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在寧國市港口鎮山門村開展油菜“3414”肥效試驗,對影響油菜產量的氮肥、磷肥、鉀肥三因素進行分析,得出氮肥、磷肥、鉀肥最佳施肥量,即純N183.45kg/hm2、P2O553.4kg/hm2、K2O88.35kg/hm2。結合試驗地當地的土壤肥力情況及肥料、油菜籽的單價,建議單季油菜推薦施肥量分別為純N180.0kg/hm2、P2O552.5kg/hm2、K2O90.0kg/hm2,折合46%的尿素391.30kg/hm2、12%的過磷酸鈣437.5kg/hm2、60%氯化鉀150.0kg/hm2。
關鍵詞:油菜“3414”;肥料效應;施肥模型;推薦施肥量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1-0081-02
為了提高施肥技術,于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寧國市港口鎮山門村油菜田間開展了“3414”肥料效應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在山門村某農戶油菜田塊中(一年兩熟,前茬為水稻品種兩優3905)進行,為潴育水稻土扁石泥田,海拔為125m,地理位置在北緯30°40′45″,東經118°51′09″,代表面積為6hm2,灌溉條件一般均可以滿足。試驗地pH值為酸性,約為5.4。經過對田塊中0~20cm的土壤進行養分含量的測定,有機質、全氮分別為26.8g/kg、1.83g/kg,有效磷、速效鉀分別為21.1mg/kg、51mg/kg,Fe、Mn、Cu、Zn的含量分別為44.8mg/kg、4.7mg/kg、2.1mg/kg、2.0mg/kg,綜合的肥力水平為中等。
1.2 試驗材料 供試油菜品種為浙雜903,常年產量平均約為1875㎏/hm2。供試肥料包括尿素(46%,產地在山東省)、過磷酸鈣(12%,產地在銅陵銅官山)、氯化鉀(60%,產地在俄羅斯)。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414”最優回歸設計,共設氮磷鉀3個因素,每個因素設4個水平,共14個處理。N0、N1、N2、N3分別為0、105、210、315kg/hm2;P0、P1、P2、P3分別為0、37.5、75.0、112.5kg/hm2;K0、K1、K2、K3分別為0、45、90、135kg/hm2。每個處理3次重復,互相之間隨機排列[1-2]。每個處理之間開溝(寬、深均為25cm)隔開,保證溝的底部沒有積水,為平整狀態。小區面積24m2(4m×6m),周圍設耕作行(寬為30cm)。各重復之間及外圍設置空白行(寬為2m)[3]。
1.4 試驗方法 2015年9月30日點播油菜,基肥采取撒施的方式施入,施肥量為全部的磷肥、1/2的氮肥、3/5的鉀肥;追肥分2次進行,分別作為臘肥(30%氮肥)、薹肥(20%氮肥、40%鉀肥)施入。除了施肥設計各處理存在差異,其余的定苗(11月10日進行)、除草等措施均一致[4]。
1.5 調查方法 2016年5月18日隨機在各小區中取10株油菜進行室內考種,5月21日全部收獲,每個處理單獨收獲、單獨計產(鮮重),3次重復取平均值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田間調查結果分析 試驗期間,對各處理田間的油菜株高等農藝性狀以及實粒數、千粒重等經濟性狀進行調查,統計3次重復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根據表1分析可知,N0水平下的2個處理株高均比較矮,葉片的顏色為淡黃色,長勢較弱。5月18日取樣時,處理1和處理2的株高分別為120cm、124cm,顯著比其他處理矮,有效分蘗數分別為3.6、3.9個,也是少于其他的處理。處理7、9的單株角果數較多,分別為123.0個、121.3個,處理1、2的較少,均在100個以下,其余各處理均在100個以上。處理5、11的有效分蘗數比較多,分別為5.7個、5.6個,處理3、8的每角實粒數較多,分別為24.9個、24.3個。千粒重以處理7為最重,達到4.81g左右。
2.2 產量結果分析 通過多各處理的產量、產值、效益等進行分析,結果見表2。
