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利
摘要:對當前教育環境下班主任在從事相關工作時所面臨的幾個思想上的誤區進行了分析,主要從定位不明確,缺乏對學生的正確認識,對管理工作認知不夠等幾個方面作了總結,希望能夠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及時的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關鍵詞:教育環境 班主任工作 誤區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有很多教師自身對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并沒有深刻的認識,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有些班主任將班主任和教師的作用進行了重合,將班主任工作作為教師工作內容的一種延續,沒有從整體上把握班主任工作的實質和精髓,并由此產生了幾種思想認識上的誤區。
一、對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準確
很多班主任認為其平時主要的工作就是督促學生的學習,把所有的精力都幾乎用在抓學習成績方面,只要是跟學習成績無關的內容則幾乎毫不關心,并沒有意識到班主任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活和精神導師的角色。至于在學生德育、體育、技能等方面的培養則是忽視甚至是反對的,認為學生應該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學習上,其余的反而會牽扯學生的學習精力。這種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級幾乎都是非常嚴格的,學生也很少會有自己的個性,班級雖然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是也缺乏必要的活力,課堂氣氛也大多較為沉悶。從學生的發展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并不可取。及時的改變這些班主任的管理思路對于學校來說非常重要。
二、班主任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正確的認識
現代教育體系下,學生將作為教育主體而存在,傳統的大眾理念就會得到改觀。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必須要明白學生作為教育主體存在的必要性。首先,學生也和教師一樣,同樣具備主觀能動性,雖然在班級管理中他們是被管理的對象,但是同樣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良好的班級管理必須要全部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才能改變他們的被動消極抵觸心態。其次,從社會人的角度來說,學生雖然在學校中學習,但是其地位與教師是平等的,擁有人所應該具備的一切,教師并不應該從自己的意愿出發壓制屬于他們自己的個性,部分班主任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將學生根據成績進行等級劃分,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總是帶有異樣的眼光,反而是對學生人性的一種忽視和貶低,既不利于學生的管理,更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再者,正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造就了學生的不同個性,教師不應該忽視學生的個性培養,試想,如果所有的學生都是千篇一律,如同工廠里出品的物件一樣,那我們的教育還有什么意義。但是,在實際調查過程中,我們恰恰發現,有相當數量的班主任對于學生的這種主體地位不認可或者漠視,完全依照自己心中的管理理念對班級進行管理,將自己處于班級的絕對核心地位,學生只能完全按照班主任的思維去發展,這也與我們正在實施的教學改革相沖突。學生是處于成長階段的幼苗,其未來發展有著無限的可能,潛力也是難以估量的,班主任絕不應該用靜止的心態去看待學生的發展。
三、班主任對班級常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缺乏正確的認識
關于班主任的工作規范與規定,國家和地方省政府都曾出臺過相關的文件,如在2009年國家教育部曾經印發了《班主任工作規定》一文,而山東省也曾經出臺過相關的文件。這些文件都對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的工作內容、指導思路、工作方法等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規范和闡述。但是在實際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大多數班主任并不清楚這些文件,即便是對本校的相關文件規定也了解甚少,甚至幾乎沒有聽說過,這也導致了很多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思路來執行,忽視了班主任應有的部分工作內容,甚至是管理重心偏移。比如很多班主任將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便是其中之一。而至于學生的管理能力、交際能力等的培養則幾乎不會出現在其工作范圍之內,至于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還有的班主任則出現了越位管理的情況,管理的內容過于細致,甚至包括學生的一言一行都約束在管理范圍之內,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自我發展,這些都屬于對班級管理內容和要求的錯誤認識,不利于學生的能力養成。
四、班主任對班級常規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從各級教育機構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對班主任工作出臺相關文件來看,其對于班主任工作是非常重視的,也希望通過相關文件的出臺對班主任工作進行合理的規范和約束,提高班主任對于該工作的重視程度。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大多數都面臨著壓力巨大的升學任務,多數班主任已經忽視了對班級應該具備的管理心態,將學習成績作為重中之重,對于班級常規管理所帶給學生的領導能力培養、溝通能力培養、學習能力培養以及優秀性格的養成等大多保持了或有意或無意的忽視,班級管理有名無實,基本上都是班主任一個人在管理,學生要么完全沒有機會參與,要么成為了班主任的傳話筒。這種對班級管理重要性的缺乏,影響了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