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
【摘要】張洪亮,當代著名水彩畫家。本文主要從張洪亮藝術理想,以及圍繞漁港寫生系列的表現形式來論述家鄉情在繪畫中的體現。
【關鍵詞】張洪亮;漁港寫生系列;家鄉情;色彩;筆觸;畫境
張洪亮的家鄉陽江乃人杰地靈之地,這里的人們酷愛書畫藝術,享“書畫之鄉”的美譽。他亦被藝術熏陶在此。
他讀小學的時候一直喜歡畫圖畫,第一次買到一盒屬于自己的水彩畫顏料,并畫出如書中的圖案色塊,欣喜之至。1980年的初春,因落實政策,他被破格招工進單位工作。在這四年時間里,除了本職工作,其余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畫畫?!缎毂櫟囊簧愤@本書深深地感動了他,文中敘述了徐悲鴻青年時期學畫經歷激勵著彷徨中的他更加堅定信心,勇往直前。1985年,進入廣州美術學院學習,張洪亮有幸師從胡鉅湛、王肇民等藝術界前輩,對他的藝術表現形式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讀好書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在他的身上實現,這是那一代人踏實認真的最好體現。
歲月悠悠,幾十年過去,他也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美麗的家鄉,每年數次帶著學生去陽江寫生,當學生問:“老師,這里太臭了,好曬啊,換個地方畫吧!”他總是感嘆:“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仍駐守此處,直到完成整幅畫作。畫家每一幅作品都闡述著自己的情感與體驗,而家鄉是張洪亮老師內心最渴望表達的情感。他在陽江寫生時說過:“畫畫如人生,有麗日晴天,也有狂風驟雨;有日出日落,也有茍且與遠方……不管是酷暑嚴寒,還是和風細雨……都是上蒼的眷顧與恩賜,心存感恩,懷揣詩意與憧憬……”正是這種對家鄉的執著與深情,漁港、大海、漁船、打漁人等繪畫元素構成他的獨特的繪畫藝術標志。2015年9月,“情歸漠陽——張洪亮作品展”在陽江市美術館舉行,這是畫家張洪亮的首次個人作品展。所有的作品展示中,水彩漁港寫生題材占據了繪畫生命的一大半,畫面呈現出精湛的繪畫技巧與細膩的情感世界,讓筆者來一探究竟。下面筆者將從色彩、筆觸、畫面這三方面來解讀張洪亮水彩漁港寫生系列作品,深入探究家鄉在畫家畫筆下的模樣。
一、色彩——靈秀通透
康定斯基曾寫道:“色彩直接影響著精神,色彩和諧統一的關鍵最終在于對人類心靈有目的的啟示激發?!睆埡榱恋臐O港寫生系列是沉靜的藍灰色調,給人一種清新、空靈、滋潤的效果。畫家在起筆時,胸中已勾畫出藍圖,然用滿滿的激情注入筆尖,水與色相互碰撞,理性與感性不斷交替升華,形成心中的畫面。他認為:“色彩是畫家抒發情感、以色傳神、創造意境的主要手段,是作者與觀者情感交流的橋梁?!睆埡榱辆瓦\用了色彩的語言,闡述著心中的漁港。
張洪亮的色彩具有靈秀通透之特點,作品《閘坡漁港寫生系列—天晴》充實著通透、明亮、和諧且愉悅的情意。畫家對著一片雜亂的景象,充分發揮主觀色彩能動性,對大海、港口、漁船根據色彩的明暗、冷暖等原理進行概括和提煉。在處理天空的云層,利用水的特性沖刷出透明而富有層次的效果,而對漁船的處理,采用純凈明快的大色塊,肯定的重色,從中勾繪出微妙的色塊變化。大海的寧靜,通透的云彩,明顯的光影差異相互和諧地呈現出來,總體營造的大自然色彩明亮而又壯觀。畫面中光源與若隱若現的大氣混在一起慢慢地向遠處延伸,使得畫面之外的那些人與物,承載著溫暖的記憶。陽江對于張洪亮來說不僅僅是故鄉,更是繪畫創作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泉。
二、筆觸——圓潤、動感
筆觸的肌理表達主要是對表現事物上的深入觀察,在細心琢磨的基礎上,再對事物進行總結,表現作者的創作或寫生意圖。通過對筆觸和肌理的表現,用掃、刷、潑、刮、干、淡的筆觸效果,以用畫筆的大小來表現筆觸大小和方向不同的變化,達到畫家想要的畫面質感,表達出作者的內心情感。
洪亮的筆觸跡象較為圓潤,多變而充滿動感。作品《砸破漁港寫生系列—晨光》,畫家充分利用水的特性,采用干濕結合來表現形象,用筆追隨自然物象的外在形態變化而變化。遠景利用濕畫法,沖刷出天邊的朦朧感,筆觸跡象稀??;近景筆觸的跡象厚重,在漁船部位的描繪上,采用干濕畫法,使得暗面與亮面的筆觸柔和銜接,用筆跡象變化微妙,描繪出宏大而壯觀的海上漁船。在遠與近的對比中,表現了不同物象的不同質感及相互的空間關系。高低起伏、縱橫錯落的船桿,有生命般的立于畫面,使畫面中的景物充滿了動感。張洪亮曾對自己的學生說過:“筆隨心動,比如在畫海的時候,你的心也要跟著海水搖動,并帶入畫面中,畫面效果將會更生動?!庇纱丝闯?,他每畫一幅漁港寫生作品,用筆手法與審美情趣都帶有一定浪漫主義藝術情調。
三、畫面——美好浪漫
當你欣賞張洪亮漁港寫生佳作,似睹一場畫中帶來的水色靈動的感觀盛宴。藝術家豐富的個人情感注入在家鄉的大海、漁船、海港之中,以真情實感描繪家鄉大自然的景物,使自己的感情與此景彼此滲透、互相滲透,最終達到情景交融、合二為一的狀態。
漁港系列作品中,透過畫中酣暢淋漓的表現技法,畫中似能觀天氣,讀晴雨;似能觀景,品畫,讀畫境。宏大的海上漁船有節奏地躍入紙上,近景的漁港、中景的漁船、遠景的海天一線,通過利用光影、隊列,以及出海漁船不同外觀的色相,深淺、明暗等相互交替成一幅有節奏韻律美的畫面。大海擁有的,不僅僅是一種獨特的色彩,是一種精神和情懷,是生命的延續。他的漁港系列整體色調是藍色,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灑下金華色的陽光,整個畫面給人感覺溫暖,給人希望,美好而浪漫。
結語
張洪亮老師熱衷繪畫,更是在題材上酷愛漁港景色。旁人感到刺鼻的魚腥味卻能在他的嗅覺里顯得自然,歸于對故鄉的執念和習慣。聽著風聲,聽著浪聲,聆聽著和呼吸著一切關于海的“味道”。依舊能在這熟悉的老地方,保持一種不滅的新鮮感與熱情,在嶄新的畫紙上揮灑著讓觀者沉醉的美景,百看不膩,百畫不厭。然,愈是享受,愈是陶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就如畫自己喜歡的畫,任外界紛擾嘈雜,而對藝術的執著與狂熱只增不減,在有限的生命中,探索無限的藝術世界。這是張洪亮一輩子追求的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走出家鄉回歸故土的這份深情,也感動著每個熱愛藝術的人。
參考文獻:
[1]張洪亮.創造作品的形式美[J].美術觀察,2000(6).
[2]張洪亮.張洪亮水彩畫精選[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