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
【關鍵詞】《狼和鹿》;教學與評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板塊一:激趣導入、揭題設疑
(配樂,幻燈片滾動播放凱巴伯森林的圖片)
同學們,20世紀初,在美國西部落基山脈,有一片古老的森林,它像時間一般古老,又像春天一般年輕。這就是美國亞里桑那州凱巴伯森林。這里有終年積雪的山峰、茂密的針葉森林,還有寬廣的山谷。
(課件出示扭葉松圖片)這凱巴伯森林里所特有的扭葉松,它們緊緊地排列著,生長得十分緊密。
(課件出示飛燕草圖片)再看這種花,開花時似藍色飛燕落滿枝頭,花形別致,形態優雅,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飛燕草。
(課件出示紅松鼠圖片)這是紅松鼠,它們活潑好動,喜歡在針葉樹林中跳躍。
設計意圖:課前,為了讓課內外結合,教師先創設優美的情境,配著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教師激情的話語中,在生動的畫面中,在動人的音樂中,在恰當的材料中走進文本,拉開課文學習的序幕。帶領孩子認識扭葉松、飛燕草、紅松鼠,它們都是凱巴伯森林所特有的植物和動物,讓學生感受森林的美好,產生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
(課件出示狼,并伴隨著狼的吼叫聲)聽,這是誰來了?(狼來了!)
誰來談談你對狼的印象?(兇惡,殘暴、血腥)
如果讓我們送給狼一個詞,你覺得送給它什么樣的詞最合適?
(隨著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兇惡殘忍的狼”)請男同學一起讀。
咱們再來看一幅圖,這是誰呀?(課件出示梅花鹿的圖片)
鹿是一種惹人喜愛的動物,它有細長的四肢,短小的尾巴,頭上還有非常漂亮的角。請大家也找一個詞送給這只可愛的小鹿。
(隨著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美麗善良的鹿”)請女同學一起讀。
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狼和鹿的身上。
板書課題:狼和鹿,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對狼和鹿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進行種種預測,而這些預測又是在情理之中的,可課文的故事卻出乎情理。這種情理中的預測與情理外的故事,產生巨大反差,無形中深入了閱讀的切入點,會產生一個巨大的閱讀期待,從而為引導學生走進文中探究根源奠定基石。
二、板塊二: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師:請同學打開101頁,打開課本,按照這個自學要求把這個故事讀兩遍。(學生自讀課文)
出示:自由輕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要注意讀準多音字。
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你認為描寫具體、生動的段落多讀幾遍。
(一)描寫“狼”的詞語
出示:貪婪、兇殘、毒手、暗算(指生讀、齊讀)
什么叫“貪婪”?給“貪婪”找個近義詞。(生:貪心)
什么叫“暗算”?(觀察課文中的插圖)你看這一只狼,它躲在大樹后面,想干什么?(它會趁母鹿不注意,把小鹿偷走。這就叫——暗算)
正是這些兇殘的狼威脅著鹿的生存,為了這些鹿的安寧,狩獵隊捕殺的槍聲打破了森林的寧靜。出示:捕殺、哀嚎、血泊
師提醒學生注意“哀嚎、血泊”這兩個多音字的讀音,師正音、帶讀。
齊讀詞串:貪婪、兇殘、毒手、暗算、捕殺、哀嚎、血泊。
設計意圖:“暗算”這一詞語,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距很遠,字面上理解比較費勁,教師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與文本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可視的情境中認識事物,自然真切地感悟到字詞的意思。在教學中恰當地進行這種訓練,學生不僅可以逐步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還有助于積累意思相近的詞語,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描寫“鹿”的詞語
出示:活潑、美麗、嬉戲、提防
師提醒學生“提”這個字,當表示動作時一般讀tí,當表示防備時讀dī。(生齊讀“提防”)
“提防”是什么意思?(小心防備,警惕的意)
鹿提防誰?這是一群怎樣的鹿?
(健康的鹿、強壯的鹿、活潑的鹿、充滿活力的鹿……)
但是后來,興旺一時的鹿家族急劇走向衰敗,出示:傳染、威脅、毀滅、悲慘。(指生讀、齊讀)
師小結:讀詞,不能只發出聲音,要把意思讀出來。來,讓我們把詞語的意思融進聲音里,一起來讀讀這組詞串:活潑、美麗、嬉戲、提防、傳染、威脅、毀滅、悲慘。
設計意圖:在文本解讀時,老師要敏銳地發現課文生字、詞語、詞組的規律,對詞語進行組塊教學,使學生借助各種“思維組塊”,形成系統的、有內在整合力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扎實有效地完成識字教學目標。我們常說,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蘊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這些陌生或熟悉的詞語,如果能注意到它們,看到它們可以生發的潛力,并且給它們足夠生長的空間,是可以開出色彩斑斕的“語言之花”的!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