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昕
摘要:闡述了休閑農業的內涵及休閑農業的特征與功能,分析了黃岡發展休閑農業的優勢資源:地理條件優越,歷史文化悠久,特色農業突出。提出了挖掘特色文化優勢資源、注重個性化和獨特性發展、重視游客體驗的發展理念?;趯S岡自身資源優勢分析,提出了體驗項目與實施設想。最后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設想;黃岡市
中圖分類號:F303;F5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0-197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0.045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ssumption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uanggang
FAN Xin
(Sericulture Test Station,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By elaborating the connotatio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superior resources including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cient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for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of Huanggang we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ideas as excavating superior resources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valuing personalized and distinctive business sense, increasing visitors' participa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xperience were proposed. Then the basic assumption for experience projects and implementations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source strengths of Huanggang. Finally, som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development assumption; leisure agriculture; Huanggang city
近年來,休閑農業的發展成為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熱點問題。國家旅游局和農業部對發展休閑農業十分重視,接連出臺了多種政策大力扶持。如何發展休閑農業經濟,推動現有農業向綠色生態農業轉型,成為當前從國家到地方政府普遍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發展休閑農業,首先需要對地方的農業特征、客觀條件和社會環境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尋找特色優勢。
1 休閑農業的內涵和特征
1.1 休閑農業的內涵
休閑農業也稱觀光農業、旅游農業等[1]。通常意義上,休閑農業利用農業的生產資源包括農村的田園景觀、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環境,此外還可以與農業相關的農林漁牧生產和經營的各個過程以及特有的農家文化與生活相結合。休閑農業是以旅游內涵為主題,進行精心策劃和開發,經過科學運籌和規劃,以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農業休閑來盈利的農業經營形態。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需求;通常使用的手段包括農業觀光、旅游、度假、娛樂等休閑方式。因此,休閑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有機融合的新型產業。休閑農業的基礎是現有的農業資源,主要的目標人群是城市游客,其在產業上是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產物,是基于農業資源基礎衍生出的服務經營方式[2]。
1.2 休閑農業的特征與功能
休閑農業的主要特征包括:①以農業為主體。包括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服務的一系列農業活動。②服務商品。在休閑農業中,商品不再僅僅是農業活動所產生的農產品,農業生產活動以及休閑服務本身也是服務商品的一部分。③結合生產、生活與生態三位一體的農業經營方式。④明確的市場定位。休閑農業帶有服務業的特性,而其服務對象具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即以城市游客的休閑服務為基本內容。
休閑農業的主要功能包括:①生產和生態功能。休閑農業是一種多功能農業,它嚴格按照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的要求,采取集約化生產方式,形成研—產—銷一條龍經營鏈條[3]。休閑農業能為市場生產提供鮮活嫩的農副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物質消費需要。同時,還能以其特有的田園風光、民俗風情,讓人感受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樂趣。達到體驗生活、增長見識、怡情怡智、陶冶情操的效果。②經濟和社會功能。經濟功能指的是能夠達到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目的。休閑農業能夠有效地利用在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功能指的是其能夠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在此平臺上可以加強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文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達到社會交流的功能。③教育和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其可以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為城市居民提供一種學習農業生產和生活的途徑和方式,還能促進農村民俗文化、鄉村文化和農業產業文化的發展。能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激起人們參與的興趣。④游憩和保健功能。休閑娛樂是休閑農業的一種基本功能。通過提供各種以農業生產生活為內容的休閑娛樂平臺和服務,有助于城市居民緊張的生活得到放松,舒緩壓力,還有利于游客調劑身心及養生保健,陶冶性情,凈化心境。
