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黃斌

緬甸是佛教國家,很早就聽說緬甸人一生會出很多次家。到緬甸后,常常碰到僧侶化緣,去寺廟有時碰到僧侶正在用齋飯,齋飯的豐富程度令人羨慕,我曾跟朋友開玩笑說,以后要是找不到好工作,就來緬甸出家,念念經拜拜佛,有人供吃供住,還有“工資”(在緬甸很多人都給僧侶布施錢),出去旅游全部打折,運氣好還能免費。對緬甸人來說,潑水節也是積功德的時節,積功德的最好方式莫過于出家。2016年潑水節,我的朋友宣布踏入佛門,我也剃光了頭緊隨其后,在緬甸當了9天和尚。
打坐打得腳踝長繭
在緬甸,出家是件大事,儀式繁瑣——尤其是頭回出家的信徒。放在平常,必是要敲鑼打鼓,把小沙彌精心打扮,放在馬背象背牛背上繞佛塔示眾三圈,還有長長的親友隊伍捧著鮮花和各種布施品跟在后面。潑水節期間,出家儀式一切從簡,不過,剃度、受戒、流水布施還是樣樣齊全。出家當晚,朋友幫我剃度,眼前剃刀的銀光閃過,一束頭發飄落下來。剃度之后便是受戒。受戒過程相對簡單,跪在長老面前,聽取長老授戒,再跟著念幾句經文即可。如果你順利穿上了袈裟,恭喜你已成為一名小沙彌。
盡管已年滿20歲,但從沙彌到僧侶,還有最后一個步驟:受僧侶戒。次日凌晨1時30分,外面的和尚跑進廟里叫我們上佛塔。大家匆匆披上袈裟、抱起缽盂往佛塔趕去。僧侶陸續到齊,一起走進受戒廳排好隊蹲下,大約有120名。之后高僧出現,住持僧侶們念誦三遍皈敬頌,最后誦一遍《慈悲經》。誦經大約只有十分鐘,結束后僧侶依次排隊走出受戒廳,領取布施品。
打坐、化緣、吃齋——這就是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我所在的寺廟每天3次打坐,每次一個小時。早禪是凌晨4時30分到5時30分。在緬甸打坐是直接坐在地上,也有部分僧侶或善男信女會墊一塊極其薄的墊子,然而絲毫沒有增加柔軟度。打坐大概50分鐘,并不是電視上常看到的那樣盤著腿,手上數著念珠,口里念念有詞背誦經文,緬甸的打坐更有瑜伽的味道,整個50分鐘就是快速猛烈吸氣呼氣。朋友說呼吸要規律,放空大腦冥想,體會萬物皆空的境界,然而我連跟上呼吸都累得半死。
一天3次打坐,早禪4∶40-5∶40,下午禪15∶00-16∶00,晚禪19∶40-20∶40。3次打坐感受各有不同,早上太早了,容易犯困,睡著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早上涼快,非常舒服。下午天氣非常熱,從廟里上到佛塔到進入誦經殿,腳上立馬能燙起泡,坐在殿里吹著風扇雖然好一些,但也十分難受,往往打坐結束袈裟也都濕透了。晚禪熱氣消散,但蚊蟲開始活躍起來了,緬甸人不殺生,連蚊子都放任不管,我左搖右晃驅趕蚊子,有時還被螞蟻咬,不到半小時就腳酸腿麻,之后不斷挪動身體放松下半身,最難受的是腳踝側面,才出家兩天就變得通紅,開始長繭子。
齋飯十分豐盛
大部分僧侶化緣都是在凌晨,我所在的寺廟是在早齋之后,大約6時30分出發,化緣時間長短不定,最多兩小時。化緣分兩種方式,“單打獨斗”——規模較小的寺廟的僧侶分頭化緣,我所在的這種大寺廟主要是“組隊化緣”。化緣看起來簡單有趣,實際上并不容易: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不穿鞋子,在布滿小石子或者坑坑洼洼的土路、水泥路上走一兩個小時,身上還裹著嚴嚴實實的袈裟,右手需要時刻緊緊夾住袈裟角防止袈裟散掉,而抱缽盂的任務則交給左手,不時還要用極其別扭的姿勢一手抱缽盂一手打開缽盂蓋,把齋飯倒出來。實在是件辛苦的事。僧侶化緣基本都有固定“客戶”,很多施主到點就端著齋飯在門口等候僧侶來化緣。除了齋飯和齋菜,偶爾也有人布施點心和咖啡。
小乘佛教過午不食,一天只用兩頓齋飯。早齋約在5時40分,午齋約在10時30分,在化緣結束后兩三個小時內。記憶中出家9天里,早齋吃過炒飯、魚湯米線、煮粉絲、魚湯千層餅等,幾乎不重樣。午齋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頓飯,吃過這一頓,就得忍受近20個小時的饑餓。化緣來的齋菜做成一鍋亂燉。這只是僧侶膳食來源的一半,另一半由寺廟里的俗家弟子負責,再準備一道主菜和各類配菜。主菜通常是豬肉或者雞肉。是的,緬甸僧侶可以吃肉,甚至每天只吃肉,施主布施也常常會為僧侶準備肉菜。
用過齋飯,接著是甜品時間。馬上有人給你端上熱乎乎的奶茶或者透心涼的冰淇淋,就著桌上早已擺放整齊的各種點心、水果和椰子凍。雖說過午不食,但為抵御饑餓,僧侶們可以選擇喝飲料:咖啡、奶茶、可樂…只要不含酒精,想喝多少喝多少。或是吃拌姜絲,雖然名為拌姜絲,實際上多是炸蠶豆、炸花生和芝麻,偶爾還有蝦仁。
還俗很容易
每天除了3次打坐各1小時,化緣一到兩小時,吃齋一個半小時,剩下的時間就只能閑在廟里,百無聊賴只好看一會經書,再玩會手機,刷刷朋友圈和臉書,然而根據戒律僧侶不能玩手機。而我的僧友們呢?化緣回來,睡覺。吃完齋飯,睡覺。晚禪結束,睡覺。
緬甸人有句俗話“出家容易,還俗也容易”,第9天,早禪結束,住持說了句,“要還俗的留下,繼續出家的去用早齋”。走了大概1/3的僧侶,朋友招呼我去換俗家衣服,還俗儀式就此結束。
出家于我,只是不同生活方式的體驗,我還沒有參透人生。長時間忍饑挨餓、打坐、光腳走路對意志力是一種考驗,盡管無法理解經文含義,我仍然能感受到緬甸人對佛教的虔誠——那是一種震懾心靈的力量。▲
環球時報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