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莉
摘 要:介紹了外加劑對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影響,提出了在公路工程中外加劑的應用建議,即:外加劑的選取、外加劑的調配、摻和方式的選取、提高高效堿水劑的摻量四個方面。只有對外加劑進行合理的分析并良好的運用,才能保證水泥混凝土質量,方便后期工程施工。
關鍵詞: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劑;建議
中圖分類號:U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9-0094-01
1 外加劑對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影響
水泥混凝土外加劑是一種在混凝土攪拌之前或攪拌過程中加入的,并用以改善新攪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但自水泥混凝土新標準實施之后,外加劑對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出現了不少問題。具體影響因素為:
1.1 水泥細度與外加劑品種的影響
水泥過細,其表面積增加,需水量也會隨之加大,而這不僅會降低液相中殘留外加劑的濃度,塑化效果也會隨之減低,并且還會加快加工成的水泥混凝土塌落程度。同時在細水泥的施工過程中,其速度越快,產生的熱量會越高,而砌成的公路路面則容易產生裂縫。其次在產品規范中,對于外加劑的檢測都是基于基準水泥的情況下檢測出的數據,但是在實際水泥混凝土配制中,由于水泥存在著種類、標號,成分、細度的不同。
1.2 電位與堿水率的影響
當水泥表面的電位有所改變,會產生相應的吸引或排斥現象,有的會提高水泥擴散體系的穩定性,改善水泥水化的條件,但有的則會破壞絮凝結構,并形成大分子結構,破壞外加劑的使用效益。另外水泥混凝土中的堿主要來源于所用的原材料,特別是石灰和粘土,含堿量越低,相容性就越好,但高含堿量則會加速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導致需水量增大并且還會加快工作度損失,使塑性效果變差。通過實驗證明,當不減去或減去堿水劑的含水量,所計算出的堿水率之間有1%~2%的誤差,并且碎石的大小也跟堿水率有關。
1.3 外加劑使用量的影響
外加劑的使用量是外加劑性能好壞的主要標準,因為這是外加劑技術和經濟效果高低的效益表現方面。外加劑的最佳使用量是經過摻入混凝土的經驗得來的,在使用過程中為了達到不同的效果可以不根據最佳摻量,像為了達到坍落度損失程度、滲水情況程度等。同時外加劑的不同和摻量的變化,會使得水泥混凝土所需要攪拌的時間發生變化,并且還會讓其在攪拌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效果,加之水泥混凝土的凝固效果與時間不等,從而易使得水泥混凝土的使用時間和其性能無法發揮最佳效益。
2 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劑的合理利用建議
2.1 選擇符合設計與施工條件的外加劑
攪拌工藝參數和環境的溫、濕度的不同,會造成外加劑檢測與實際拌制混凝土過程中產生脫節,由此在公路工程中,相關人員要根據工程設計要求和施工條件,選擇適合本工地的外加劑,并利用實驗的數據作為外加劑量的支撐。
2.2 外加劑的調配方法
面對不同的氣候差異,集料差異、摻和方法差異以及摻和料差異,它們都是調整和配備外加劑用量所需要依據的標準和依據。下面針對公路工程施工中不同的季節氣候差異,對外加劑的調配方法做了說明。(1)冬季施工調配外加劑;在冬季施工的過程中,想要達到一定的防凍作用,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相應的早強減水劑、早強劑,而南方冬天溫度不是十分低,僅僅只需要減少減水劑中木鈣和糖分的含量即可。(2)夏季施工調配外加劑;在夏季進行施工時,由于溫度較高,會導致攪拌材料以及運輸材料具有較高的溫度,且反應速度和揮發也較快,因此水泥混凝土會出現很大的坍落度,使得其容易變硬、變稠,而變稠會導致水泥混凝土在公路工程初期階段容易出現裂痕。由此在夏季施工過程中,需要延緩凝結時間和增加流動度,并適當利用緩凝減水劑與高效減水劑。
2.3 摻和方式的選取
在攪合水泥混凝土的時候,摻加外加劑的方式對于使用量與施工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摻加減水劑的方式主要有同摻法、先摻法、后摻法以及滯水法。后摻法適合用在萘系高效減水劑中,同摻法適合用在木鈣類減水劑,在使用時,相關人員要依據方法的不同需要適當的選擇不同的用量。
2.4 提高高效堿水劑的摻量
對于任何一種外加劑而言,采用不同品種和廠家的水泥所檢測的性能肯定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對于外加劑的檢測都是基于基準水泥的情況下檢測出的數據,但是在實際混凝土配制中,會降低水泥混凝土的成本,并無法保證其特殊性能,由此部分相關人員會摻加礦物摻合料,并且有些還是大摻量,但是外加劑摻入后會遇到摻合料與外加劑的適應性問題,因此就需提高高堿水劑的摻量。經工程研究與實踐發現,在水膠比較低的情況下,大摻量高效堿水劑可使水泥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并容易成型,同時所成型的水泥混凝土十分密集,其強度、耐度都有所提高,在使用時相關人員要保證高效堿水劑的飽和濃度約為0.8%~1.2%,并在配制高效減水劑時需要注重最佳摻量,只有這樣才能配制高性能、高強度的水泥混凝土。
3 結語
總之,公路工程的發展會促進水泥混凝土外加劑的發展,同時隨著應用的廣泛和研究的深入,水泥混凝土外加劑定會在工程事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和良好的效益。因此,相關人員只有不斷地加強對外加劑檢測標準的深刻理解,同時聯系工程實際情況,讓外加劑充分發揮其優越性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