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位于豫西北,適宜發展大蔥特色產業。結合山區實際,王屋山建立了大蔥特色產業生產基地。目前,王屋山大蔥特色產業涉及21個自然村,面積達5000畝(每畝約667平方米),其中核心區面積2000畝。
一、大蔥生產管理措施
(一)育苗
1.選種
品種以高腳白或章丘大蔥等優種為主,每畝播籽量2~3公斤。種子處理用55℃溫水攪拌浸種20~30分鐘,或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洗凈晾干后播種。
2.播種
在向陽背風地塊育苗,以前茬為豆科、茄果類、瓜果蔬菜地塊最為理想。畝施3000公斤腐熟有機肥、10~15公斤三元復合肥。春播3月中旬~4月上旬,秋播9月中旬~10月上旬。
3.苗期管理
春播苗播種后可覆蓋地膜,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后及時撤膜,隨著天氣變暖,加強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結合澆水每畝追施氮肥4公斤。及時間苗和除草。
秋播苗出齊后,保持土壤見干見濕,適當控制水肥,上凍前澆一次凍水,寒冷地區可覆蓋一層馬糞或碎草等防寒。幼苗株高8~10厘米,三片葉時越冬最佳。翌年春季土壤解凍后及時澆返青水,幼苗返青后結合澆水每畝追施氮肥4公斤。間苗1~2次,苗距3~4厘米,定植前7~10天停止澆水。
4.壯苗標準
株高30~40厘米,6~7片葉,莖粗1~1.5厘米,無分蘗,無病蟲害。
(二)定植前準備
1.整地施肥
深耕細耙,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結合整地,每畝撒施優質有機肥4000公斤,氮肥3公斤,磷肥5公斤,鉀肥5公斤。以含硫肥料為好。
2.開溝
定植前按行距開溝,溝深30厘米,溝內再集有中施用磷鉀肥,刨松溝底,肥土混合均勻。
3.定植
定植期6月中、下旬。定植密度每畝1.2萬~2.2萬株,行株距60~80厘米×5~7厘米。
蔥苗要分級,按大、中、小苗分開定植。干插法,在開好的蔥溝內,將蔥苗插入溝底,深度以不埋住五杈股為宜,兩邊壓實后再澆水。也可采用濕插法,即先澆水,后插蔥。
4.定植后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緩苗后,天氣逐漸進入炎熱夏季,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一般不澆水,中耕保墑,清除雜草,雨后及時排出田間積水。
水肥管理。進入8月,大蔥開始旺盛生長,要保持土壤濕潤,逐漸增加澆水次數和加大水量,收獲前7~10天停止澆水。追肥品種以尿素、硫酸銨為主。結合澆水,分別于立秋、白露兩個節氣,每畝追施氮肥4公斤進行。生長中后期還可用0.5%磷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追肥2~3次。
培土。為軟化蔥白,防止倒伏,要結合追肥澆水進行4次培土。將行間的潮濕土盡量培倒植兩側并并拍實,以不埋住五杈股為宜。
二、綠色防控技術
(一)物理防治
藍色誘蟲板誘殺薊馬,黃版誘蟲板誘殺蚜蟲、薊馬、潛葉蠅等。每畝均勻放置藍色、黃色誘蟲板各30張,進行誘殺,60天更換1次。
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具有飛翔能力的害蟲。安裝太陽能殺蟲燈30盞,每盞殺蟲燈防控面積30畝,誘殺甜菜夜蛾、棉鈴蟲、蠐螬成蟲、金針蟲成蟲等。
性誘劑誘殺甜菜夜蛾成蟲。每畝放置5個甜菜夜蛾性誘芯,誘殺甜菜夜蛾成蟲,30天更換1次。
(二)生物防治
當蔥田甜菜夜蛾或棉鈴蟲蟲量達到防治標準時,在卵孵化期至幼蟲3齡前,畝用300億單位甜菜夜蛾NPV(核多角體病毒)病毒3克、600億單位棉鈴蟲NPV病毒3克或20%米滿100~500倍液噴霧防治。
(三)化學防治
1.病害防治
在紫斑病、霜霉病發生早期,畝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64%殺毒礬500倍噴霧防治。
2.蟲害防治
潛葉蠅、蔥薊馬蟲量達防治指標時,用10%吡蟲啉4000倍防治,間隔10天再防治一次。
三、主要成效
王屋山大蔥特色產業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的建設運行,帶動周圍地區主動采取綠色防控技術,改變了以往單純依賴化學防治的觀念,保護了生態環境。
王屋山區大蔥特色產業畝產比完全不防治區增產1350公斤,增幅達61.4%,示范區畝產值較完全不防治區增加3240元,增幅達61.4%,增產增收明顯。
(河南省濟源市農牧局 李永平 呂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