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日前,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宣布廢黜侄子穆罕默德·本·納伊夫的王儲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為新王儲。這并不是沙特第一次更換王儲。縱觀1932年以來的沙特歷史,最嚴重的王權危機出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終國王被王儲廢黜,沙特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逼宮
1932年9月23日,內志與漢志王國國王阿卜杜拉·阿齊茲·伊本·沙特宣布建立以其家族名字命名的沙特阿拉伯王國,他成了沙特首位國王。作為國王,他領導了1938年沙特發現石油以及在二戰后開始大規模石油生產。伊本·沙特有近百個孩子,其中包括45個兒子。1933年5月,伊本·沙特立次子沙特王子為王儲(長子已因病去世),但他為此同弟弟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赫曼發生過多次爭吵,穆罕默德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王儲。為了避免親支貴族覬覦王位,伊本·沙特為繼任者制定“兄終弟及制”,規定自己死后由兒子繼承王位。1953年11月,伊本·沙特臨終前把王儲沙特王子和三子費薩爾王子叫到床邊說:“你們都把手放到我的胸口,在我死后,你們要共同工作,還要發誓,如果你們發生爭執,可以私下爭論而不得讓世界知道你們的分歧。”
根據先王伊本·沙特的遺囑,王儲沙特王子繼承王位,成為王國第二任國王,費薩爾親王以王儲兼大臣會議副主席(又稱副首相)和外交大臣的身份輔佐新國王。沙特國王統治時期正是二戰后中東地區大變革的時代,處于矛盾旋渦中的沙特王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選擇。石油收入的增加并沒有解決因王國債務導致的財政問題,1953年債務達到2億美元,到1958年債務高達4.5億美元,沙特里亞爾(沙特貨幣)對美元貶值超過一半,國際銀行拒絕沙特的貸款請求。沙特國王暫停了他發起的一些政府項目,但繼續耗費巨資建造豪華宮殿。在巨大挑戰面前,沙特國王和費薩爾王儲就政治責任界定和政府職能劃分爆發內部爭吵。沙特民眾認為,費薩爾王儲節制、虔誠、具有現代化思想。費薩爾王儲試圖進行改革,另一方面,沙特國王發詔令取消首相職位,自己掌握首相權力。
沙特國王治國乏術,既無法控制經濟的無序和混亂,他的揮霍又加劇了經濟危機。不僅如此,他在國際舞臺上同埃及交惡,沙特王國在阿拉伯世界中處于極其尷尬和孤立的境地。由于擔心沙特國王的財政政策正在把國家帶入崩潰邊緣以及他拙于處理外交事務,1958年3月,沙特王室12名重要親王和宗教權威機構烏里瑪要求沙特國王將權力移交給費薩爾王儲。這些親王原本要求沙特國王退位,但費薩爾王儲想起了父王臨終前的囑托拒絕接受王位,沙特國王不得不下詔書由費薩爾王儲兼任首相,全權處理國家大事,自己則成了個“虛位君主”。
奪權
費薩爾王儲掌權之后,大幅度削減政府開支,這種穩健的財政政策后來成了他執政時期的標志,并使他在民眾中獲得了節儉的美名。在外交舞臺上,他恢復同埃及的交往,盡力挽回沙特王國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影響。經過費薩爾的調整,國家經濟和外交呈現好轉勢頭,這時沙特國王開始策劃奪回王權。1960年12月,沙特國王在他的親信和以弟弟塔拉勒為核心的“自由親王們”(從王室分裂出來的一個改良派別)的支持與幫助下重新掌權,費薩爾辭去首相一職以示抗議,他指責沙特國王阻撓他的財政改革。沙特國王再度掌權后,自己兼任首相,并隨即組成了一個新內閣。然而新內閣成立沒多久,沙特國王就同財政和國民經濟大臣塔拉勒親王在重大政策上發生嚴重分歧,1961年塔拉勒親王被迫辭職。隨著沙特國王與“自由親王們”的決裂,沙特王國與埃及的關系又陷入低谷。
1961年11月,沙特國王因病赴美治療,根據王室的要求,他在臨行前又被迫將大權交給費薩爾王儲。在沙特國王不在國內期間,費薩爾王儲同法赫德親王和蘇爾坦親王組成聯盟,他組建了一個內閣,并且不讓沙特國王的兒子們入閣。1962年3月,沙特國王回國后不愿意將首相職位讓予費薩爾王儲,但在王室的壓力下,只好讓費薩爾王儲繼續以副首相身份治國理政。同年9月,也門爆發革命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不久埃及軍隊進駐也門。也門局勢發展使沙特王室深感震驚,沙特國王無法應對眼前危機,只能將首相一職讓給費薩爾王儲。
10月,費薩爾王儲第二次出任首相,同年底他頒布“十點綱領”改革計劃,其中包括起草一個基本法、廢除奴隸制和建立一個司法委員會,這是沙特王國歷史上首個全面而系統的治國方針。此外,費薩爾王儲也在逐漸增強實權,他撤換了很多忠于沙特國王的人,在關鍵軍事和安全崗位安插志同道合的王子們。他還獲得至關重要的宗教權威機構烏里瑪的支持,沙特大穆夫提發布一份“費特瓦”(伊斯蘭法學家就某一問題的處理意見或裁斷說明)要求沙特國王接受王儲的要求,只擔任“統而不治的”禮儀性君主。
然而,沙特國王仍試圖最后一搏奪回行政權力,他的兒子們散布文告要費薩爾王儲將他所掌握的國家權力交還國王。沙特國王此次奪權活動招致沙特王室一些重要成員和烏里瑪的聯合抵制與反對,費薩爾王儲命令國民警衛隊包圍王宮。1964年3月4日,沙特國王軟了下來,他任命費薩爾王儲為攝政王。同年底,王室長老和烏里瑪召開會議,會上通過要求沙特國王退位,由費薩爾王儲任國王。這時已被剝奪所有權力的沙特國王被迫放棄王位。11月2日,沙特國王退位,費薩爾繼承王位。沙特國王退位后流亡海外,1969年在希臘去世。
暗殺
費薩爾國王就任當天,立四弟穆罕默德(他是費薩爾對抗沙特國王的一個關鍵盟友)為王儲,但穆罕默德只當了4個月王儲,1965年3月,他自愿放棄繼承權,把王儲之位讓給五弟哈立德。據稱,王室成員達到了一份協定,以平衡各方利益,穆罕默德主動辭職來幫助化解王室危機以及便于費薩爾國王接管權力。由此,52歲的哈立德成了王儲兼副首相,沙特王國的王權危機結束,國家邁入“費薩爾時代”。
費薩爾國王實施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他作為“人民的國王”深受民眾愛戴。然而20世紀70年代中期,沙特王室內部卻醞釀著一個暗殺費薩爾國王的陰謀。1975年3月25日中午11時30分,費薩爾國王接見科威特石油大臣卡澤米,當卡澤米走近國王時,緊跟著卡澤米進入會客廳的費薩爾·穆薩耶德突然舉槍朝著費薩爾國王面部連開三槍,費薩爾國王被送往醫院后不治身亡。
費薩爾·穆薩耶德當場被捕,他原來是先王伊本·沙特第十二子穆賽義德的兒子,也就是費薩爾國王的侄子。經審訊后,沙特高等宗教法庭宣判費薩爾·穆薩耶德犯有弒君罪,判處死刑。6月18日,費薩爾·穆薩耶德被公開處死。有一種說法認為,費薩爾·穆薩耶德暗殺費薩爾國王是為了報復胞兄在1966年一場示威游行中被警察射殺。▲
環球時報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