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關工委
青少年有信仰 民族才有希望
西安市關工委
近年來,陜西省西安市關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上級關工委的指導下,始終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系統工程來抓,動員廣大“五老”積極參與,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和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全過程,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老紅軍張秉辰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
西安市關工委在工作中十分重視 “五老”在青少年中的感召作用,逐步組建起市、區、街(鎮)三級報告團隊伍380多個,根據教育內容的不同,分為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家庭教育、法治教育等報告團,深入到社區、村莊、學校和樓院等,用自己的親身感受向青少年講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和實踐,引導青少年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自覺行動。市關工委法治報告團堅持下基層做報告,很受歡迎。不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的思想深處逐步潛移默化,同時也通過活動,逐步形成了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的長效教育機制。近年來,許多老教師、老專家等走進“家長學校”“幼兒園家長學校”,為家長、老師傳授教育知識和育兒經驗,深受學校和家長的歡迎。
我們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設計了一些突出時代內涵、富于文化氣息、針對性強、受益面廣,旨在強化青少年的愛國意識、集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崇德向善的人文素養的主題教育活動。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重大事件和重要節日,積極開展不同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廣泛開展“中國夢”活動;針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復雜性,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和健康服務;注重針對青少年成長中感恩情懷的缺失和道德失范,開展“爭做文明小公民”活動;深入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大力普及法治教育。
通過這些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青少年中逐步養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逐步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逐步培育“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感恩之心和“不怨天,不尤人”的豁達心胸;逐步形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德法律意識,使青少年自覺踐行價值準則,堅守道德底線,知法守法,用法律保護自己。

孩子們參加“與愛同行 放飛夢想”蒲公英夢想夏令營
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我們堅持把關愛幫扶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失學兒童等作為實踐載體,帶動全社會都來關注、關心、關愛特殊困難群體青少年。一是關愛特殊群體子女,為他們開辦夏令營。從2000年的“山里娃娃看西安”開始,每年7月我們都為特殊群體青少年舉辦夏令營活動,如組織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工人子女、殘疾人家庭子女、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貧困家庭子女,到西安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文化教育,讓他們寫出自己的感想或給爸媽寫一封信,談自己的體會,并邀請西安日報、西安電視臺等主要媒體及時報道活動情況,促成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關注,讓大家都來關心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二是關愛邊遠山區學校孩子,開展“潤澤童心·共筑夢想”捐書活動。近年來,我們堅持開展“潤澤童心·共筑夢想”捐書活動,累計為灞橋、周至等地的山區學校捐贈價值7萬多元的4千余冊圖書,有效豐富了邊遠山區學校孩子們的學習讀物。三是積極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捐資助學活動。我們在全市開展“金秋助學”“關愛資金”等活動,動員社會力量幫助貧困地區的貧困學生上學讀書。部隊老干部姚尚文還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的20多萬元,為藍田縣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離休老干部路爾瞻長期為周至的幾所貧困小學捐款捐物,累計已有30多萬元,多次被評為省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近年來,我們在這項工作中,發揮優勢,積極主動開展活動,參與社會治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建設,協助有關部門加強對網吧的監督。共成立“五老”網吧義務監督隊57個,653名“五老”參與網吧的義務監督,并建立了《網吧監督工作制度》《檢查登記制度》等,使網吧監督逐步實現了制度化、常態化,累計勸退青少年8萬多人次,社會效應很好。二是與檢察機關聯手建立了青少年關護站。并把關護站從社區逐步延伸到民營企業,形成了關護網絡,讓初犯、輕罪的青少年接受“五老”3至6個月以上的幫教,表現良好的由關工委簽署意見,提交檢察院審理通過后,可以免予起訴。目前,全市已成立關護站9家,有10余名失足青少年通過幫教后被免于刑事起訴,有了重新做人的機會。臨潼區關工委還和檢察院聯手,在臨潼中學成立了預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集預防犯罪教育中心、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法治報告大廳為一體,為預防青少年犯罪活動提供了一個新平臺,使工作觸角延伸到了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最前沿,開啟了通過基地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