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詩賞
2017年5月4日,巴南區南泉街道。
午后的陽光穿過樹蔭,在一個公園里投下斑駁光影。
光影閃動間,一場街坊間的對弈漸入高潮。
只見棋盤這頭,一老者揚手進馬,發動了新一輪攻勢:“上馬,將軍!”
棋盤另一頭,一位年逾花甲、身材微胖的老人卻毫不慌亂。
他瞇縫起眼,抬手舉起自己一方的“車”,輕聲道:“我出車,你的馬還要不?”
對手聞言,略略一愣,見棋局已定,旋即苦笑著認輸:“老吳,你都讓了我三個子了,我服氣!”
這位下棋善使“車”的“老吳”,正是南泉街道遠近聞名的“大老板”——重慶科沃汽車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開玖。
說吳開玖是“大老板”,是因為他今年已經65歲了,卻仍在創業道路上逐夢。
而在這條逐夢路上,這位花甲老翁擅長的仍舊是“車”。
歸鄉
1997年12月,菜園壩火車站。
這天晚上,一列西歸的火車停靠在站臺。
吳開玖拎起行李包走出火車車廂,一種久違而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
吳開玖明白,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出站沒走幾步,吳開玖就停了下來。駐足在這片熟悉的土地,眺望遠處通明的萬家燈火,他不禁心生慨嘆。
短短幾年時間,眼前這座城市已經今非昔比。如今,她成了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
在沿海石材行業打拼多年,吳開玖一路順風順水,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但在他心底,卻始終留存了一份對家鄉的眷戀。
重慶直轄后,吳開玖深感振奮,也看好重慶直轄后的巨大機遇,于是決定回鄉創業。
回到家鄉之初,吳開玖重操舊業,創辦了南泉建筑公司。因為趕上重慶直轄后新一輪建設高潮,他的生意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卻不想,吳開玖隨后接連遭遇資金回籠瓶頸,導致資金鏈周轉困境,欠下了一大批債務。
2006年,吳開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還清了欠款。
彼時,吳開玖從事老本行的信心遭遇了嚴重打擊,卻又不愿意就此沉淪。
“這段經歷讓我對創業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保持踏實進取的心態很重要。”吳開玖說。
于是,吳開玖為了尋找更好的創業項目,主動開啟了一段蟄伏期。
其間,吳開玖的注意力始終沒離開過重慶日益興盛的產業經濟體系。
“我要從家鄉的快速發展中,尋找新的人生夢想。”吳開玖說。
逐夢
2014年6月的一天,巴南區科技文化微型企業創業園。
重慶科沃汽車設計有限公司辦公室里,吳開玖抬眼環顧四周,就像正在檢閱部下的將軍。
眼前,這家僅有三五間辦公室的微型企業,就是吳開玖追尋全新夢想的舞臺。
近年來,隨著“雙創”成為國家戰略,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持續掀起了一輪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高潮。
其間,吳開玖的創業激情也被重新點燃。他決定乘著政策東風,再次踏上創業路。
令人意外的是,吳開玖這次瞄準的卻是陌生的汽車設計行業。
“以一介‘小白之力創業,你不怕虧么?”有人問。
“我有親戚是從重點院校汽車設計專業畢業的科班人才,他們和我詳細描述過汽車設計行業的前景,與我的判斷不謀而合。”吳開玖說。
原來,作為久經商海的“老江湖”,吳開玖在蟄伏期一直觀察著重慶產業經濟的成長。
其間,吳開玖發現了一個巨大“金礦”——汽車產業。
作為地方傳統優勢產業,汽車摩托車產業在重慶直轄后經歷了新一輪結構優化和迅猛發展,逐漸形成了“1+8+1000”的龐大產業集群。
多年的創業經歷,磨礪了吳開玖的眼光。他發現,作為工業文明的象征,一輛汽車從立項到生產,涉及到的研發環節有上千個。無論單一大型企業實力如何雄厚,都不可能顧及到所有環節。
而這,就為小型汽車配套企業提供了遼闊空間。
決定“二次創業”前夕,吳開玖并沒有急于注冊公司,而是前往汽車設計行業發達的上海,進行了一番深入考察。
“相比建筑行業,汽車設計是一個由高技術人才支撐的專業領域,欠款額度較低,資金回籠快、風險較低。只要會管理公司,能找到項目和善用人才,這個項目就能存活。”吳開玖說。
打定主意后,吳開玖立即行動起來,注冊成立了巴南區第一家汽車設計公司——重慶科沃汽車設計有限公司。
“作為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微型企業,公司享受到了不少扶持政策,為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吳開玖說。
博弈
2015年10月的一天,重慶科沃汽車設計有限公司研發車間。
滿面笑容的吳開玖和一位合作伙伴并肩來到一臺發動機樣品前。
“這是我們公司新研發的發動機壓箱技術,發動機壓箱由原來的齒輪設計改為現在的鏈條設計,大大提升了發動機性能,一進入市場就獲得了好評。”吳開玖笑道。
聞言,合作伙伴會心一笑。
弄潮汽車設計市場這些年,吳開玖逐漸摸索到了“掘金”的竅門。
“汽車設計產業關鍵在于人才,有了專業人才,就有了核心競爭力。”吳開玖說。
公司成立之初,由于缺乏運營高新技術型企業的經驗,股權劃分并不清晰,一度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
為此,吳開玖及時調整了公司治理結構,以股權激勵方式為主,改善員工薪資福利水平和工作環境,組建了以公司經理趙全為主的專業技術核心團隊。
趙全原為一大型汽車公司研發負責人。在吳開玖的盛情邀請下,他辭掉了原來的工作,以技術入股方式加入吳開玖團隊。
在趙全的帶領下,公司相繼研發出了10項專利產品,其中“鏈傳動軸間取力器”獲國家發明專利,“變動行程控制往復執行器”獲國家適用新型專利。這些“獨門秘笈”成為吳開玖開辟全國市場的利器。
目前,吳開玖的公司已成長為一家年產值近1000萬元的中型企業,產品行銷全國及部分國家和地區,還成為重慶長安和東風小康等一批業界龍頭企業的配套伙伴。
“看來,依托家鄉產業發展紅利,‘半路出家的選擇是對的。”吳開玖笑著說。
【采訪札記】
吳開玖精彩的人生,始終和家鄉重慶的發展休戚與共。
改革開放讓重慶駛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農民出身的吳開玖,正是把握了家鄉產業結構大調整、地方經濟大發展、各類所有制經濟共奮進的歷史脈動,在地方發展的宏大敘事下找準了人生夢想的方向,譜就了這樣一首“老驥伏櫪”的奮斗之歌。
地方發展,是人生夢圓的依托。
今天,當我們徜徉于巴山渝水,在仰望林立高樓的兩江之畔,在俯瞰田野漁場的群山之巔,你一定會聽到,在地方經濟的蒼穹中,一首雄渾樂章正在回蕩。
樂章里,有微型企業破殼發出的脆響,有中小型企業向更大更強目標奔跑的吟唱,還有民營企業巨人弄潮的濤聲在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