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導
生物農藥因其獨特優勢一直備受推崇,然而卻又長期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遇。生物農藥發展面臨哪些新形勢和新政策?該如何推動其進一步推廣應用?
在克服困難中發展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會長劉永泉介紹,當前,生物農藥產品由短效向緩釋高效性發展,劑型從不穩定向穩定、從單一向多樣化發展,已有井岡霉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綠僵菌、氨基寡糖素等多個生物農藥產品獲得廣泛應用。我國已掌握了許多生物農藥的關鍵技術與產品研制的技術路線,人工養殖赤眼蜂技術、蟲生真菌的工業化生產和應用技術、撲食螨商品化、植物線蟲的生防制劑等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整體來說生物農藥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認知度不斷提升,生產和科研能力不斷增強,新產品不斷涌現,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但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生物農藥基礎弱、底子薄,防治面積僅占整個農作物防治面積的10%,所以前景雖好,困難不少,潛力很大,任務艱巨。”劉永泉表示。
應用環節尤為關鍵
對于如何加快推廣生物農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無公害農藥研究服務中心主任張興指出,生物源農藥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么多年來,生物農藥一直“叫好不叫座”的重要原因就是使用技術和施藥機械的不配套。“生物源農藥有易揮發、易光解、不穩定的特性,需要在短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快速地噴施,這是保證其田間使用效果的關鍵,所以與之相配套的施藥機械的研發和應用亟待引起重視。”
國家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自文認為,生物農藥沒有價格優勢,使用技術比較麻煩,要解決推廣難題,不能簡單地把它單一當作治蟲防病的農藥來用,而應該跟生物肥料等其他措施一起融合到整個栽培體系中,走整體生物解決方案的路子更易推行。
政策支持利好不斷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友權指出:首先,隨著綠色農業的發展,生物農藥作為最綠色投入品之一,將發揮重要作用;其次,在大力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實施過程中,生物農藥將起到重要的支撐和集成作用;第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出臺,對生物農藥的發展應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后,各地對生物農藥產業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強。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效評審處副處長王曉軍表示,修訂后的《農藥管理條例》配套規章《農藥登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就提出將天敵生物等自然界存在、風險可控、安全有效的農藥實行備案管理,不用再像其他農藥一樣實行登記管理,從而促進生物農藥快速發展。同時,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和有效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成為生物農藥登記注冊和商品化進程的制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