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乃至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最主要教學內容,初中語文教學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和學習的思維及品質,引導他們認識語言與思維的聯系,形成自主的閱讀學習方法和策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重視學生語文閱讀知識的訓練、提升和拓展,運行比較閱讀教學策略,能促成學生在相似的文本中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地發展思維能力,提升閱讀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比較閱讀;閱讀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初中生提高閱讀能力就需要引導他們學會知識的遷移與運用,能夠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如何開展比較閱讀呢?
一、比較閱讀及運行優勢分析
比較閱讀是將兩篇或兩篇以上的在內容、題材、思想、語言特色、結構布局等具有相似性或者可比性的文章或片段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在閱讀中發現異同點,訓練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和閱讀分析能力,從而在閱讀思維訓練和提高中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和視野,增強閱讀收獲,提高語文知識的積累、消化和靈活運用意識與能力。
一般來說,比較閱讀開展時先學其中的一篇,在初中語文教學往往是以教材課文為先學篇章,師生先對這篇文章的一些寫作技法等進行學習,然后選取可以作為比較的文本,引導學生整體閱讀,自主閱讀,然后教師設計幾個可以比較的問題,讓學生閱讀分析,比較獲得異同,在比較中整合歸類和對閱讀方法進行總結提高。如朱自清的《背影》學習之后,我們可以選擇與這一題材相關的,也就是寫父愛的文章,如劉鴻伏代表作《父親》、周冬雨的回憶性文章《我有天下最好的繼父》來比較閱讀與鑒賞,使得學生深厚父愛情感,同時也獲得這類抒情性文章的寫作技法。還可以選馮驥才的《父子應是忘年交》、韓羽的《父子之間的怯意》這類寫父子之間的相互關愛又有矛盾沖突的閱讀材料進行比較閱讀,使學生于比較閱讀中訓練閱讀思維,豐富知識面和寫作的情感表達方法。
閱讀要突出和呈現學生閱讀的主體性,針對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我們要激起學生自主閱讀和探究的興趣,激發他們活學活用的能力,采用比較閱讀的策略能夠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入文本,在比較中探索文本的語言特色、布局特點和深層內涵意蘊等等;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形成閱讀思維和創新思維,也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比較閱讀有效開展途徑分析
思維能力是學生能夠有效深入閱讀的前提和培養的重點,采用比較閱讀教學能提高學生閱讀分析中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價能力以及技巧運用能力,更在于獲得閱讀的分析和歸納綜合的思維的提升。
以閱讀為本,以比較為法是初中語文比較閱讀的常規要求。因而,選擇什么的比較文本需要教師精心思考和選擇設計的。一般來說,我們選擇的比較文本,要落實和達成課堂教學的要求,要有學生訓練和提升的目標,而不是隨便的閱讀。如在魯迅《故鄉》的閱讀學習中,閏土這個人物是學習的重點之一,我們可以將小說中的不同時期閏土形象進行對比閱讀,得出人物的性格變化,感知成長中的“閏土”受盡生活折磨,吃盡辛苦,思想麻木,命運悲慘;感受舊社會農村的落后和思想的陳腐,進而體會感悟作者的寫作意 圖。我們還可以選擇肖復興《兩角錢》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比較閏土與《兩角錢》中的“瘦小得像個豆芽菜”的男孩子的描寫,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情感。《故鄉》的農村風貌的描寫也是別有特色的,很能讓我們感受到日漸沒落的農村的現象,對提高學生寫景、寫境很有幫助。對此,我們可以設計,組織學生將《故鄉》與凸凹的《故鄉滋味》進行對比閱讀。當然,還有小說類題材類的對比閱讀,如《孔乙己》學習中,用《范進中舉》一文作為對比閱讀材料,讓學生對舊社會的科舉制度有更深刻的認識,在“孔乙己”“范進”以及他們生活的時代和周圍人的反應進行對比閱讀,得出相同之處為尖銳地批判了封建科舉制度、封建制度及人際關系的唯利是圖;也可得出他們的異,即《孔乙己》側重于環境描寫與外貌描寫;《范進中舉》側重于語言和動作描寫來推動情感,揭示主題。
閱讀需要學生的思考,而問題是推動和引領學生學會閱讀的抓手。因此,我們在組織和指導學生閱讀中,要依據對比的重點,設計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分析、鑒賞和探究能力。如《背影》學習中,我們會學習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語言,我們可以選取他的《冬天》一文作為對比閱讀材料,設計問題,如兩篇文中都會人物形象的描寫,但是作者在人物描寫中有什么不同,各自表達了什么情感?如此,學生會得出朱自清先生《背影》節選寫人是即景生情的敘述,體現父親對“我”的不放心以及深層的關懷備至的愛;而《冬天》節選則是以景傳情地在平常所見的敘述中表達父親對兒子的憐愛之情。
另外,比較閱讀雖然可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但是也要結合教學的需要,而不能牽強,或是過雜、過散,否則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和能力的提升。如果我們不關注學生的閱讀現狀,在比較中過分拔高,反而使得閱讀效率低下。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通過比較閱讀方法的運行豐富學生的閱讀面,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學會調動已有知識、經驗和閱讀方法進行比較,獲得閱讀素養的提升。但只有重視選材,重視有效閱讀活動的開展才能取得閱讀的高效,促成學生自主閱讀和個性閱讀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夏永紅.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體現[J].作文成功之路,2016(8).
[2]鄭廣全.比較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語文,2016(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