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優化古詩文教學。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微課應用于古詩文教學的策略:用于課前,提高自主學習效率;用于課堂,深化古詩文的鑒賞過程;用于課后,提高復習效果。并指出微課運用要恰到好處,保證其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古詩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古詩文教學起著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日益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微課以其短小精悍、靈活多樣的特點吸引著學生,深受學生的喜愛。合理運用微課,可以優化古詩文教學,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微課用于古詩文教學的策略。
一、古詩文教學中的微課
微課在提法上有“微型課程”“微課程”“微課”等,即使名稱相同,其界定的范圍、資源組織形式也不盡相同。其中,張一春教授認為“微課”是指為使學生自主學習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并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
微課以服務自主學習為理念,在“微時間”內,以解決一個教學重點、難點或易錯點為教學目標,以在線視頻形式表現教與學過程。古詩文的微課時長通常為10分鐘左右,它依據學生古詩文學習的實際情況選定教學內容,通常是一個文言知識點,或朗讀,或賞析語句,或講解文化知識等,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反復觀看直至弄懂。
二、微課在古詩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地將微課運用于課前,可以及時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幫助;用于課堂,可以深化古詩文的鑒賞過程;用于課后,提高學生復習的效果。
(一)微課運用于課前,提高自主學習效率
1.微課解答課前預習中的困難
課前預習過程中,學生明確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問題討論、自我檢測。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運用微課,可對學生預習過程中的困難進行講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四個弟子的名和字容易混淆,因為學生對古人名和字的關系這一文化知識知之甚少,微課《談古人名和字的關系》可對這一知識點進行補充,學生學習后就很容易分清文中人物的不同稱呼,并找出四個弟子的志向。
2.微課教會誦讀方法
張頌詩老師在《古詩詞教學的“三味”教學與研究》中認為,“只有反復誦讀才會體味到詩歌的妙處,對于各種語文知識技能的獲得,也靠反復誦讀,在不斷的語言感受中領悟,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誦讀是古詩文學習非常重要的方法,而學生往往欠缺誦讀的方法。微課通過名家范讀和朗讀指導,“授之以法”,為學生的朗讀提供最直觀的指導。學生在感性的熏陶中領會情感,在形象的模仿中初步掌握朗讀的技巧。
(二)微課運用于課堂,深化古詩文鑒賞過程
1.微課展示創作背景
了解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作心境是深刻理解古詩文的鑰匙。運用微課,補充作者的生平事跡,可以豐富人物形象;對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以交代,打開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鑒賞的視角。《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被貶黃州所作,了解蘇軾的人生際遇,不難理解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
2.微課補充文化背景,再現相關情節
運用微課介紹相關古代文化知識,穿插動畫或視頻片段再現相關情節,可以推動古詩文閱讀鑒賞。《鴻門宴》一文中,在鴻門宴上的座次大有學問,是古代尊卑文化的體現,2016年江蘇省教學大賽微課一等獎作品《鴻門宴座次安排秘密》講解了這一文化背景,并借助直觀的畫面,化抽象為具體,學生通過這一細節可以窺探雙方軍事實力差距和人物的性格特點。
3.微課促進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活動其實是“介入自己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沒有做好情感鋪墊,沒能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的古詩文課堂教學無疑是失敗的。所以,古詩文課堂必須留出時間讓學生感悟、體驗,而古詩文反映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有差異,有些是學生陌生的,可以借助微課彌補學生認知的空白。《山居秋暝》中對“空”的理解是這首詩中的一個難點,《千年空山,千年文化——品讀王維〈山居秋暝〉中的空山》闡釋了“空”的文化背景,它既有環境的寂然、幽邃,又有詩人清悠、靜穆的情懷。
(三)微課運用于課后,提高復習效果
多爾《后現代課程觀》提出了教學設計“4R”標準,即豐富性、回歸性、關聯性和嚴密性。微課資源對古詩文學習重點難點的解析,使有不同學習困難的學生通過課后反復學習,最終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教學的“回歸性”。
三、微課運用于古詩文教學的反思
運用微課可以更充分發揮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微課資源,教師的教會更有針對性。運用微課也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在課前預習,教師在課內點撥,學生在課后練習鞏固,進一步體驗。學生在進行古詩文的課外學習時,常會碰到各種困難,微課可以及時而有針對性地解決。但是,信息技術的使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的是“輔助”作用,教學設計是其生命所在,所以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微課,保證其有效性。
古詩文語言簡潔凝練,并留出藝術的空白,有言盡而意無窮之美,要充分體會其美,必須借助想象。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要讓學生借助想象,補其空白,讓凝練的語言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立體畫面,從而走進作者所描寫的世界,感悟文字所暗示的蘊意和情趣。如果將微課講解先入為主,則扼殺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沖淡古詩文原有的韻味,也會造成學生視覺疲勞、審美疲勞。
同時,微課教學并不適用所有古詩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師生間必須要有互動,有情感的交流,這些是微課所不能取代的。
要圍繞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時機,合理運用微課,讓微課充分發揮其補充作用,輔助教師,與傳統古詩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有效突出教學重點,實現真正科學、高效的信息化課堂。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