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6月26日報道,原題:中國由窮向富的轉變尚未結束 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的經濟改革,開啟了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得益于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奇跡將繼續延續,到2022年其人均GDP有望上升到166個國家中的第64位,遠高于1992年時的第133位——當時中國與海地在一個水平上,超過半數人口每天的生活開支不到2美元。
根據彭博社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的分析,經購買力調整后計算,目前中國人均GDP為16676美元,已超過巴西。重要的是,這種數字上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改善。世界銀行自1992以來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平均壽命延長了6歲,實現了全民用電,如今只有不到2%的人口生活在全球貧困線以下。
今后5年,中國的人均GDP增速將超過墨西哥和石油資源豐富的阿塞拜疆,僅略落后于阿根廷。中國經濟當前從以制造業為基礎向服務業驅動轉變,可能會在此過程中發揮助益,不久前結束獨生子女政策可能也有相同效果。與此同時,取得更多的進步,可能會以收入差距擴大及該國污染嚴重的城市受到更大環境壓力為代價。
與中國一樣,從1992年到2022年,預計其他G20成員如印度、韓國和印尼的人均GDP全球排名將有兩位數提升。美國的全球排名仍將保持在第10,另有10個成員國排名將下降。
在新興市場金磚國家內部比較,中國的表現也很突出,不僅大幅縮小了與排名40多位的俄羅斯之間的差距,還在2014年和2016年相繼超過了南非和巴西。
盡管取得了這么多進步,但中國在收入上與世界最富經濟體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距,目前與日本的差距為2.6萬美元、與美國的差距將近4.3萬美元(原文如此)。未來5年,這一巨大差距不會有太大改觀。▲
(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