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比較中小學語文教材和教學方式異同出發,對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進行了進一步思考,談對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中小學語文;教學差異;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異同
中小學語文教材的比較:1.小學語文教材課文篇幅短小,內容側重趣味性,因而較為簡單,尤其對學生思維難度的要求不高。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能夠有較為充分的時間、精力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相關文本;而中學語文教材課文篇幅普遍較長,內容不再淺顯,對學生的思維難度要求明顯增加。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需要記憶大量的知識點,還要具有足夠的分析、理解、運用言語知識的技能。2.中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詩、文言文。這些內容對從未接觸過文言文的初中新生來講,必定是極為困難的。在熟讀成誦之前,他們首先要過翻譯關。3.中學語文教材在編排上很花心思。如一些名家、名篇、名著的簡介,優秀古詩文及簡介的附錄等,便于學生隨時翻閱、背誦,培養他們深入閱讀的習慣。我認為,中學語文教材更加重視引導學生課外自讀。4.中小學語文教材也有共性,它們對語文學習的外延——生活都很重視,教材中設計了許多高質量的練習。如果老師在教學時,都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讓學生將敏銳的觀察視角投向生活這片廣闊的天地,必將是語文學習一筆豐厚的財富。
二、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對比
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差異明顯。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以朗讀為主,教師針對語言訓練啟發、引導學生感悟,從而拓展、升華、內化文本內涵。教師往往對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反復講解、提點,直到人人過關(當然,這些有時是由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同時,因為小學生性格活潑開朗,擅長形象思維,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教態要自然親切,語氣語調要聲情并茂。因而氣氛活躍是小學語文課堂獨有的風格。這是中學語文課堂所望塵莫及的。中學語文教材因知識的難度、廣度、深度明顯增加,趣味性相對減弱,因而課堂容量、節奏較小學語文課堂有了較大的變化。很多時候,教師的講解只能一帶而過。再加上由于各項檢測以及升學的壓力,中學生的性格、心理發展也已不如小學生那樣活潑開朗。因此,盡管中學教師多方加以啟發、誘導,變換教法,中學語文課堂上,學生依舊我行我素,啟而不發,教師只好點名指派,或者代其回答。這種師問生答或師代生答的教學習慣也就逐漸不養自成了。
三、上述差異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啟示
針對差異,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應明確以下幾點:
(一)回歸生活世界,立足實踐能力
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應遵循學生生活的實際來設計學習活動,注重對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問題和事件、現象的探討,讓學生充分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在實踐中內化知識。
(二)尊重個體差異,多層次組織教學
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學習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都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尊重差異性、設計多樣性、鼓勵創新性、評價多維性是教師努力思考并付諸實踐的方向。
(三)開辟學習新途徑,加強媒介教育
我們處在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時代,各種數字媒體,連同傳統的印刷和電子媒體,已經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構建互動學習平臺,開辟學習新途徑,同時加強媒介教育,才能讓青少年更好地認識“媒體”,善用“媒體”,將來能游刃有余地生活在這個大眾傳媒的時代。
四、實踐中的具體做法
跟小學低、中年級相比,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尤為注重在學生的認知、理解、運用知識與技能方面下功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要適當增加一些新知識,加大邏輯思維難度,滿足小學高年級學生日益增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自編校本教材、鄉土讀物,或是引入優秀的課外讀物,不斷滿足小學高年級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為進入中學打好知識儲備的堅實基礎。
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作為學生,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要為自己的行為和人生負責。
自主學習能力能讓學生在學校緊張的學習中盡快適應下來。小學高年級教師要放手培養學生們的自學能力,要有意識、分步驟、勤提點、常總結,加強學法指導。如怎樣歸納、整理階段復習資料,怎樣進行閱讀批注,怎樣使閱讀更加富有實效性……課堂上要有選擇地把一些難點留給學生思考、突破,不能因為害怕學生掌握不好而把知識全盤托出,要留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鞏固和提高:
1.制訂學習計劃,注重可操作性。減少學習的隨意性。
2.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關鍵是落實到位)
3.養成上課主動、認真記筆記的習慣。筆記如何記工整,如何記得清晰明了,應該好好琢磨。
4.養成堅持讀課外書的習慣。如何有效地保持并發展這種習慣成為一種素養,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往往那些升入中學后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的孩子,課外閱讀量都大且高效。可見,閱讀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把教育的觸覺深入到學生心靈。學生自信心、意志力等往往成為他們到中學后能否很快適應的主要因素。小學高年級學生處在飛速成長的階段,其身心發展并不協調。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從小學會面對各種困難、迎難而上,以陽光開放的心態面對生活。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且必須讓學生學會學習,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向實現“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服務”的目標跨進一大步。
參考文獻
[1]賀洪濤.學校給的自由要不要[J].中國青年報,2000.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