驗”“電磁探秘”“運動旋律”等七大主題,內容涵蓋力學、電學、光學、數學、聲學、機械學等科學門類。此次展品規模龐大、內容豐富、新穎獨特,其中大部分展項可讓觀眾動手操作或親身體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有著豐富的科技內涵,活動期間參觀人數達30.67萬人。
3 展品方面的創新
3.1 展品表現形式的更新
第一,對科技館展品的外觀設計進行更新,要對外觀設計形式進行創新、突破,既要能夠將展品的形象真實地反映出來,又要能夠將觀眾的求知欲與注意力同時激發,讓其外觀設計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第二,對科技館展覽環境的布置進行更新,既要能夠將展品所蘊含的科普原理予以揭示,又要能夠將展覽的科普主題予以突出,讓觀眾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來進行參與、參觀,甚至思考和動手,最終達到主動思考、主動參觀、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效果。
3.2 傳統展品展教形式的更新
在絕大多數的科技館內,都會有較多的傳統展品。但是傳統展品的展教形式往往較為陳舊、單一,為了能夠更好地將觀眾的參觀熱情予以激發,可以結合科技館的實際情況來對傳統展品的展教形式進行更新。以瓦特蒸汽機原理展示為例,可在展區采用圖像演示、音樂、視頻、語音等方式來向觀眾全方位地展示蒸汽機的全過程,這樣一來,既能夠加深觀眾理解展品的深度,又能夠將觀眾的好奇心進行激發。
3.3 展品創新應捕捉社會熱點
科技館在創新展品的過程中還應該要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及時地捕捉,要能夠將最新、最熱門的科研成果用更易理解的方式轉為科普展品,以此來向廣大人民群眾及時傳遞前沿科學信息和高新技術,推進展品原始創新。以熱門的納米技術為例,在未來的10年內,納米技術將會被廣泛應用到信息、環境、醫學、能源、生物學、電子學等多個領域,那么科技館可以考慮在將這些知識進行濃縮,以便公眾能夠系統、全面地了解納米技術。
4 完善基礎設施來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科技館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努力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以四川省隆昌縣科技館為例,為拓展科普服務功能,縣科技館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科技世界展廳、科普報告廳、科技體驗廳、科技探索廳、機器人世界展廳、科普圖書室六大功能區,在展廳外繪制了以中國科技文明史為主題的文化墻,設置各類科普展板,在進行自然科學知識普及的基礎上,增設了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教育,通過體驗、互動等方式,激發群眾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推進數字科技館建設,全方位應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科普服務平臺,努力打造集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教育性為一體的互聯網科普陣地。扎實開展流動科技館進校園活動,結合學校教育實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提高青少年的實踐能力,讓青少年與科技館零距離接觸,更加便捷地接受優質的科技教育。積極與國家科技館對接,主動承接中國科技館主題巡展項目,引進了優質科普資源,進一步提升了科普服務水平。自2010年9月開館以來,實行了免費開放,成為一項科技惠民新舉措,為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場所和學習平臺。開館兩年來,累計接待觀眾近六萬人次,獲得市民的廣泛認可和肯定。四川省隆昌縣科技館在城市文化品質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普及提高、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方面承擔了重要的任務。開館兩年以來,多形式開展了各種科技知識教育和科普知識專題展出,截止到2012年9月,四川省隆昌縣科技館向中小學生開展專場參觀100余場次,觀摩學生達5?000多人;專題展覽5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9?000多人;科普體驗和小實驗操作20余場次,參加人數達2?000多人;發放科技知識手冊、科普宣傳資料、青少年“節能、減排、環?!毕盗袝??800余份;充分發揮了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普及科技知識的作用和普及科技的作用。
5 結論
總之,我國若要變為全球性的強國,那么就必須要采取多種措施來提高國民科學素質,由此可見,利用科技館來展開科普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譚利群.青少年科普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風,2017,17(3):120-125.
[2]萬超凡.大學生科普教育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5,18(7):143-146.
[3]丁愛俠.國際比較視閾下的科普教育[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5,16(1):100-105.
[4]李成芳.關于加強大學生科普教育的幾點思考[J].學會,2013,16(3):171-174.
[5]張云龍.如何做好新形勢下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J].科普研究,2013,20(3):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