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是現階段教學的重點所在,而語文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值得學生發掘,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本文中闡述了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進策略。
【關鍵詞】人文精神;高中語文;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文精神屬于內在驅動力,使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需要從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確保學生能夠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不斷完善自身的內在素養。文章中主要論述了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具體實施,以期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在高中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而在這個階段正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教師的某些觀念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因而培養教師素質也是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方面。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教師需要從自身做起,從教學各個細節做起,教師必須要注意自己言行,從而促使其文化修養得以顯著提升。學生在教師的熏陶之下,必然能夠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改善他們的精神層面。第二,學校必須重視教師人文素養的培養,并且要進行適當的審核,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進一步促進教師人文素養得以改善,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改變教學觀念,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并沒有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相對較差,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因而學校與教師必須要重視上述問題,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與完善,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文精神引導,這就需要從改變觀念開始,重視學生人文精神培養,這樣能夠讓學生樹立良好教學觀念,具有正確的培養觀念,針對學生存在的錯誤,教師必須要及時予以指正,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文精神。與此同時,學校要從各個層面著手構建良好的人文氛圍,學生在這樣良好氛圍的熏陶下,必然能夠獲得正確的品格,這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學中注重人文精神滲透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落后的教學模式及理念,不再采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上解放學生的思維,不能為了應試而教學,對于很多問題不能過于強調唯一答案,或是標準答案,以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能夠開放學生的思維,以促使學生多元化思想的形成。例如《蜀道難》《歸園田居》等文本,在對其進行品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能夠暢所欲言,闡述“王侯將相今安在,唯有飲者留其名”的具體含義,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促進他們人文精神得以提升。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還需注重滲透正確的結果評價,由此能夠全面整體地了解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其存在的弊端進行適當的改進。與此同時,還能讓教師在進行人文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參考依據。然而在具體評價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包括他們的人格特征,還有心理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取鼓勵與引導的形式,幫助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重視課外人文精神的滲透
高中語文課教學有限,因而將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延伸至課外,這其中主要是以課后作業的形式展開,幫助學生在課后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培養,注重人文精神滲透,進一步促使學生課堂的滲透效果加深。例如《陳情表》,教師在完成該文章教學后,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引導學生多多理解父母,幫他們做一件事,比如捶背、掃地等,這樣做的目的是強化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以便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如組織學生參觀名人堂或是名勝古跡等,這樣能夠讓學生近距離感知它們,感受人文魅力,這樣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意識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提高他們的自我感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人文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課外人文精神的滲透對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改善。
五、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對于學生的學習乃至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措施,進一步促使高中語文人文精神能夠得以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單國成.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7(26).
[2]周永庚.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7(4).
[3]宋莉敏.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1).
[4]劉青怡.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6(35).
[5]桑金宏.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J].現代教育,2015(Z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