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坤+周曉潔
摘 要:現代企業加工食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食品的包裝,這也是關系到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本文將從當前的食品包裝安全現狀著手,就食品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包裝;包裝材料;食品安全性
一、當前的食品包裝安全現狀
食品包裝可以在食品離開工廠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過程中,防止其受到生物、化學、物理等外來因素的損害,以保持原有的成分與營養。食品包裝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食品包裝材料的選擇,另一方面是包裝技術的使用,而食品包裝材料的選擇對食品的安全尤為重要。我國食品行業起步較晚,人們對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認識較少,食品包裝的相關標準也存在很多不足。
二、食品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分析
食品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性有著很大的影響,其影響可以分為外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印刷油墨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印刷輔料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等方面。
(一)外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介紹
食品外包裝材料如果達不到質檢要求,則易于出現有害物殘留現象,尤其在用于外包裝材料加工制作過程中,食品生產企業因過于追求降低包裝成本,因而會選用一些劣質的包裝材料用于食品包裝,同時,在這些劣質的包裝材料中,往往含有諸多有害物質,如正己烷等。當含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的材料被用于進行食品包裝時,則不但易于造成生產人員受到毒害,更可能威脅到消費者的人身健康。食品軟包裝材料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等高分子材料。這些包裝材料因本身分子結構和成型工藝及所加助劑不同而表現出較大差異。因此,對于食品廠家來說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產品的包裝材料尤為重要,否則就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例如,因材料阻隔性差,就會縮短液態奶的保質期甚至短時間內引起變質等,而對于保鮮膜來說如果沒有適量的透氣量又無法保證蔬菜的新鮮。以現今被食品生產企業普遍使用的PVC材質保鮮膜為例,此種包裝材質對消費者人身健康的影響表現為:首先是在此種包裝材質中,通常均存在氯乙烯殘留超標的情況,其次是此種包裝材質在生產過程中,廠家為提升其柔韌性,使之不易在使用上發生破裂,因而習慣將 DEHA增塑劑摻入其中,而一旦PVC材質的保鮮膜遇熱發生化學反應,則DEHA增塑劑便會得以釋放并進入保鮮膜所包裹的食物之中,當消費者食用之后,其健康便會受到侵害。
從食品生產企業所慣常使用的塑料包裝材質來看,這些塑料包裝材質均含有雙酚A成分。此種物質會在食品遇熱過程中隨之揮發出來,進而混入于食品之中,而且此種物質中富含類雌激素成分,女性消費者如若過多地食用混入此種物質的食品,將大大提升罹患乳腺癌的幾率。
(二)印刷油墨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介紹
食品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包裝膜通常要求其具備較強的耐磨特性,同時食品包裝膜還應當具備耐熱、耐凍等特性,以免在對包裝后的食品進行物流運輸、倉儲時發生油墨脫離等問題。
從油墨的化學成分來看,大部分油墨均富含苯,因此,為了降低苯對消費者人身健康的侵害,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借助含甲苯的混合溶劑加以稀釋處理。假若食品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而選擇了廉價的甲苯,則食品包裝材質中將出現較為嚴重的苯殘留現象。盡管當前國內的食品包裝標準明確要求企業應當控制食品包裝材質中的苯含量,然而多數食品生產企業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以及檢測費用支出的考慮,往往對相關規定視而不見。
(三)印刷輔料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介紹
從環保角度來看,當前導致食品發生二次污染問題的成因之一,即在于食品生產企業未能重視對印刷輔料地有效控制,從而導致食品外包裝發生印刷污染問題。一些食品的包裝中,因苯類溶劑未能實行充分揮發而導致殘留現象發生,這些高致物在混入食品之后,極易引發消費者因長期食用苯含量超標的食品而罹患癌癥。
三、提升食品包裝材質品質的措施
提升食品包裝材質品質,需要健全食品包裝材質標準,創設食品包裝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引導消費者形成食品安全觀。
(一)健全食品包裝材質標準
從國內食品包裝的衛生標準制定的情況來看,相關的標準在內容方面存在不夠完善的情況,因此,立法機關以及監管部門應當依托《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健全食品包裝材質標準。
(二)創設食品包裝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當效仿域外發達國家的經驗,大力開展食品包裝材料安全認證,以便從源頭狠抓食品包裝材料問題,從根本上保證減少食品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對于通過認證的企業,定期隨訪和調查、強制年檢等,督促企業履行義務。對于違法企業,給予從經濟罰和行為罰兩方面采取措施,使違規企業的違規成本提升,進而督促食品生產企業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
(三)引導消費者形成食品安全觀
各級政府應當注重依托各類媒體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觀進行教育,以便使消費者注重自身的權益。
食品生產企業不應當盲目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應當注重實現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兼顧,以便提升食品包裝品質,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維系。
參考文獻:
[1]江津津.食品包裝知識、態度和行為(KAP)的調研分析[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6(03).
[2]陳誠,魯燕驊,陳紅.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標簽的常見問題[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04).
[3]王成云,廖宇安,薛曉冬,林鐿琳,周俊輝,曾惠貞,鄔曉慧,高原.紙質食品接觸材料中多環芳烴的檢測方法比較[J].中華紙業,2015(20).
[4]李河.塑料食品包裝材料中增塑劑、抗氧化劑及金屬鈦的測定與遷移研究[D].山西大學,2014.
作者簡介:
彭坤(1994~),男,四川省南充市人,單位邵陽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本科,研究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