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青春
有關醫療行業的影視劇歷來不缺關注度和話題度,這是因為醫療行業劇所展現的醫療情節、醫患關系、醫療事故等問題與每個普通家庭都休戚相關。據調查,就醫問題是我國民眾重視并擔心的三大民生問題之一,就醫問題里民眾最為關心的方面分別是就醫安全、就醫保障和醫療改革。《外科風云》就是這樣一部都市醫療行業勵志題材電視劇,它關注的是發生在醫院的典型性醫療事件、醫患關系、醫療隊伍良莠并存的現狀以及醫術仁心,當然還有幾對男女主人公的愛恨交織和感情糾葛。
作為一枚走心的看劇觀眾,作為一枚走心的生活愛好者,我們不但要追劇追精粹,更要做個未雨綢繆的生活小能手,及時準備一些安全就醫的實用貼、技術貼,掌握就醫前該做的準備功課,學會甄選靠譜專科醫院,確認就醫后應注意的關鍵事項,這樣才能在自己、家人或者親朋有就醫需要時不手忙腳亂、誤打誤撞,造成不必要的就醫障礙和困擾。
劇 情梗概
電視劇《外科風云》的核心故事起源于多年前一場引發命案的“醫療事故”。一位搶救成功的車禍傷員卻因突發藥物過敏死亡,當晚責任護士張淑梅被質疑用錯藥導致病人死亡被迫離開崗位。多年后美籍華裔外科專家莊恕為追查30年前母親張淑梅的事故真相,以及找尋走失的妹妹來到新城仁和醫院。當年死者的女兒陸晨曦成長為胸外科主治醫生,卻因屢次得罪胸外科主任揚帆被調至急診。而莊恕屢次把技能過硬的陸晨曦重新帶回胸外手術臺。朝夕相處中,莊恕的醫術讓陸晨曦驚嘆,對患者的周到考慮也讓陸晨曦反思,二人漸生情愫。最終,莊恕找回了妹妹,也在陸晨曦的協助下還原了母親當年事故的真相。
安 全就醫之準備篇
*自查病癥注意事項
已患病癥
當你從體檢報告、門診檢查或其他就醫渠道得知自己有需要進一步復診、確診的病癥時,務必要做到以下“兩要”和“三不要”。
必要事項:
1.要相信現在的醫學昌明,要建立樂觀、積極的心態,合理安排工作、作息時間;
2.要盡快就醫;
3.不要偏執幻想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和疑難雜癥;
4.不要諱疾忌醫;
5.不要盲目相信網絡醫療信息、街頭小廣告和醫托。
相關新聞鏈接:
*(鄭州晚報2013-09-16)由于懷疑自己患上胃癌,2013年9月5日,21歲的青島大學大二女生曾貴媛留下一張字條后悄然離校。8天后遠在云南的父母奔波萬里,輾轉趕到河南孟津找到愛女下落。經醫院檢查,她患的是糜爛性胃炎不是胃癌。
疑似病癥
養生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一個重大民生話題,電視、雜志、網絡均有華樣百出的健康養生欄目內容,不少人已經成為看視頻、看個案圖自查病癥、隱疾的“民間高手”,殊不知,這種自查自治疑似病癥的方式,往往是矯枉過正反受其害,請一定要注意幾下幾點:
1.是藥三分毒,即便是非處方類藥物和滋補中藥也不能自開方自服用;
2.不要一味迷信食物、藥物的保健養生,運動養生很重要,并且更安全更有效;
3.即便你自查之后復合所有病癥特征,滋補類食物、中成藥也需要嚴格按照劑量和療程來服用,以免劑量過大、服用時間過長反而對肝腎等器官造成藥理性損傷;
4.感冒期間、月經期間以及孕期等非常時期禁服一切滋補、調理類藥療、食療之方,或遵醫囑。
相關新聞鏈接:
*(西安晚報2016-01-28)男子為治脫發服近6斤何首烏,過量服用致中毒身亡。
*院比三家
大病選擇醫院是關鍵中的關鍵,切記院比三家甚至更多家。選擇醫院的哪幾方面呢?要選擇針對你同類病癥的醫療資質是否夠權威,醫療水平、器械夠先進,手術質量是否有保證,病患痊愈率康復率是否高于其他醫院同類數據,以及醫療收費是否合理,醫療服務是否人性化,以及可公費醫療的具體項目明細化等等,這些都是考量范圍。
網友、患者、專業人員口碑推薦,僅供參考:
因為各大醫院的專科設置、醫生組成、儀器設備均各有側重,要先掌握醫院的特色,比如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阜外醫院胸外科、安貞醫院心外科、上海中山醫院心臟科、華山醫院腦外科、天津醫院的骨科、天津長征醫院的皮膚科等等,都是全國著名的特色專科。
*主治醫生
大病重在選醫院,小病重在選醫生。不必盲目崇拜掛專家號,眾所周知名氣大、職稱高的專家號是很難掛的,普通小病、常見病掛專家號不但浪費時間、醫療資源,而且也會延誤病情。如果有經常就診的固定醫生最好,越了解你病史和健康狀況的醫生看起來病來默契度和效率就越高。除此之外還可以向正在治療中的患者及醫院的護士、醫務人員、護工等側面打聽內情后再做定奪。
