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軍

摘 要:物理語言是物理知識整體的基礎與核心,物理教學中大量使用語言和學生溝通思想、交流意識、傳授知識.學習物理學自然也包括了這種語言培養訓練學習.想學好物理學,就要求熟悉這些語言,并用這些語言闡述交流物理問題,總結記憶物理知識,乃至作為應用物理學的方便工具.理解掌握問題的方法和規律,必將有助于提高學習的能力和效率.
關鍵詞:關鍵詞:物理語言;工具;方法
1 物理語言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1.1 物理學語言具有一整套符號
物理語言符號中,如R代表電阻,m代表質量,Q代表熱量等.在物理學習中只要看到這種符號就會立即和這些物理量聯在一起,就好像一個熟人的名字.物理學語言也包括用符號表示出來的物理公式.學過物理的人提到液體內部壓強時首先想到的是公式p=ρgh,而不是對公式內容的冗長敘述.學習物理者當然適應這種簡明公式記憶和理解內涵很廣泛的物理定律知識.物理語言還應該包括屬于物理學自己的概念.比如質點概念,功的概念,比熱的概念等都代表了確定的物理內容.另外,物理學特有的圖象、示意圖、單位等也都具有語言的本征.
1.2 物理學語言符號是物理教學的工具
物理教學離不開物理語言,物理語言對物理教學有著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是物理教學的途徑、手段和基礎.當學生正式接觸到的“機械運動”“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一旦被學生掌握了,就成了以后物理教學的特定語言.也就是說教師再提到這些概念時就都具有了特殊的含義,并且認為是學生聽得懂的.學生學習了比熱,則符號“C”“m”等還包括比熱公式C=Qm(t2-t1),都成為一種語言,從此進入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在給學生講晶體管特性以后,晶體管的“伏安特性曲線”立即變成了以后教學的工具.而在實際教學中,伏安特性曲線這樣的圖象應用機會很多,學生如果不熟悉它,就會造成障礙.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或作物理練習,處處要借助符號、公式、圖象等.物理語言作為工具,才能保證講述簡單明了.這時候舍棄“工具”不用,而是用漢語語言贅述,則必然會事倍功半.這樣就提出了從學習物理開始就注重這種物理語言培訓的重要性.
1.3 物理語言符號是物理知識的濃縮和抽象
若舍棄了物理符號公式圖象等等,物理學就變成了翻譯作品,它就失去了原著的那種洗練.從書越讀越薄的角度說,一部物理學留下來記憶的也就是那些有一定符號代表的基本概念,由符號組成的基本公式、由圖象表證的基本物理過程等等.尤其要通過文字把物理學知識記錄下來(或在黑板上重現),這種語言符號的作用就更明顯了,因為有些簡單的物理概念或物理量用漢語語言說(不使用物理語言),有時還沒那么特別感到冗繁,而要用文字記錄下來,就只能借助物理符號語言了.如果一個電功率公式要在黑板上不借助物理符號而用漢語文字闡述,那會顯得多么麻煩.既然學習物理學應當是這樣的,用物理符號語言把物理知識濃縮記錄下來(記憶),學生受到這種符號語言的訓練,才能適應那隨著歷史發展知識量的不斷加倍增長.
2 指導物理問題的學習方法
2.1 選擇題的方法
(1)直接判斷法:取決于記憶性、常識性的物理知識,可直接從題設條件推判出正確答案,旨在考察熟練掌握基本概念、規律和公式的情況,
(2)求解對照法:對有難度的涉及物理量較多的選擇題,應根據一系列的物理規律或公式進行周密思考,嚴密推理或演算.導出題目要求的結果,然后對照題目選出正確的答案,不能只憑直覺判斷.
例如,當液體溫度升高時(忽略容器的熱膨脹情況),如圖1所示,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會( )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D.無法確定
此問題可以借用一圓柱形容器進行分析比較,如圖2所示,等深度、等溫度,等質量、相同的液體,分別裝入甲乙兩容器中,當溫度升高時,圖2乙中液體的質量不變,容器底部受到壓力F不變,容器底部面積S也不變,因為p=F/S,容器底部受的液體壓強p乙不變.當兩容器內液體升高的溫度相同時,液體體積的增大量相等.原液面上部,甲的橫截面積大小于乙的橫截面積,因此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小于乙中液面上升的高度,如圖2陰影部分所示,即h1
(3)推理排除法: 抓住物理語言關鍵的字語運用邏輯知識和正確的概念及定律進行推理判斷,排除有明顯錯誤的答案.縮小選擇范圍,答案以數字表述,可運用比值算法,推理排除,如:一物體浮在水而時,能排開96cm3的水,若浮在密度為0.8×103kg/m3的酒精的液面上,能排除酒精的體積是:___(1)96cm3,(2)90cm3,(3)120cm3,(4)76.87cm3,此題表面看是計算題,而采用推理估算則快而易行.分析ρ酒精小于ρ水,則物體浮在酒精上面時,排開的體積必然變大而(1)(2)(4)都不大于96cm3,故應選(3).
2.2 解答題的方法
通過 “審題→判斷現象→抓住問題本質→尋找問題依據→運用知識組織表達的思路解答.如:用50N的水平拉力拉小車,當小車由靜止開始沿水平直路加速運動3m時,拉車的細繩突然斷裂,小車繼續前進1米后停止,求在小車的運動過程中,拉力對它做了多少功.這里做功的多少與做什么運動沒有關系,是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決定,小車的運動過程以繩處為界線可分為兩個階段:在前一階段,拉力做功W=Fs1=50N×3m=150J.在后一階段,拉力為零,拉力做功W2=0J(小車由于慣性繼續前進),所以整個運動過程中,拉力對小車做功W=150J.
2.3 計算題的方法
認真審題,從分析所求量和已知量中,找關鍵的字和涉及到的公式,確定解題步驟,進行解題,如將3000N的物體,從斜面長3m高1m的斜面底部勻速推至頂端,求推力所做的有用功?(斜面效率80%)審題:關鍵字眼是“勻速”和“有用功”.分析:W有=G·h由此正確找出需用到的已知條件G和h代入公式求解(3000J).此題若不認真審視,很容易誤認為求推力做的功,從W總=W有/η中求出W總,導致解題錯誤由此可見,解題成功的關鍵是解題前認真審題,解題中正確應用知識和概念解題后,對照題意、檢驗答案.
總之,學習方法是學習的手段,正確認識物理語言.運用什么方法收效最佳,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因情而制宜.
參考文獻:
[1] 王鑒,李澤林.如何讓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掌握合作學習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5(2):33.
[2]張景蘭.從中招物理命題趨勢看中考改革[J].中學考試研究,201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