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鳴明
王永梅 堅韌不拔的女工程師
◎文/王鳴明
王永梅,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武器裝備隨動系統研制專家。
從事專業技術26年來,王永梅始終堅持“要把產品做成精品”,先后負責或參加多個重點項目的研制,榮獲兵器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2項、所級科技進步獎3項,被評為所級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和西北兵工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某項目初樣機火控系統試驗在內蒙進行,環境惡劣,試驗耗時長。王永梅是項目副總師,又是項目試驗的組織者,每天帶領項目團隊成員早出晚歸,緊鑼密鼓安排著試驗項目。
天公不作美,項目的慣導系統出現導航指標超差、里程計信號干擾問題,王永梅即刻現場組織承研單位技術人員一起分析、排查、試驗,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瑕疵和漏洞。
空曠的大漠試驗場,無遮無攔,紫外線異常強烈,防曬起不了任何作用,參試人員臉上被曬脫層皮是常有的事。而王永梅全然顧不上這些,解決問題才是第一要務。她與技術人員反復地檢查試驗,通過靜態、動態試驗項目嚴格測試慣導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保證了全系統各項性能指標的全面實現。
在男性居多的軍工研究所里,王永梅一頭短發、瘦瘦小小,非常不起眼。而做起事來,她精干利索、雷厲風行。同事們都知道,王永梅的“小宇宙”一旦爆發,千斤、萬斤的重擔和壓力都不在話下。

王永梅在查閱資料
王永梅作為負責人,承擔了某牽引武器系統隨動系統改進設計任務。研究所該現役裝備相關技術資料相當匱乏,改造設計困難重重。沒有現成資料,就想辦法自己找。王永梅主動出擊,多次赴高校、一線部隊調研,同時利用與相關單位技術交流的機會,對隨動系統技術狀態進行了確認,很快拿出了改進設計方案。
科研人員都知道,項目的研制進度非常重要。在項目隨動系統調試過程中,裝備不可預期地出現了抖動現象,情況十分棘手。王永梅接到現場報告后,立即召集主要技術人員進行原因分析,做出了初步的預判,準備了資料和測試儀器,第一時間趕到了遠在重慶的裝調現場。經過連續幾天不分白天夜晚的反復排查,終于找到了故障原因,圓滿解決了問題。
參加項目研制,跟著裝備“走南闖北”,輾轉于寒區、熱區各試驗基地,輾轉于華陰、云南、四川、甘肅、阿拉善、白城、湛江等多個試驗地點,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有時試驗幾個月回不了家,有時為了項目進展說走就走,王永梅從無怨言,任勞任怨,始終沖鋒在一線。
2003年,弟弟結婚,卻趕上項目調試最緊張的時候,王永梅離不開現場。她說:“家里沒有我,弟弟的婚禮可以進行,但是裝調現場沒有我,項目進展會延誤。”十多年過去了,這件事依然是弟弟口中的“話柄”。
2007年,某項目定型試驗期間,王永梅遠在東北保障試驗。當得知7歲的女兒胳膊骨折、即使拆了石膏之后胳膊也不能伸直,拇指、食指不能靈活彎曲時,她心急如焚,想回家看看孩子。可是,考核試驗還沒有結束,她把牽掛壓在心底,堅守在現場,直到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
2011年12月底,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中,王永梅跟車參加試驗。為了縮短試驗時間,她和項目組成員每天早早出發,中午不休息,爭取一天多跑兩趟。由于試驗場路面結冰濕滑,王永梅不慎滑倒,尾椎骨骨折。但是考慮到此項目是該階段的最后一個試驗項目,王永梅硬忍著鉆心的疼痛完成了后續試驗。
“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王永梅恰似這梅花,在軍工科研戰線上,憑著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意志,精于專業、奮勇當先、無私奉獻,怒放在兵器的春天里。
(責任編輯 計科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