*需要準備的資料
就診前,必須準備好各種檢查診斷資料,包括從初診起的全部病歷,以及三大常規、肝功能、心電圖等報告,有的還須準備好血糖、腎功能、B超、胸片、CT、MRI等資料。這樣看一次門診,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初步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
*就診時間
就診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從生理學上講,此時人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思維敏銳,對正確鑒定病情非常有益。
*外聯事項
外地患者到大城市就醫,應盡可能先與醫院或專家取得聯系,詳細說明自己的病情,或將病歷資料全部寄給醫院或專家,等得到回復,方可動身,以免徒勞往返。
安 全就醫之進行篇
*門診階段
1.就醫時請不要化妝,以免影響醫生對你整體外貌的專業判斷。最好不要佩戴首飾,避免檢查時被影響或反復穿戴。如果是要做腦CT或磁核共振的話,請先去牙醫那里摘除一下你烤瓷牙,因為含有金屬物質的烤瓷牙進入CT時會影響磁場,導致檢查結果的不準確性和對機器的損壞。
2.門診時間一般都非常有限,在向醫生敘述病情和以往治療經過時一定要言辭簡潔、清淅、準確,回答醫生的提問要直接、詳盡,可以大膽提出對本病的疑問,以引起醫生的注意并得到詳盡答復。
*復診階段
1.如無必要,不建議復診階段臨時換診醫生,這會影響病人和醫生之間剛剛建立起來的醫患關系,加重病人對自身病情的擔心,影響醫生的診斷。如有必要,請向你的新主治醫師陳述清楚病情和就醫資料,特別是對前次就醫診治誤區應詳盡說明。
2.在醫生為你出具具體治療方案之前,你可以向醫生陳述幾點個人請求,比如為了安全和省錢,盡可能地不輸血(從輸血可能造成感染上考量),手術后在重癥室的監護時間盡量減少(從每日監護費用上考量),用貴重藥品前請與家屬商量,并征得同意等等。當然最佳診治方案的決定權還是要交給并信任你的主治醫師。
安 全就醫之后續篇
*復查階段
1.對于復查報告中出現的任何超出正常值的檢測結果,必須向醫生咨詢清楚,必要時可要求醫生出具書面病理解釋報告,以作存正和備案。
2.復查階段出現發燒、感染或者其他異常情況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
*康復階段
1.沒有醫囑,不得擅自停用醫生給開具的處方藥物,擅自減少藥量或間歇服用也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
2.務必做到定期到醫院復檢,與主治醫生保持聯系。
3.戒煙戒酒,飲食清淡有營養,合理運動,勞逸結合,保持血壓和情緒的穩定。
安 全就醫之醫患關系處理篇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醫患關系的實質是“利益共同體”。因為“醫”和“患”不僅有著“戰勝病魔、早日康復”的共同目標,而且戰勝病魔既要靠醫生精湛的醫術,又要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積極配合。對抗疾病是醫患雙方的共同責任,只有醫患雙方共同配合,積極治療,才能求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醫患溝通不夠、醫療糾紛增加,是醫患關系不和諧的重要因素。醫生超負荷的工作使其無力完善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同時,在醫療過程中缺少人文關懷,加劇了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情況。患者申訴和維護權益渠道不暢通是影響醫患關系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國雖已于幾年前就施行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發生醫療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鑒定費用就高達幾千元,患者維護權益成本太高。