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富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車位、共享充電寶……這些“共享”模式雖然很潮,但如果想向更高層面發展,它就需要“區塊鏈”的支持。同樣,大數據的資產流通也少不了區塊鏈。那什么是區塊鏈呢?一起來看看吧。
它是大數據的加速器
都說大數據是企業的加速器,那么大數據本身作為一種產業,它有加速器嗎?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區塊鏈”。那這區塊鏈究竟是啥呢?簡單來說,區塊鏈就是一個記賬本,不同的是這個賬本里面的交易都是數字化的。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區塊鏈并不是一個特定的軟件,就像是計算機編程中常見的“冒泡算法”一樣,它體現的是一種特定的設計思想,在實現這樣一個思想也有多種多樣的方式。

區塊鏈這個賬本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全民參與記賬,在這個記賬系統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記賬。在一定時間段內任何數據變化,系統就會評判這段時間內記賬最快最好的人,并把他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同時將這段時間內賬本內容發給系統內其他人進行備份。這樣系統中的每個人都擁有了一本完整的賬本。這樣的一個賬本跟大數據有關系嗎?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國內的大數據資源流通現狀已經初具規模:政府搭建了諸多數據共享平臺,一些平臺已經開始對外開放;商業方面各種數據服務提供者開始從巨頭公司衍生至一些中小公司,服務趨向精細化、全面化;在平臺建設方面一些數據交易平臺開始啟動建設,貴州一些起步較早的平臺目前已經投入了使用。總體上大數據在穩步推進的發展中。
不過,縱觀國內,大數據發展仍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其中在數據資源流通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顯而易見的:現有硬件條件的影響下,數據開放共享并不簡單;在上游方面數據流通的監管也缺乏有效的措施,進而導致數據安全的保護比較薄弱、數據資產確權困難;而在下游則會出現數據服務的變現模式困難、單一。面對這些問題,“區塊鏈”仿似應運而生,成為了大數據產業的“加速器”。
針對問題對癥下藥
區塊鏈中的“SHA256”和“哈希算法”(兩種特有的設計的算法模式)像是一個“檢測器”,有了這兩個東西大數據流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就得到了保障。具體做法是通過將各種數字化的資產交易轉換為一個中間值,如果有人從中破壞,那么下次訪問時這個數值就會改變,即便只是一個標點符號都會導致這個值的變化,一旦變化,交易就會遭到拒絕。這兩個算法就是這樣起保護作用的。
不僅如此,“區塊鏈”中的加密算法還保證非授權用戶不能訪問數據庫,共識機制保證了數據資產的確權登記,交易記錄同樣會跟蹤資產的交易全程……總的來說,區塊鏈的設計出現恰當的解決了目前大數據產業中數據資源流通的問題。
那么,解決了這些數據資源流通的問題之后我們一般民眾能有啥切實的感受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過去,兩個互不認識和信任的人要達成協作是困難的,必須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為,在過去任何一種轉賬,必須要有銀行或者支付寶這樣的機構存在。但是通過區塊鏈技術,這種協議就可以在沒有任何中介的行為下達成。這一點在區塊鏈的發源地——比特幣中已經得到實現,在沒有第三方中介的介入下雙方可以互信的轉賬行為。這是區塊鏈的重大突破。
區塊鏈自身的問題
處在風口的技術產業一般有兩個特點,一是新,二是不成熟,區塊鏈也是這樣。目前區塊鏈的這一技術尚未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其本身所涉及的很多技術方案也還在快速發展中。不過,過去被認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系統常耗費資源大、系統處理數據有限制之類的問題已經在技術上獲得了突破,這也是如今區塊鏈這么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此外,區塊鏈所針對的一大領域是金融。全球金融的基礎設施投入已經超過數萬億,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金融架構和底層操作體系是需要有實際數據相支撐的。在現有技術還沒有被部署并且獲得使用案例的情況下,區塊鏈能做的事情并不多。當然,即便如此,無論是從未來企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區塊鏈的研究都是必然的。(編輯/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