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文+吳則則


(1.北京天下圖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142;2.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93)
[摘 要] 項目風險管理在項目管理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進行準確的風險識別及風險分析、制定合理的風險應對計劃、監控風險,對于風險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GIS系統的特點及個人的工作經驗,闡述了項目風險管理在GIS系統中的應用,提出了GIS項目風險管理的難點以及解決方法,為GIS系統開發項目風險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GIS系統;項目管理;項目風險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38
[中圖分類號] F407.67;TP31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070- 04
0 引 言
項目管理的四大約束是時間、成本、質量、范圍,如何能在規定的時間、在一定成本基礎上、完成滿足質量要求的項目,是項目管理的最終目的,也是判斷項目是否成功的標準。Klein提到,在軟件項目開發中,有15%~35%的項目被中途取消,剩下的項目不是超期就是超出預算,或者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CHAOS報告也指出,82%的軟件項目延期交付,66%的軟件項目是失敗的。
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風險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管理,可能會導致項目成本超支、范圍蔓延、質量不達標、未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項目等問題,項目的風險管理與項目的其他管理過程,例如成本管理、范圍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等管理過程息息相關。保證在項目過程中進行風險控制,加強風險管理,即使識別潛在的風險,對項目的順利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1 風險識別
主要的風險識別方法有頭腦風暴、德爾菲方法、SWOT分析法、訪談、檢查表等方法。基于GIS項目的基本情況及事業環境因素,我們的項目主要采用頭腦風暴、訪談和檢查表的方法來識別項目的風險。
頭腦風暴是企業型項目團隊主要采用的風險識別方法之一,大部分的風險也是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來識別出來的。這種開放的、敏捷的、高效溝通的方式能夠快速的全面的識別項目的風險,頭腦風暴一般由項目團隊承擔,并被項目團隊成員廣泛接受。頭腦風暴的方法最后的結果是得到一份綜合的項目風險清單。
檢查表的方式是把成果庫中的歷史類似項目的發生過的風險羅列出來,風險識別人員通過分析歷史類似項目的風險,來判斷當前項目是否也存在同樣的風險。歷史類似項目的風險表對當前項目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能夠幫助風險識別人員全面、快速的識別出當前項目的風險。
除了頭腦風暴和檢查表的方法,訪談方法也在企業型項目管理中用到的一個方法,不過使用頻率要低于頭腦風暴和檢查表。訪談方法是通過訪談有經驗的項目參與者、干系人或主題專家,GIS項目訪談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內部項目經理、項目總監、總工程師、測繪研究院教授等。訪談的方式主要是面對面的方式,但是對于一些主題專家,我們也采用郵件的方式進行溝通;對于異地分公司的同事,主要采用企業交流工具236和郵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訪談。雖然訪談方式不同,但是對于每個專家訪談結束后,都會整理總結正式的訪談紀要。
2 風險分析
Boehm模型是經典的風險管理模型,Boehm用公式RE=P(UO)×L(UO)對風險進行定義,其中RE代表風險或者風險所造成的影響,P(UO)表示令人不滿意的結果所發生的概率,L(UO)表示糟糕的結果會產生的破壞性程度。P(UO)以下稱為風險嚴重性,L(UO)以下稱為風險概率。
由于影響風險的因素很多,本文選擇以下時間、成本、質量、范圍4大約束性目標來分析風險的嚴重性。風險嚴重性和風險發生概率的范圍是[0,1],根據我們項目的實際情況,來分別定義每個級別的風險嚴重性(見表1)和風險發生概率(見表2)的權值。一個風險所造成的影響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同時影響進度和成本,一般按疊加的方式取值。
3 制訂風險應對計劃
