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陜甘寧邊區是重要的紅色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年代是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陜甘寧邊區政府于1937年9月成立,其后存續13年時間。作為地方政府,陜甘寧邊區政府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在陜甘寧邊區政府執政期間,人民真正的當家做主,官員真正的廉潔奉公,經濟發展也步入了穩步階段。特別是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陜甘寧邊區政府的種種政策堪稱是歷代政府的楷模。因此,探討陜甘寧邊區的民主政治建設,可以從中得到借鑒。
[關鍵詞]陜甘寧邊區;民主政治;經驗
[作者簡介]王鵬程(1990-),男,漢,陜西榆林人,延安大學政治與法學學院中共黨史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與毛澤東思想。
[中圖分類號] D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6-0019-02
一、、引言
陜甘寧邊區政府歷經13年的風風雨雨,期間共有4屆領導班子。在這十數年時間里,陜甘寧邊區政府一直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導向,并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陜甘寧邊區政府的民主政治策略是民主政治的典范。
二、陜甘寧邊區政府民主政治政策
通過研究可知,陜甘寧邊區政府民主政治政策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人民民主政權
陜甘寧邊區政府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革命根據地,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民主政治的發祥地。正是由于陜甘寧邊區政府的存在,才使得當地人民擁有了參與政治的權利。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的權利,陜甘寧邊區政府建立了“三三制”,使當地人民獲得了平等、普遍、直接的選舉權利。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建設政權時非常重視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當地人民擁有監督政府和各級干部的權力,同時也可以對干部的任免和干部工作情況的調查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陜甘寧邊區政府規定,政府行政部門、司法部門以及教育部門的所有官員都由人民普選,而且在任職期間可以隨時被撤換。當時各級政府的主要官員都是由當地領導人提名,隨后由參議會批準后方可任職。在任職期間,以上官員凡是出現嚴重違法行為或失職行為,參議會就可以更換任職者。陜甘寧邊區政府專門制定了《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其中指出,只要人民發現公務人員出現任何非法行為,就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控告公務人員。由此可見,陜甘寧邊區政府賦予人民以強大的監督權力。
1944年,毛澤東發表文章《為人民服務》。其后,陜甘寧邊區就開展了“學習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活動。在此次活動中,黨的多名干部都進行了講話,并且主動進行自我批評,號召人民群眾提意見和建議?;顒咏Y束后,陜甘寧邊區政府再次修改《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其中明確指出了人民群眾擁有檢查政府工作的權利。由此可見,一直以來,陜甘寧邊區政府都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堅持人民群眾的監督,這也是陜甘寧邊區政府民主政治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堅持廉政建設
在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政府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首席政府,因此陜甘寧邊區政府也就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踐行。為了做好政府工作,陜甘寧邊區政府一直都在堅持廉政建設。當時陜甘寧邊區政府規定,每個縣政府月花費不得超過30元。如果當地設有行政專員,那么縣政府每月的花費也不能超過50元。陜甘寧邊區政府不僅在各級政府經費方面做出了限制,同時還在政府工作人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根據當時陜甘寧邊區政府規定,縣政府可設置3名雜物人員,如果當地設有行政專員,縣政府可設置4名雜物人員。在1943年時,陜甘寧邊區政府又頒布了《陜甘寧邊區政府實施綱要》,其中再次強調,各級政府要盡可能地減少人員編制,尤其是要減少雜物人員和勤務人員的數量。
政府人員的精簡并沒有降低陜甘寧邊區政府的工作效率,相反,在精簡政策實施了一段時間后,當地政府在保持清廉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勤政效益。通過幾次精簡,各級政府的工作人員數量減少了一半,然而整體工作重擔卻并沒有減輕。政府工作人員發揚了艱苦卓絕的工作作風,不僅做好了原本屬于幾個人的工作,同時也提高了個人對政策的掌握。此外,通過精簡政策,很多政府干部也形成了良好的勞動觀念,他們開始學著做各種勤務工作,給人民群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雖然當時的勤務人員相對較少,然而政府工作人員依舊可以愉快地從事各種工作。陜甘寧邊區政府的廉政不僅表現在勤務方面,同時也表現在節儉方面。在某一段時期,由于國民黨和日偽軍的影響,陜甘寧邊區政府財政非常困難。在最困難的時期,政府工作人員甚至連油、菜、衣物、棉被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陜甘寧邊區政府號召政府工作人員全力節儉。要盡可能減少工作中的消耗,嚴禁出現鋪張浪費行為。要注意日常用品的節省,即便是一張紙、一根火柴也要節省下來。為了做好節儉工作,陜甘寧邊區政府還特意建立了審計制度,通過審計制度來控制物資的消耗。此外,陜甘寧邊區政府還進一步強調了約束官員腐敗的政策,避免貪官污吏危害人民群眾。正是由于陜甘寧邊區政府的各項節約政策,節省下來的物資都用到發展農業生產當中。其后,當地政府的財政困難逐漸緩解,在鍛煉了黨員干部的同時,還提高了當地農業的發展成效,減輕了當地人民群眾的負擔。著名的“生產大運動”,就是這一時期在南泥灣開展的。
(三)堅持經濟平等政策
歷朝歷代,官僚主義之風屢見不鮮,自古未有禁絕。其實深究下來,之所以會出現官僚主義,歸根結底在于公務人員的特殊身份。恩格斯曾經說過,想要徹底解決公務人員貪污問題,就要將公務人員和普通群眾同等對待。不管公務人員是何職位,所發的薪水都與普通工人相同。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避免官僚主義的出現。正是考慮到這點,陜甘寧邊區政府深入研究了恩格斯的理論,并且將其貫徹實施下去。根據《陜甘寧邊區議會及行政組織綱要》可知,當時陜甘寧邊區政府規定,各級政府領導人員可以在普通工作人員工資的基礎上增加一部分,然而普通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相差不大,所有公職人員都是這樣。當然,對于一些生活有困難的或罹患疾病的公職人員,政府還是為其準備了一定的補貼。此外,為了解決黨員干部家庭方面的問題,陜甘寧邊區政府規定,在戰爭時期,所有干部的子女都由政府進行統一照顧和教育,同時,干部家屬也會得到一定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保障。
正是由于陜甘寧邊區政府的政策,才在保障政府工作人員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盡可能節省下更多的資源用于當地建設。雖然很多共產黨員甚至是黨的領導的生活也十分艱苦,但他們卻從未有過怨言。以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為例,當時林伯渠就住在破舊的窯洞之中,生活條件也十分簡陋。平日里工作結束后,林伯渠還會主動拿起撅頭開荒刨地。在當時,有一名干部在修養時讓秘書買了一把美國刀,這已經超出了他的經費標準。當時的參議院副議長謝覺哉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由此可見,當時的黨員干部的確是非常清廉的。
三、總結
通過本次研究可知,陜甘寧邊區的民主政治建設之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與當時政府的清廉是分不開的。作為人民政府,要時刻懷揣著人民,時刻謹記要為人民服務,這也是陜甘寧邊區政府能夠取得這般驕人成績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劉東社,劉金娥著.陜甘寧邊區政府史話[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2]陜西省政協延安地區聯絡組,中共延安地委統戰部編,師銳,武文義主編.陜甘寧邊區愛國民主人士[M].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
[3]雷志華,李忠全主編,閻樹聲,胡民新編寫.陜甘寧邊區民政工作資料選編[M].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
[4]陜西省檔案館,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編.陜甘寧邊區政府文件選編[M].檔案出版社,1987.
[5]陜西省檔案館編.陜甘寧邊區政府大事記[M].檔案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