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張 帆(本刊記者)
密織保障網 致力惠民生
——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文/張 帆(本刊記者)
改善民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讓群眾在不知不覺中有更多自尊與獲得。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能叫得出梁家河普通群眾的名字。一寒暄、一拍肩,就像多年未見的親兄弟。陪同習總書記的省委書記婁勤儉對省委班子成員說:“習總書記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對老百姓的情義,是我們當干部的必須要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抓好民生工作的動力。”
我省在追趕超越中不斷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始終堅持“兩個80%”承諾,將動力轉化為一個個真實數據、一項項創新舉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是習總書記常講的一句話。兩年前來陜視察時,他特別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緊迫感,聚精會神抓好脫貧攻堅,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舉措明確,確保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為陜西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提供了遵循。
省委、省政府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定的《實施意見》及分工方案,修訂完善全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印發39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配套方案,逐步形成完整的扶貧政策體系。
2016年是脫貧攻堅的首戰之年,省委、省政府聚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保持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勁頭,動員1000多家民營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幫扶,選派5萬多名干部駐村聯戶,出臺“1+N”配套政策39項,投入專項資金47.05億元,以凝聚各方攻堅拔寨的強大戰斗力,一舉奪得首勝——151.75萬省定標準貧困人口脫貧,佛坪、定邊兩縣“摘帽”。
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讓貧困人口盡快脫貧致富,既是經濟責任,也是政治責任,科學指揮是前提。從省委書記親赴貧困地區解決脫貧攻堅重大問題,到四大班子都把脫貧攻堅作為重點議題組織研究,再到黨政“一把手”貫徹“五級書記抓脫貧”要求,組織領導空前加強。同時,通過明察暗訪、督查考核、專項檢查等手段措施,“一票否決制”“貧困縣不摘帽,黨政正職不挪位”、脫貧攻堅列入干部管理“三項機制”等將壓力源源不斷向下傳導,各級領導干部自覺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
去年,全省上下把搬遷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八大工程作為主攻點,多線突進,“攻堅戰”捷報頻傳。
搬離窮窩,易地安置,讓祖祖輩輩身處山窩窩的貧困戶一次性拔了“窮根”。僅2016年,開工建設搬遷安置房24.4萬套,易地搬遷貧困戶86萬人,并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因學致貧家庭得到實惠。省財政統籌資金104億元,通過提高補助標準、實施13年免費教育等措施,在全省建立起從學前到大學直至就業的系列教育幫扶機制,去年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56萬名,對80.49萬名普通高中、32.23萬名中職學生免除學費。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長遠之計、根本之策。貸款風險擔保金、小額貼息貸款、扶貧再貸款等一一到位,為推進產業脫貧提供資金保障。去年,全省大力發展“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在21個縣組織36家涉農“龍頭”參與供銷社代持股的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新模式,帶動貧困戶1.88萬戶7.82萬人,獲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
同步并行的就業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兜底扶貧等措施也在綜合發力,脫貧攻堅的步伐穩健而有力。

近年來,我省把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作為轉變衛生發展模式的突破口。 梁生樹/攝
社會保障是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是維護百姓切身利益的“兜底網”,更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穩定器”。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民生托底政策的系統性研究,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更加完善,失業保險功能由“保基本”邁向“促就業”,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全覆蓋,享受生育保險的女職工生育孩子基本不花錢。
在“制度陽光”照耀下,越來越多的三秦百姓被納入越織越密的社保網。截至2016年底,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506萬人、1248萬人、352萬人、442萬人、283萬人。
如果說,群眾過去關心的是有沒有社保,現在他們對社保待遇水平和公平性的期待越來越高。省委、省政府對待這一民生問題絲毫不含糊,在“兩個80%”不動搖的基礎上,持續加大對社會保障的剛性支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資金標準、職工工傷保險待遇水平、失業保險金待遇標準連年提升,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二連調,平均水平達到2447.95元。
“我只要在這里遞交住院相關資料,一個月內錢就會自動打我賬戶上,不用再來回跑。”前不久,家住西安市東郊的王建國到區社保中心辦住院報銷,第一次嘗試綜合柜員制的好處,高興地直說“太方便了”。
綜合柜員制,是我省2015年開始試點的單人臨柜全業務受理機制,就是在嚴格業務授權管理下,一個窗口辦結所有業務。2016年起,該機制正式在全省推廣。
如今,辦理社保關系轉移、異地就醫、網上服務等協同業務更加方便快捷。2016年,我省實現各市參保職工到西安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部分地市間開通職工醫保雙向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業務。同時,我省與海南、青海、新疆、云南等6省簽訂跨省異地就醫合作協議,與海南、青海、新疆開展異地就醫結算業務,累計結算職工異地就醫患者25.7萬人次,結算醫療費用24.53億元。
便民,更要利民。今年,我省實施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走在了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的前列,這將實現百姓“養老錢”保值增值,消除百姓后顧之憂,讓幸福生活更加從容。
一邊是大醫院人滿為患、一號難求,一邊是基層醫療機構和小醫院門庭冷落、難以維持,如何均衡優質醫療資源,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更是陜西追趕超越的動力。2015以來,我省在推進醫療體制改革中,把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作為轉變衛生發展模式的突破口,通過“醫聯體+全科醫生”模式推進城市三級醫院門診向基層延伸,合理分流大醫院門診患者,打造一批以醫聯體、醫療集團和縣鎮村一體化的區域醫療機構共同體。
2016年底,全省組建醫聯體、醫療集團55個,涵蓋二三級醫院600余家、基層機構1000余家,一體化改革覆蓋90%縣級醫院和50%鄉鎮衛生院,建立119個“組團式”醫療隊,1/3的縣實現90%患者在縣域內就診,三級醫院診療人數呈現下降趨勢。
“能在家門口看好病,就不去大醫院擠熱鬧。”家住雁塔區電子城社區的盧大爺說,如今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能掛上專家號,綠色通道直接轉診大醫院,家庭醫生定期上門隨訪,幫他調整飲食、管理健康,“方便、放心,更暖心!”
近兩年,按照國家對綜合醫改試點省的要求,我省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提供,遵循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按照自下而上、由點及面、先易后難的路徑,扎實推進新一輪醫改,基礎性改革基本到位,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逐步走出一條具有陜西特色的醫改之路。
比如,針對“看病難”“看病貴”,在保障群眾用藥安全前提下,推行藥品耗材采購“兩票制”,出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改革公立醫院確保其“姓公”“為民”。目前,全省107個縣區全部建立財政投入補償機制,118家縣級公立醫院擁有用人自主權,159家縣級公立醫院擁有收入分配權,城市公立醫院也按照屬地化原則同步推進,實現改革全覆蓋。
2017年,是陜西加快追趕超越發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推進健康陜西建設的開局之年。2月28日,全省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健康陜西建設的決定》《健康陜西2030行動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進健康陜西工作的開展,這標志著健康陜西已提升為全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