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把握學生的心智發展特征,探索能夠刺激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方法,才能讓語文課堂持續充滿活力。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從營造有趣的氛圍、設計巧妙的問題、借助多元化教具、設計創新型作業等四個方面探索情趣與智慧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情趣;智慧;語文課堂;參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總是希望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十分感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學習基礎知識能認真扎實,探討問題能刻苦鉆研,各抒己見,不時迸發出四射的激情。可真正一堂課下來,小學生能有幾人會對課堂充滿激情?我們教師要反省反省我們的課堂,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情趣和智慧,吸引小學生積極參與?要知道這樣的課堂才可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措施做起:
一、營造有趣的氛圍
小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的時候,對于語文學習,我們不能太嚴肅認真,因為小學生也不會把學習當作一件大事來做,我們千萬不能跟小學生硬來。這樣一來,反而會嚇跑了小學生,使其對學習失去興趣。我們不妨把學習當作一個游戲,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方面做起,給他們的學習營造一個充滿情趣的氣氛,讓他們快樂地走進學習的情境中,從而愛上語文學習。
如學習《半截蠟燭》一課,筆者拿出半截蠟燭,啟發學生思考,“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東西是什么?你知道可以用來做什么嗎?”現在在生活中很少有用到蠟燭的,因為平時幾乎不停電,所以小學生基本上猜測的都和過生日或節日使用的比較多,筆者于是就趁機交代了《半截蠟燭》發生的背景:
在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三四十年代),大家都使用蠟燭或煤油燈,正是因為大家都使用蠟燭,所以不會被人注意到,于是有人把東西藏在蠟燭里。筆者借此機會繼續提問:“大家想知道藏的什么東西嗎?和半截蠟燭有什么關系?你仔細看《半截蠟燭》這篇文章就可以找到答案了。”這樣設計的導語就把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提起來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文本的熱情,他們很快就走進了文本的境界中。
二、設計巧妙的問題
小學生學習語文既需要扎實認真,又需要我們靈活地引導。像基礎知識的訓練必須認真對待,不可有一點疏忽。而對待文本的探究,就需要我們巧妙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在這種方式的提問中激發他們的智慧和靈性,讓他們激情四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發揮,思維更加敏捷,學習更加主動。
如學習《夜晚的實驗》一文,筆者有層次地設計了幾個問題:1.學習文本之前,啟發學生思考,你認為夜晚蝙蝠是靠什么本領飛翔的?2.初讀文本,你發現蝙蝠夜晚自由飛翔的秘密了嗎?3.細讀文本,找出斯帕拉捷夜晚實驗的經過,看看他是怎樣找到蝙蝠夜晚飛翔的秘密的,并填寫表格。(見投影)4.大家討論,為何斯帕拉捷可以找到蝙蝠飛翔的秘密?這幾個問題,都是圍繞“蝙蝠夜晚飛翔的秘密”來展開的,但是它們的程度由淺入深,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水平,一步步加深,看似簡單,實際上隨著問題的變化,回答的難度系數變大,又簡單又極具挑戰性,小學生非常感興趣,而且思維也得到很好的激發。
三、借助多元化教具
科技的發展給了我們教學更多的可能。隨著高科技產品的推進,小學生已經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產生了厭棄,他們喜歡多彩的學習方式,更期待語文課堂的多元化。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怕麻煩而忽視了小學生的需求,而是要迎合他們的學習期待,設計更精彩的課堂,而這些都離不開多元化的教具。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文本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具,可以實物參與的就不需投影儀;可以使用音頻和視頻的就不用制造教具;可以真人表演的就不要剪輯視頻……這些都是為了增加小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讓他們在課堂上能通過視、聽、說、演、唱等手段,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智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如學習《廣玉蘭》一文,文中的廣玉蘭的葉子、花、種子等小學生并沒有看見過,所以我們可以用投影儀投影相關圖片,幫助他們理解文本中廣玉蘭的描寫,加深小學生的印象。許多學生經過觀看這次投影的細節圖片后,對廣玉蘭的認識特別深刻,如文本中對廣玉蘭花朵的描寫,白色的顏色,各種開放的姿態,以及由此產生的聯想,讓他們通過實物形象很快地理解文本的內容,這在平時都是不敢想象的。
四、設計創新型作業
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我們需要得到及時的反饋。當然檢驗這個最好的方法還要靠知識的鞏固,也就是作業的完成質量。許多語文教師布置作業非常機械,主要是抄寫和做練習冊相關練習。這樣的作業小學生并不喜歡,一來是太普通,沒有什么新意,要知道小學生本來就處在好奇心強的階段;二來學習效果不佳,小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要想辦法創造一些新穎的作業方式,讓他們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能全心投入,而不是消極應付。
如學習《螳螂捕蟬》一文,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沒有像以前的故事一樣把故事闡述出來,讓我們揣摩。而是以吳王攻打楚國,可能會遭受別國暗算的危險劇情展開,可是吳王沒有發現這個危險,執意要去,不聽勸阻。那個少年的故事“螳螂捕蟬”就是巧妙的勸諫。筆者認為故事情節就是重點,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學會了表演,復述故事、理解主旨都不成問題,而且小學生肯定會永遠記住。果然,經過那次表演,他們對這篇文章也念念不忘。
只要我們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改變自己的教學設計,抓住小學生的心智特點,就能讓小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參與,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思維敏捷,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蘊含著濃烈的情趣和智慧,小學生就會愛上我們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朱春城.構建有效語文課堂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4(7).
[2]皮京京.心智發展與智慧課堂[J].語文天地,2015(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