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長寧區關工委
不忘初心的“老馬列”“最美五老”李仁杰
上海市長寧區關工委
追尋
我生命的那份純真
心中
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
追尋那永遠
屬于我們的那份無悔的忠貞
——電影《建國大業》主題歌《追尋》

“馬讀會”:聞名遐邇
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這一年,“馬讀會”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成立了。“馬讀會”是長寧區青年馬克思主義讀書會的簡稱,初衷就是以向青少年灌輸馬克思主義為己任、占據理論制高點!
參加過“一二·九”運動的老紅軍趙戈,小說《紅巖》里“小蘿卜頭”的姐姐宋振西、南京路上好八連指導員王經文……“馬讀會”的核心人物個個不同凡響!當時,李仁杰是長寧區的區委書記,是“馬讀會”的鼎力支持者;離休后在關工委的領導崗位上,他是“馬讀會”的組織者、引領者,還是主講人之一!說起來,李仁杰稱得上是個“老馬列”。他14歲參加地下黨,17歲積極從事學生運動。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父親怕他惹禍,硬是給他戴上腳鏈鎖在家里,他鋸斷腳鏈翻過鐵門離家出逃,歷經揚州旅店遇險、三過運河封鎖線等險境,奔赴蘇北解放區,開始了革命生活新的一頁!他和這些老伙伴們,將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熔鑄在激蕩人心的傳奇經歷中,用自己特殊的情感喚起孩子們追求理想信念的渴望。他們不忘初心,引領一批批青年學員對馬克思主義從懵懂、到了解、到堅信,在新的歷史時期沿著真理的路徑追尋那無悔的忠貞!
20多年來,“馬讀會”一步步發展,成為聞名遐邇享譽全國的關工委工作特色品牌!

李仁杰(左六)給“馬讀會”的青年學員講課

李仁杰,1932年3月17日出生在江蘇省無錫市,原名謝紹申。1940年隨家遷到上海,1943年考入南洋模范中學,在學校接觸到馬列主義,1946年剛滿14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事學生運動,開展地下工作。1948年,在蘇北解放區改名李仁杰。他擔任過地下交通員,參與了解放上海的接管工作,曾任上海市長寧區委書記、政協主席。1997年離休后,任長寧區關協會長、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五老”報告團名譽團長。2014年,因年齡原因離開關工委領導崗位,仍是一名執著的“五老”志愿者。李仁杰所獲的諸多榮譽中,國家級的獎勵有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在李仁杰的帶領下,長寧區關工委三次被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李仁杰(上圖右一、下圖右三)在愛心育苗基金發放儀式上
愛心育苗基金:孩子受益
2005年鮮花盛開的5月,李仁杰來北京參加中國關工委的一個會議。期間,他接到在職時結識的一位老朋友、香港愛國人士姚連生先生的電話,說他已來到了上海。會議還沒有結束,他就提前一天回到上海,與姚連生先生見面。兩人在交談中,姚連生先生為他關愛下一代的熱誠所感動,當場決定拿出30萬港幣為農民工孩子捐資助學,在他的提議下,將此命名為“長寧區關心下一代——姚連生先生獎勵基金”。運作了5年后,他發動社會力量,將資金增至139萬(其中他本人捐資5萬),改稱長寧關工委“愛心育苗基金”。2014年,在即將離開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崗位之際,他又捐資30萬注入基金,基金總額也達到了170萬。據初步統計,2005年以來,他們將基金每年產生的5.5%的利息,加上2011年爭取博士公司的60萬元捐款,共122.35萬元,全部用于捐資助學,有3355名貧困學生受益。
好多人都說,“愛心育苗基金”是李仁杰在長寧關工委任上留下的一筆寶貴的物質財富,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這筆資金的每一元每一分都體現了他對孩子們濃濃的愛!
“我出生于20世紀的三十年代,入黨于四十年代,至今黨齡已70年了。這70年,正是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年代。在這個偉大的年代里,我有幸在黨的領導下,奮斗了70年,貢獻了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黨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我們老同志都出生于舊社會,深知舊社會的苦。我們也參加建立新中國的戰斗,深知江山得來不易。我們也享受新社會的甜,深知一定要把紅色江山傳萬代。”
“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科學發展,要堅持以青少年為本;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老同志責無旁貸。”
“紅旗飄萬代,是我們革命者的愿望,是我們老同志的責任;帝國主義將復辟的希望寄托在我們的第三、第四代身上,我們決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關工委的工作,既要抓面,又要抓線。‘抓面’,就是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從中小學生,發展到青年職工、青年老師、青年干部。‘抓線’就是牢牢抓住線的兩端,一端是通過‘馬讀會’對先進青年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是‘錦上添花’;另一端則是滿腔熱情關愛暫時處于落后、困難狀態的青少年,是‘雪中送炭’。”
“我們當年參加革命為了什么?就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有飯吃、有衣穿、有書讀,現在革命成功了,條件好了,但現在國家還有許多困難,社會上還有許多困難家庭和孩子,需要我們去幫助。我和老伴商量好了,決定為關心下一代‘愛心育苗基金’捐款30萬元,略表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責任和心意。”
“我和老同志們相約:我們要做一個對黨、對國家有奉獻的人,做一個讓組織和人民放心的人,做一個回顧一生問心無愧的人。今后,我將不忘初心,繼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
宣講報告:廣為贊譽
2009年5月末一個晴朗的夏日,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600多名未成年犯齊聚在禮堂內,靜靜地聆聽一位老人作宣講報告。這位老人就是李仁杰。他報告的題目是《紀念上海解放,發揚革命傳統》。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在紀念上海解放60周年之際舉辦的這次活動,具有特殊的意義。他站在講臺上,腰板筆直,聲音洪亮。上海戰役勝利的背景、經過、重要意義,如何繼承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革命傳統,深入淺出的講解引發陣陣熱烈掌聲。他還現場播放精心制作的ppt課件——解放軍指戰員浴血奮戰解放上海火車站、部隊攻入市區怕驚擾市民戰士們排列整齊地在馬路上過夜……一個個珍貴的歷史畫面引人入勝!他的宣講,融入了對上海深厚的感情,也融入了一位“老馬列”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宣講結束,在場的人紛紛發聲:震撼!感動!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為紀念上海解放,他在不同場合為青少年作了7場報告,5700多人受到教育。
2005年以來,作為“五老”報告團名譽團長,李仁杰共作主題教育報告188場,4.1萬余名青少年聽了報告。他們從中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也從老人身上領略到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風采。

李仁杰給青少年作宣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