2.2.1 顯著性分析 對表2中各處理產量的結果進行回歸分析、顯著性分析,得到:相關系數R=0.99,標準誤差值為4.50,F值(32.63)>F0.01(14.66),由此可知差異水平極顯著
2.2.2 肥料效應分析 (1)各施肥因子對目標產量的貢獻量及肥料利用率。將各處理油菜的產量進行比較,計算各施肥因子的肥料當季利用率,得出氮磷鉀肥的當季肥料利用率分別為15.9%、6.9%、8.3%。土壤養分的綜合貢獻率為46.37%,其中氮肥為65.47%,磷肥為90.31%,鉀肥為87.84%。在分析中還發現,隨著各種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肥料的當季利用效率并不是隨之增加,而是逐漸降低;油菜生產上以施用氮、磷肥的單位養分增產效果較好,這一結論與前面土壤中養分含量測定結果基本保持一致。(2)最高產量和最佳經濟施肥量。用軟件對各處理油菜的產量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純N、P2O5、K2O的最大施肥量分別為212.4kg/hm2、57.9kg/hm2、113.25kg/hm2,帶入回歸方程中計算得到油菜的最高產量為2150.7kg/hm2。結合試驗時市場上的油菜籽及肥料的單價,得出當地純N、P2O5、K2O的最佳施肥量分別為183.45kg/hm2、53.4kg/hm2、88.35kg/hm2,最終得到油菜的最佳經濟產量為2123.85kg/hm2。(3)肥料效應。對各肥料因子的肥料效應的分析表明,對油菜的肥效為氮肥〉〉鉀肥,由此得出農民在農業生產上偏施氮肥的主要原因。分析中還發現,當施肥到一定值時,油菜的產量達到最高值,之后繼續增加施肥量,油菜的產量會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且氮磷鉀3種肥料因子的交互作用不會顯著影響到油菜的產量。
2.3 經濟效益 由表2可知,產投比最高的為處理11,為3.12;其次是處理12,產投比為2.90;處理13、8、3、4產投比不大,為2.16~2.19,產投比最小的為處理10,產投比為1.27。此外,還可以看出,隨著肥料成本的增加,油菜的產量不是隨之增加的,只有當各種肥料合理搭配,才能取得最高產量。
3 結論
油菜“3414”肥料效應試驗表明,油菜產量最高、最低的處理分別為處理7、1,分別為2245.5kg/hm2、1027.5kg/hm2,其他處理分別較處理增產41.17%~118.54%,除了處理2之外,其余處理都與處理達到了顯著的增產效果。在當地的土壤及氣候條件下,油菜對氮磷鉀肥的當季利用率分別為15.9%、6.9%、8.3%,適當地施肥對油菜產量的提高有利,其中影響最為顯著的肥料因子為氮。各處理中,產投比最高、最低的處理分別為處理11、10,分別為3.12、1.26。試驗中氮磷鉀3種肥料因子的對油菜產量的綜合貢獻率為46.37%,3種因子各自的養分貢獻率分別為65.47%、90.31%、87.84%。經過對試驗中各處理條件下的產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純N、P2O5、K2O的最佳施肥量分別為183.45kg/hm2、53.4kg/hm2、88.35kg/hm2,綜合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推薦純N、P2O5、K2O的用量分別為180.0kg/hm2、52.5kg/hm2、90.0kg/hm2。
參考文獻
[1]汪志武.油菜“3414”肥料效應研究[J].農技服務,2013,30(6):591-592.
[2]洪惠煌,程扶旗,何小衛.績溪縣油菜“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9):101-102.
[3]曾憲壽.寧國市油菜“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3):107-108.
[4]李大群,雷廷英,汪森富.油菜“3414”肥料效應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10(9):53-54.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