識別風險并對風險進行分析之后,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對策應對風險帶來的損失,即制訂風險應對計劃,為項目目標增加實現機會。在項目進展過程中按計劃開展活動,將風險的綜合影響降低至項目可以接受的結果。根據風險系數表,制定以下風險應對的標準:
(1)風險系數<0.08:項目經理定期跟蹤,及時了解風險的變化情況。
(2)0.3<風險系數<0.08(風險系數表中深顏色的部分):項目內部制定補救、應對措施,并及時與客戶方的接口人進行溝通。
(3)0.3<風險系數(風險系數表中深顏色的部分):制定補救、應對措施并上報高層管理者:①公司內部:項目總監、分管副總;②客戶:客戶領導、中心主任。
對于需要采取應對措施的風險,通常有以下四種風險應對措施: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減輕、風險接受四種方式。在我們GIS項目中,我們常用的方式有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減輕三種。
風險規避:指在項目過程中,通過采用措施消除特定風險的辦法。對于需求管理,在我們接觸的項目中,客戶一般是地理信息相關的政府機構或事業單位,他們的業務范圍廣,工作內容涉及部門多,關系復雜,非常容易發生需求擴大的情況,甚至會造成“范圍蔓延”。對項目管理,要對需求變更的風險進行盡量規避,在項目開始的時候,盡量詳細定義項目需求,劃定項目邊界,來盡量減低需求變更給項目帶來的不利影響。采取風險規避的措施,最好在項目活動還沒開始執行時,這樣對項目的影響最小。
風險減輕:通過降低其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縮小其后果不利影響的損失程度來達到控制目的的各種控制技術或方法。這類措施是對付無預警信息項目風險的主要應對措施之一。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主要采用風險減輕的措施。公司經歷了中高層組織結構調整、公司地址搬遷,這些外部因素都會造成人員流動性的提高,研發核心人員的流動會對項目進展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積極采取了風險減輕措施,通過對關鍵核心人員進行加薪、晉升、精神鼓勵及對工作的肯定等措施,減輕人員流動的風險。
風險轉移:是指把項目可能帶來的風險轉移出去。我們的公司主要專注于GIS產品的研發,客戶其他類型的軟件系統,會以外包的形式,包給專業的公司去開發,進行風險轉移。
4 監控風險
監控風險是指在整個項目中實施風險應對計劃,跟蹤已識別的風險、識別新的風險以及評估風險過程有效性的過程。在風險監控過程中,要驗證風險管理策略是否已經得到遵守、已識別的風險的是否變化、發現新的風險。當內部或外部環境變化時,要重新對風險進行重新評估。
5 GIS系統的項目風險管理的難點及解決方法
5.1 數據量大、數據格式復雜技術復雜、專業性強、響應速度要求高
在人力資源風險管理方面,使用有行業相關背景的工作人員;定期組織技術人員的交流活動;加強并重視系統性能測試方面的管理,通過多次性能測試實驗得到系統支持的數據量的大小,并通過多種技術手段,提高系統支持的數據量,以達到客戶的要求。例如,系統在加載模型數據的時候,由于模型數據比較大,渲染速度較慢,為了提高響應速度、減少客戶等待時間,我們采取了首先加載視覺范圍內近處的模型,近處模型加載完成后,再加載遠處的模型。
5.2 風險識別的頻率的把控問題
風險識別是一個循環不間斷的工作,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項目風險識別。頻繁的進行風險識別,會影響項目團隊的工作進度,同時也會造成項目團隊成員的思維疲倦;長時間不進行風險識別,則無法及時發現風險的發生并進行有效的控制。掌握好風險識別的頻率對項目的高效推進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GIS系統面對的客戶大多都是各地測繪局、規劃局及國土局等部門,客戶需求相差不大,并且已經實施過多個類似的項目,在風險管理方面比較有經驗,我們采用定期風險識別及驅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我們定期風險識別的頻率相對較小,大約一個月進行一次風險識別;驅動方式指項目團隊成員在各自的工作中,如果發現有新風險的苗頭,則及時上報項目經理并進行風險識別。
主要參考文獻
[1]KLEIN S A.Putting Methodology in Perspective from a Project Risk Viewpoint[C]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1999 Winter Meeting,1999: 362-365.
[2]Boehm B. Software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J]. IEEE Software,1991,8(1).
[3]鄢超,薛質.軟件項目的風險管理策略[J].項目管理技術,2009(z1):507-511.
[4]盧有杰,王勇.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5]王淑云.軟件項目風險管理過程探析[J].信息系統工程,2011(1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