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現,云南某單位大門外設置的意見箱離地面超過2米,即使踮起腳尖舉起雙手也難以夠著。“高高在上”的意見箱,不僅等于變向停止其使用功能,更折射出不愿傾聽群眾聲音的姿態。
意見箱是暢通民意的“地氣箱”“連心箱”,不是“休閑箱”“作秀箱”。意見箱起到了傾聽民聲、征求民意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單位的意見箱疏于管理,“門”前冷落,空空如也,有的甚至只是把意見箱作為應付檢查考核的一種擺設,做做樣子而已。
意見箱高高在上曝光后,當地立即整改,就這一點來說態度端正,值得肯定。但如果所有問題都要依靠輿論倒逼來推動解決,未免代價高昂。總是亡羊補牢,就怕為時晚矣。基層治理者工作中必須時刻想著群眾、念著群眾,不要等到問題掩蓋不住才來被動修復。大量事實證明,只有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來推動工作,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比起整治箱子高度更重要的是整頓作風,把箱子放低的同時更要將姿態放低,真正把群眾高高舉過頭頂,這才是走好群眾路線的應有之道。(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