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有效策略,讓這位單親爸爸的極簡育兒生活切實可行
現年41歲的克魯克是一名電子游戲設計顧問,他有五個年齡在5~10歲之間的孩子,和他一同住在溫哥華市中心一間約98平米的共管公寓里。
這套公寓原本是兩室戶型,后來改造成了三室兩衛。克魯克在自己的博客5kids1condo上記錄下自己的育兒生活,一寫就是三年多。他說住這樣一間公寓看似另類,但其實是明智之選。很多人都告訴他,帶著小孩住公寓不好,地方不夠大──在美國,兩夫妻哪怕是剛有了一個孩子,都要重新安排住處,另尋大房子。
華盛頓特區智庫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美國新建住房的平均面積為約250平米,比1973年多93平米。2015年美國每戶家庭的平均成員數為2.5人。
克魯克不但自己租公寓住,還協助成立了“溫哥華充裕住房”社團,該團體致力于讓人們擁有更多住房選擇。據加拿大周報《喬治亞海峽報》統計,去年11月溫哥華出租公寓的閑置率為0.7%。而買一套公寓至少要100萬美元。
“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水平比我們的父輩要低。”他說, “我們孩子的生活水平又比我們要低。”
以下是五種讓你生活得更精簡的方法:
1. 不開車
克魯克說,孩子上學這段16公里的路程,坐公交要比坐私家車更安全,也更省錢。(幾個孩子的學校離媽媽上班的地方近一些,但他和前妻平均分配好了各自陪伴孩子的時間)。他的說法是對的:據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統計,雖然1975年以來因汽車事故導致的13歲以下兒童死亡案例有所減少,但它仍是該年齡段兒童死亡的主因之一。該協會是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一家由汽車保險公司創辦的非營利組織。克魯克說,從積極的方面來看,走路比開車更健康,市區的孩子在這方面要比郊區的孩子擁有更多選擇。未來25年內,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共享交通工具,使用Uber和Lyft等平臺約車,無車家庭也許會成為社會常態。
2. 放棄“美國夢”
很不幸,隨著房價和按揭利率節節攀升,貸款方對潛在借款人信用評分的要求日漸嚴苛,有一部分人只能放棄買房這個美國夢了。在加拿大,克魯克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給孩子上了重要的一課。此外,并不是每個人都想買房,克魯克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房租也在漲,但如果你希望能擁有換工作或冒險的自由,那么租房就是不錯的選擇。
3. 奉行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
極簡主義是小房子的必需品。克魯克說:“不被繁雜的物品淹沒的生活是自由的,因為你能把心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在她《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中寫道,想把家里的大部分物品收拾好很容易,只需將它們分門別類,再分別把每一類攤在地上,需要的放回去,不需要的,為它們的服務言謝并道別。最近人們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也會讓生活變得更簡單:是要買東西,還是買體驗?
4. 打造多功能房間與家具
克魯克家的房間與家具多有多重功能。舉例來說,男孩子們的床是三層上下鋪的,而克魯克的床白天可以當桌子用。餐桌配有長凳,最多能坐下10個人。如果家里有客人要來過夜,客廳里的折疊沙發可以拉開當床睡。
他表示,購買耐用的家具,并把家具當成消耗品,好處就是萬一孩子玩耍時刮壞了桌子,或者弄壞了其他家具,你也不會太生氣。他說:“好東西我當然喜歡,可是如果老是得提心吊膽,擔心這些好東西會被我4歲的孩子弄壞了,這種糾結的感覺可不妙。”
5. 學會相處
他表示,兄弟姐妹之間并不總是相處融洽的,但家庭的空間一小,他們就會自我調整。克魯克說:“你要對別人的需求有同理心。”因此,如果一個人在餐桌邊做作業,兄弟姐妹就得去其他房間玩游戲,尤其是聲音比較大的游戲。“他們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很融洽,但因為這種空間上的親近,比起那些能在大房子里盡情奔跑,還能躲到樓上樓下的孩子,他們相互協調得更快。”而面對孩子需要隱私的批評,克魯克則回應說,如今很多成年子女到了30多歲還和父母住在一起。
(編輯/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