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兵+熊路+高平波+周治軍+陳傳安+雷志祥+汪友元
摘 要:為了降低洪澇災害對水稻生產的不利影響,以浙輻802為材料,在天門市多祥鎮開展了早稻翻秋直播試驗。結果表明,在做好肥水管理的情況下,浙輻802翻秋直播產量可達4714.50kg/hm2。
關鍵詞:浙輻802;洪澇;翻秋直播;生育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1-0068-02
早稻翻秋是將早稻種子作晚稻種植的一種栽培方式,又稱早翻早、倒種春。生產上常利用早稻翻秋短季栽培作為減災抗災措施,來保證水稻播種面積和總產的穩定[1,2]。受2016年6月底、7月初長時間強降雨的影響,天門市濱湖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早稻、中稻大面積受災,部分田塊因淹水時間過長,死亡絕收。為積極開展災后補救,減輕災害損失,在多祥鎮趙莊村開展了災后早稻翻秋直播試驗,以帶動和指導大面積災后補種,為今后科學抗災救災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多祥鎮趙莊村8組,面積3.33hm2。該田塊土壤、水源條件良好,光照充足,適合開展相關試驗研究。
1.2 播種日期 7月11日浸種催芽,7月13日播種,用種量75kg/hm2,品種為浙幅802(陳種)。
1.3 田間管理 (1)除草。播種后3d噴卞嘧丙草胺封閉除草。(2)施肥。共追肥2次,苗肥,撒施尿素75kg/hm2;穗肥,播后25d施用51%(26:10:15)復合肥300kg/hm2。(3)噴藥。共噴農藥3次,防治螟蟲、飛虱和紋枯病、稻瘟病。(4)管水。播種后至2葉1心期控水保苗,煉苗扎根,以溝灌為主,促根系深扎;2葉1心期后保持淺水勤灌促分蘗;中期適時曬田;中后期水漿管理除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灌漿期保持水層外,其余時期應以干干濕濕為主。(5)收獲期。10月20日成熟,因連陰雨天氣,推遲到11月11日收割。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據觀察,7月13日播種,9月16日齊穗,從播種到齊穗期約65d,安全避開“寒露風”危害。從播種到成熟全生育期共99d,比正季栽培縮短15d左右,主要是返季栽培期間溫度高,幼穗分化早,生育進程加快所致。在今年8—9月份溫度偏高的氣候條件下,生育期縮短更為明顯。
2.2 稻株性狀 (1)株高。考測10株(蔸,下同),平均株高74.9cm,其中主莖高89.3cm,分蘗株高72.0cm,兩者相差17.3cm。(2)分蘗。單株分蘗0~6個不等,平均4.1個,其中有效分蘗3.6個,占87.9%,無效分蘗0.5個,占12.1%。(3)稻穗。隨機連續選取30蔸(株),測定稻穗性狀。蔸平均有效穗4.1個,其中分蘗穗3.1個,占75.7%,主莖穗占24.3%。單株分蘗穗數以2~4個為主,共有21株,占總株數30株的70.7%。
2.3 農藝性狀 (1)穗長。平均穗長18.8cm,其幅度為12.5~23.5cm,主穗最長,隨著分蘗節位的上升,穗長隨之變短。(2)枝梗數:單穗枝梗數在3~10個,平均6.7個,其變化趨勢也同穗長。
2.4 經濟性狀 (1)穗粒數。單穗總粒數23~153粒,平均74.3粒。其穗粒數多少隨分蘗節位的高低而變化,即主穗最多,平均122.4粒,分蘗節位越高,穗粒數越少。(2)實粒數。單穗實粒數變幅為12~138粒,平均58粒,結實率78.2%。其中主穗結實率均在85%以上,分蘗穗結實率隨節位的升高而降低,最低的只有45.7%。(3)千粒重。26.8g。
2.5 產量結果 隨機選取3塊樣區測定有效穗數,平均為303.3萬/hm2,結合穗粒數、千粒重測算,理論產量為4714.50kg/hm2,實收產量平均為4350kg/hm2。
3 討論
根據今年災后早稻翻秋的試驗結果,要獲得更高的產量,在栽培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田要整平。翻秋早稻播種時,正值盛夏高溫時期,溫高光強,水分蒸發快,若田間土壤不平,低的地方因水溫較高而悶死谷芽,高的地方谷芽易曝曬枯死,造成損種缺苗[3]。今年就因為田間不平而出現了斑塊狀缺苗,使群體優勢削弱。
(2)谷要催芽。高溫時期播種,土壤水分蒸發量大,蒸發快,啞谷播種時,種子難以吸足水分萌動,導致不能發芽出苗。
(3)種要播足。翻秋早稻主要靠主莖和3~4個早蘗成穗構成產量,因而要根據種子發芽率高低,確定播種量,播足播勻112.5~150kg/hm2,充分利用主莖和早分蘗的稻穗取得高產。今年翻秋田塊的播種量只有75kg/hm2,因而密度偏稀,群體優勢不強。
(4)草要除盡。播后2~3d,要及時噴灑除草劑封滅雜草,后期輔助搞好人工除草,為稻株提供良好生長環境。今年田間只打了一次封閉除草劑,沒有進行人工除草,因而局部雜草較多,影響了稻株生長。
(5)肥要早施。由于翻秋稻株生長發育進程快,生育期提早,因而分蘗肥、穗肥要提早追施,以滿足稻株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求,防止施用過晚而造成前期脫肥、秧苗瘦弱,后期肥多而貪青晚熟。
(6)管理要精。災后趕種作物,生長期短,環境較差,要獲得高產,必須精細管理,重點是管好肥水,防治好病蟲。切忌不可種而不管或管而粗放,導致產量低、效益差。
(7)種要選對。最好選用陳種,除選用早熟品種外[4,5],稻谷粒形最好選用長粒形品種,以便銷售。今年翻秋品種的粒形是短粒形,因數量不多不好出售。
參考文獻
[1]熊云林.贛北早稻翻秋品種選擇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0):181.
[2]楊洪勇,文舉,徐國華,等.江漢平原早稻翻秋直播品種篩選試驗研究[J].試驗研究,2016,8:77-80.
[3]羅必燦,唐浩月,付云海,等.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早稻翻秋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4-36.
[4]王文俊.早熟早稻“4023”秋種救災情況及問題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1992(5):2-5.
[5]吳建平,程建平,趙鋒,等.湖北省早稻秋種產量形成特性及其相關因素[J].湖北農業科學,2012,23(51):5280-5283.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