2 黃岡休閑農業發展的優勢分析
2.1 地理條件區位優勢
黃岡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下游東岸偏北、大別山南麓、京九鐵路中段,是山清水秀、人文薈萃的風水寶地;是將星閃耀、民風淳樸的老區。黃岡境內自然景觀獨特。大別山具有獨特的自然風景資源,在境內綿延數百里,山奇水秀,大氣磅礴。龍感湖現有水域面積2 500 km2,是全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三角山是鄂東名山之一。黃岡森林景觀卓越,森林茂密,古樹名木眾多;生態資源豐富,是天然博物館、綠色基因庫、動植物棲息繁衍的“理想王國”,其不僅具有欣賞價值,而且科研價值高。黃岡的這些區位優勢、地理條件優勢和資源優勢對于吸引客源、開發資源、集中構建休閑農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2 黃岡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黃岡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賢咸至,勝跡如云。這里誕生了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活字印刷發明人畢升,醫圣李時珍,地質學家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發生了黃麻起義、紅四軍成立、新五師中原突圍、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孕育了董必武、陳譚秋、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李先念、董必武兩位國家主席,王樹聲、陳錫聯、秦基偉、陳再道和林彪等二百多名解放軍將帥。與其他的資源優勢相比較,黃岡的文化資源優勢能夠更進一步增強黃岡旅游對外的吸引力,整合優勢資源,相互推動促進發展。
2.3 黃岡特色農業資源優勢
黃岡的農業資源優勢明顯,種類繁多。黃岡是著名的桑蠶基地,產量占到全省80%,更是全國聞名的絲綢生產基地。鄂東大別山區羅田是全國聞名的板栗第一縣。英山茶葉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英山更是全國名茶基地。李時珍故鄉的蘄春是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是著名的藥市和中藥材基地。麻城福白菊被農業部登記為全國首批28個“地理標志農產品”之一?!包S梅青蝦”是黃梅縣特產,也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紅安縣是全國有名的“花生之鄉”,花生和紅苕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黃岡具有獨特的農業文化和農業產業,這些資源構成了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
3 黃岡休閑農業發展理念
休閑農業的發展依賴于相應的指導思想與發展理念。從黃岡本身的特色與發展優勢分析,需要以文化打造品牌,以特色聚就品牌,以體驗宣傳品牌,以優質提升品牌,立足三大板塊,做強四大支柱。其中三大板塊為紅色板塊、綠色板塊和人文板塊。四大支柱為紅色文化、綠色文化、人文文化、科技文化。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的現實條件和相關的政策指導,形成“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發展新格局。在這種格局下,有效發揮各種資源優勢和政策扶持優勢,促進休閑農業快速發展。
3.1 挖掘特色文化優勢資源
從發展的可持續性來看,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與旅游業進行結合。文化是一種社會資源,文化產品和文化設施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傳統產生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構成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獨特文化資源。文化在休閑農業中備受青睞,是休閑農業保持自身特色的決定因素。黃岡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依賴特色文化資源來提高核心競爭力與樹立優勢品牌。具體對策與規劃中應做好以紅安、麻城、團風為代表,黃麻起義、紅四方面軍挺進中原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紅色板塊;做好以麻城(杜鵑花海)、羅田(天堂寨、薄刀峰)、英山(溫泉、畢升故里)為代表的綠色板塊;做好以蘄春(李時珍故鄉)、黃梅(禪宗故里)、浠水(聞一多故鄉)為代表的人文板塊;還需做好綠色食品的科技板塊。
3.2 注重個性化和獨特性的經營意識
休閑農業與傳統旅游業的不同,在于休閑農業追求個性化。它力圖以針對性強的休閑形式,讓游客體驗到獨特性,滿足游客求新求異的心理。在發展休閑農業多樣化以及具有獨特性的旅游項目時,要具有以市場化為指導的獨特性經營意識。需要抓住游客對于農村產品特色以及文化產品特色的心理需求,加強對于有獨特性的服務產品的深層次開發,從而促進區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休閑農業的發展。
3.3 增強游客參與性,提高體驗效果
休閑農業注重的是游客的感受、體驗和享受的過程,它更強調心理感知,更加注重參與性和體驗性[4]。參與性就是游客參與其中,成為主角;而體驗主要是指游客在休閑農業中的具體感知與自我認同。體驗的主要方式是基于休閑農業的場地,依靠農業景觀和文化,以農業活動為過程,讓游客參與到農業生產和生活中,從而為游客留下有紀念價值的回憶。在這種自然環境下由游客自身的活動所創造的精神體驗對于游客來說是很有價值的。這種活動的載體是旅游體驗,它是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通過與外界的互動創造滿足自身情感需要和特殊經歷的過程?;邳S岡的特色文化資源,要深入挖掘能夠增加游客參與性與提高體驗效果的項目,增強休閑農業的特色吸引力。
4 體驗項目與實施設想
4.1 黃岡休閑農業體驗項目設想
1)大別山茶園觀光休閑體驗,即采茶,煮茶,品茶體驗。以大別山所特有的茶園為活動場景,讓游客參與到中國傳統的茶文化體驗中。利用中國悠久的茶文化歷史遺跡大別山特有的茶園資源,構建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休閑農業主題活動。