醫患之間缺乏信任,是造成醫患矛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新聞媒體不夠詳實、客觀的報道,促使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換位思考。部分醫務人員沒有設身處地替患者著想,而是較多地考慮醫療機構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對醫務人員也缺乏理解,不了解醫學的復雜性。這些眾多因素造就了當下諸多緊張、不和諧的醫患關系,也為就醫的安全性和效果最大化帶來惡劣影響,撥亂反正成為當務之急。
*得知病情后給自己分別設置一個最高和最低醫療結果心理預期
拿到病理報告不要急火攻心,不要病急亂投醫,向主治醫生核實清楚報告內容詳情后,自身要有一個理性的心理預期,即問診醫治后病情可能出現的最好和最壞的結果,以良性、理性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出現醫療矛盾的三不要
一旦出現醫療矛盾,切記三不要:不要憑想象主觀判斷,要擺事實講證據;不要喪失理智做出情緒化舉動,一定要相信醫患之間是可以建立彼此信任的關系,可以交流、溝通的;不要主觀擴大、激化矛盾,認為“把事情鬧大”才是解決之道,要相信理性、公正的據理力爭才是解決矛盾之道。
*出現醫療糾紛怎么辦
如果出現醫療糾紛、事故,第一時間保存有效證據,向醫院以及上級部門反應和申訴,必要時可向專業律師咨詢,走法律維權之路。
*遇到醫鬧、醫托該怎么辦
遇到醫托不要盲目偏聽偏信,對醫托的蠱惑之詞一定要捂緊錢包保持警惕性,遇到糾纏不放的醫托可尋求保安幫助或者報警。遇到醫鬧不要圍觀跟著起哄,更不要參與其中,如果現場情況危急首先要保障自身安全,迅速遠離并報警。
安 全就醫之防騙貼
*看證照
合法醫療機構是指經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設立并進行登記注冊,領取了由衛生行政部門核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機構。患者就診前應留意醫療機構是否在醒目位置懸掛了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注意證件是否過期,并仔細查看證件上標注的允許開展的診療科目。不要到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超范圍診療的機構看病。
*防醫托
千萬不要輕信車站、大醫院門口的醫托。醫托往往會假裝熱情地列舉一大堆“實際”例子,用花言巧語向患者極力推薦某醫療機構或某位特定的醫生。如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執業資格有懷疑,可撥打市、區衛生局醫政科的電話進行咨詢。
*保存醫療憑證
患者就醫后要妥善保存相關醫療憑證,包括門診病歷、各種檢查和化驗報告、收費票據等。一旦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可憑這些憑證通過相關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有醫療機構拒絕向患者提供以上憑證,患者應及時向衛生監督部門舉報。
*辨真假醫療廣告
按照有關規定,發布醫療廣告的主體必須是正規醫療機構,沒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單位一律不得發布醫療廣告。在發布廣告內容的同時,還要刊登出醫療廣告的批準文號,并且不得有保證治愈或者隱含保證治愈、宣傳診療效果或利用患者及其他醫學權威機構、人員和醫生名義、形象或者使用其推薦語進行宣傳等內容。
*留心街頭義診
按照相關規定,組織義診活動的主體必須是合法的醫療機構,義診活動要在批準的時間、地點開展,參加義診的醫務人員應佩戴醫療機構統一印制的胸卡,在“義診”活動中不允許有銷售、推銷等行為存在,切記留意其是否為了推銷產品,并注意鑒別其是否有行醫執照,謹防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