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場在困境中堅持的長跑
受訪者| 趙健飛(北京赫宸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4歲孩子的父親)

父母必讀在這個以創意為主宰的時代,作為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負責人,您覺得年輕人具備怎樣的素質更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趙健飛:社會上難免會有浮躁的風氣。我們大家都年輕過,年輕人天生就是浮躁的。然而只有他們首先克制浮躁,才會具備下一步發展的可能。生活沒有絕對的公平,社會的大課堂會出現不同的困難來考驗我們每一個人,而困難似乎又經常大于希望。因此,具備應對和克服困難的韌性至關重要,歌詞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就是這個道理。除了這些精神上的素質,知識結構的完備是一個人行闖天下的硬本領。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每個人各有特點,要善于通過學和習的交互過程,不斷實現自我成長。最后是團隊意識。無論你在哪個行業,從事什么工作,團隊精神都非常能體現一個人的格局,只有格局夠了,才能容得下他人,才能匯聚實現目標的合力。
父母必讀您在公司員工的選任方面,更看重他們的哪些素質?
趙健飛:員工的品德和能力是我們選取員工的關鍵,但“德”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企業的特質,首先是老板的特質。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人員的不斷擴大,控制企業道德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每名員工的道德素質都非常關鍵。要用強大的企業文化去感染員工;要用企業的高管、中層去管理企業的道德。做好人難,難在持久。做得長了,對企業的好處就會顯現出來。其次是能力。企業有了文化,有了內涵,就有了吸引力。那么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員的優勝略汰也會必然發生,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往往能使人脫穎而出。
父母必讀經歷了創業和公司的成功上市,應該說您是成功者,那您的童年是怎樣的呢?
趙健飛: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童年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現在我們才理解為什么誠實、堅持是解決困難的法寶。人生是長跑,童年培養的很多習慣,對這場長跑至關重要。
我的童年其實非常平淡,沒有特別出色的成績,沒有值得稱道的特長。但我在童年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有善良的父母的陪伴和向上的教育理念,父母是我童年的榜樣,他們的言傳身教讓我收獲了誠實、友善、為人真誠的品德,而這些恰恰是我認為一個人可以走得長遠的關鍵。
父母必讀自己創業中的經歷和感受如何影響您對孩子的教育?
趙健飛:創業是一個人逐步蛻變,提高精神境界,拓寬格局的過程。解決企業困難的同時,也是企業的發展過程。所以創業是一個人打開視野的奇妙之旅。其間一定有很多人生的感悟,而這種感悟,與孩子分享,是與孩子共同提高和成長的快樂事情。我們很多時候小瞧了孩子,當他看到你的勤奮,在你與其分享的過程中,會讓他知道成功的不易;當無商不奸等這種負面詞匯被你用企業家精神重新解讀后,孩子會變得更加大氣成熟。
父母必讀站在父母的角度,您會提倡讓孩子在童年時期養成哪些素養?又怎樣看待當今育兒中的利和弊?
趙健飛:首先,家庭應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土壤,我認為家庭的和睦關愛就是這種土壤。孩子只有在一個充滿善和愛的環境中長大,才會真正身心健康。
而對于孩子童年時期的啟蒙教育,我覺得閱讀能力的提早培養非常關鍵。閱讀的習慣一旦養成,常常會堅持一生,愛閱讀的人會更有厚度,精神世界更加飽滿,這些都將是一個人厚積薄發的力量。
另外,培養孩子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很關鍵。現在的孩子,更早地接觸到了寬廣的世界,他們更加自信、更加多才多藝。這些都是好的,值得鼓勵。但我擔心的是我們的孩子接觸了太少的挫折教育和未來面對長期困難的那種百折不撓的韌性。畢竟小樹苗總是要直面風雨的。挫折商未必比智商、情商的重要性低。所謂成功路上不擁堵,也許正是一次一次的困難,讓一批又一批的人中途敗下陣來,無法堅持到長跑的終點。
回顧
2005年,在《父母必讀》雜志創刊25周年之際,策劃了“一個孩子,究竟能走多遠?”的特別專題,4家國際著名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談到了“今天,我們歡迎這樣的年輕人”!
白文杰,國際商用機器(IBM)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
我們最看重的是他們是否有活力,是否具有創新精神,他們內心的價值理念是什么。
我們喜歡有良好溝通能力的年輕人。有服務意識的年輕人也是受歡迎的。
今天的孩子比以往更需要責任感的培養。現在的孩子什么都有,花錢不愁,那么如何讓他明白為什么工作,為什么要有責任感,就變得非常重要。
張雪梅,搜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
團隊合作精神和適應迅速變化的社會的能力最為重要。孩子將面對更多的挑戰。孩子在童年中積攢下了哪些品質,在成年后顯現出了什么樣的個人素質,都與家庭教育有關系。
李莉萍,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人力資源及行政經理
員工首先必須是一個誠實、正直、有責任感的人。學習能力也非常重要。我們也強調良好的行為習慣,認為把點點滴滴的事做好了,沒什么事做不好。
孩子從小應該學會管理自己,具體行為的習慣培養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學會分享、關心他人,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也很重要。
陳愷,松下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監
“制造產品之前先做人”是松下的企業文化之一。年輕人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適應能力和主動開拓的精神。良好的心態能讓一個人更自由、更幸福,如何將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帶入未來社會,是對父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