2)羅田摘桑、養蠶、繅絲剝繭、織布、染布體驗。以羅田所特有的桑蠶基地為舞臺,構建富含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桑蠶田園生活景觀,讓游客在桑蠶采摘和紡織活動中體驗中國傳統的田園生活。
3)浠水策湖水產觀光休閑體驗和垂釣體驗。以浠水策湖豐富的水產資源為基礎,構建一系列垂釣園,讓游客在秀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水產資源中享受垂釣的樂趣,感受遠離城市繁雜和壓力的寧靜生活樂趣。
4)羅田采摘,品嘗甜柿體驗。英山采摘,品嘗獼猴桃體驗。以羅田和英山豐富的農業資源為基礎,構建具有特色的農產品采摘園,讓游客參與到具體的農業生產生活中。
5)黃梅龍感湖鳥類之鄉觀賞體驗。以黃梅龍感湖豐富的鳥類自然資源為基礎,構建富含自然氣息的鳥類觀賞公園,讓游客能夠感受在城市中無法體會的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
4.2 黃岡休閑農業實施設想
1)修建以觀光為主題的農園。針對黃岡目前已有的規模農園進行修葺、擴展和設施完善。同時修建幾個大的上規模的觀光農園,打造幾個品牌,讓其產生品牌效應。如羅田可建板栗觀光園,蘄春可建中藥材觀光園,英山可建茶葉觀光園,均采取采售一體的形式。讓游客能夠在這些農園中,觀賞自然景觀的同時,也能夠享受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樂趣。同時,構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例如中國茶文化、桑蠶文化、田園采摘文化等活動,讓游客在享受農業活動的同時,還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精神享受。
2)修建以休閑為主題的農場。為了將休閑活動引入到農業活動中,構建的農場需要提供以休閑為主題的農業活動服務。主要內容包括特色農場景觀的觀賞活動、特色農業生產生活的體驗活動、自然生態環境的觀賞活動,從垂釣、采摘到自主烹飪和品嘗的活動等。此外,在特色農業活動之外,還需要提供一般的休閑娛樂活動,如住宿、度假等。
3)修建以農業活動為主題的公園。休閑農業的目的是能夠讓游客休閑放松,因此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能夠更好地完成這個目標。主題公園一方面可以讓游客參與到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的過程中,另一方面也能達到宣傳本地特色農業的目的。例如構建特色農產品的展覽館和交易市場等,可以在宣傳的同時,促進特色農產品的銷售。主題公園可以按照功能劃分為休閑活動服務區、游客游覽觀賞區、特色產品與文化展覽區以及特色產品交易區等,票房收入由政府和企業按投資比例分成。
4)農民自辦農家樂。依托優美的自然景觀資源以及鄉村田園資源,興建一批休閑、娛樂、餐飲設施,讓游客吃住在農民家,與農民零距離接觸,與農民溝通,交流,了解農民的生存狀態,了解農民的思想,有利于城鄉互動,有利于城鄉意識的相互滲透,還可增加農民收入。
5 黃岡休閑農業發展對策
黃岡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應統籌規劃,精心安排,夯實基礎,完善設施,不斷改善交通和配套條件,從而促進休閑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5.1 政府牽頭,統籌協調
政府主導規劃,將財政撥款、企業融資、民間資本引進有機結合起來。采取適當減稅等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和民間資本到黃岡投資。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修建觀光農園、休閑農場、農業公園等,不僅能減輕政府財政的壓力,還能給黃岡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黃岡的市場競爭力。只有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運用政策杠桿,給予企業資本和民間資本以扶持,才能盡快改善黃岡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筑巢引鳳,獲利為民。
5.2 將休閑農業與景觀生態規劃相結合
景觀生態規劃是針對一個流域或者比較大的區域對關系到生物保護、資源利用、生態安全和景觀美學的宏觀格局開展規劃。景觀生態規劃的核心是利用景觀生態學原理、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生態美學原理協調各種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間關系和數量關系。將黃岡的休閑觀光農業與黃岡的景觀生態規劃結合起來,利用地緣優勢,因地制宜,以旅游潤色農業,形成特色農業景觀。增加休閑農業經營收入,從而有效推進農業產業化和休閑旅游的發展,無疑將對黃岡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5.3 加強宣傳,注重信息傳播,營造氛圍
為擴大黃岡休閑農業的影響力,提高知名度,必須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傳播形式分為傳統傳播和網絡傳播。傳統傳播媒介又分為三種形式,即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5]。采取不同的傳播方式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推廣,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黃岡觀賞休閑農業的風采。利用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主流文化的宣傳優勢,構建具有口碑的大眾傳播品牌,形成可持續的傳播動力和感染力,從而提高黃岡的知名度,樹立品牌,讓全社會了解黃岡休閑農業資源情況、特色所在,讓更多人參與其中,讓城鄉積極互動,以獲取最佳游客流量。
參考文獻:
[1] 郭煥成.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態勢與前景[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31(1):39-42.
[2] 郭煥成,任國柱.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旅游版),2007(1):66-71.
[3] 詹 玲.發展休閑農業的若干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4] 張建萍.生態旅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8.
[5] 駱浩文,黃修杰,蘇柱華.農業傳媒與傳播[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