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偉濤
今天是農歷臘月二十一,外出務工的村民都回到了村里,和家人團聚、置辦年貨。村里比往常熱鬧了許多,偶爾還能聽到鞭炮聲,節日氣氛越來越濃。
今天,我要去貧困戶家進行節前走訪慰問。這項工作已在富饒村成為慣例:每逢中秋節和春節,肇東市的幫扶單位和我的派出單位——綏化市國稅局都會來村里訪貧問苦獻愛心,為貧困家庭送去米、面、油、肉等生活必需品。這次,我和村“兩委”成員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上,選取了六個貧困戶作為慰問對象,他們或因病、或因喪失勞動能力而致貧。
上午,我們一行人帶著慰問品先到了村南頭的張大爺家,遠遠就看見張大爺站在門口等著我們。嚴冬臘月,老人家身冷心不冷,紅撲撲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年過八旬的張大爺獨居一間半泥土房,老伴兒和兒子都已去世,靠流轉承包地和低保金維持生活。好在身體還算硬朗。
我剛到村里任第一書記時,曾動員他去敬老院,以便生活有人照料,但老人家婉言謝絕了。打那兒以后,我就默默地關注著這位老人,他有困難我幫,上面有福利政策我及時給他落實。
我們走進張大爺的家,原本冷冷清清的屋子頓時熱鬧起來。張大爺高興得合不攏嘴,臉上的笑容真誠而質樸,一邊與我們握手,一邊連連感謝“共產黨沒有忘了我們老百姓”。
接著,我們又去了患有眼癌的姜殿君家,留守老人劉立庭家,因病致貧的張景春、李國海和張曉軍家。面對我們的慰問,他們感謝的言語雖然簡樸,但看得出內心無比真誠。每當我們離開時,背后留下的都是他們持久的送別——站在寒風中,揮動著雙手,直至我們走遠了,還能看見他們送別的身影。
這樣的場景令我既感動又感慨。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可能做不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但我目前能夠做到的,就是時刻不忘富饒村4500多名群眾對我的期盼和信任,就是踏踏實實、一點一滴地踐行我曾向黨組織立下的誓言。
(作者系綏化市國稅局派駐肇東市躍進鄉富饒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