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婚回到貧困線”。在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紛紛談到“天價彩禮”現象,在陳舊習俗和攀比風氣的影響下,象征著喜慶、幸福的結婚彩禮在一些農村地區已經成了“甜蜜的負擔”。
在那些“天價彩禮”盛行的農村地區,因婚致貧、因婚返貧、因婚負債的現象日益增多。為此,河南等地曾出臺“指導標準”,規定彩禮總數不準超過6萬元。一時間,社會輿論對政府為“紅白事”劃定價格標準產生了不小的爭議。
風俗之所以成為風俗,就是因為它具有社會性和頑固性,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必須有外力介入。如果任由這種風俗演變成“惡俗”,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與價值觀念都將受到沖擊。
前段時間,一部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成了“刷屏”神器。然而,與電視劇一起走紅的不是主角檢察官侯亮平,卻是戲份不多的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網友們頻頻制作達康書記的表情包,喊著“守護達康書記的GDP”的口號,甚至連他在劇中用的水壺都成了熱銷商品。這個配角書記為什么會搶了主角的風頭火了呢?
雖然達康書記很專橫,對下屬的態度也很強勢,但是達康書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認為政府一定要站在群眾的立場上,確保群眾的利益。在這個時代,能讓我們信任的人那么少,可達康書記雙眉一皺,掛著的都是普通民眾的悲歡離合。
為什么我們都喜歡達康書記?因為他代表了一種理想主義。那種理想主義不是隱藏在電視劇中的熱血,不是浮于宣傳口號中的熱情,而是普通人對政治清明的向往。
南有西湖,北有白洋。白洋淀里有燕趙英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故事,也有因雁翎隊借蘆葦掩護打鬼子而留下的《小兵張嘎》等名篇。隨著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位于雄縣、容城、安新三縣交界處的白洋淀趕上了新的歷史機遇。“白洋淀的那船帆”已經張開,準備好再出發! (摘自中國新聞網)
心小了,所有的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事就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滕征輝《國民大人物》
只有兩種人最具有吸引力,一種是無所不知的人,另一種是一無所知的人。 ——王爾德《道連·葛雷的畫像》
樂不難,樂在之后不苦難。不但在樂之后,即在樂之中也會感到凄涼。老是燈紅酒綠熱鬧不散,仍然是苦,能于了之后,了中沒有旁的味道就對了。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