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午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浪潮的不斷推進,在建筑設計中人們不僅滿足于設計的穩定性與美觀性,而將關注點更多的放在了建筑結構的空間設計格局中,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擴大建筑物的空間使用面積,另一方面也更滿足當前城市建筑用地緊張等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建筑設計空間組合的處理手法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建筑設計;空間組合;處理手法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9-0104-01
1 前言
當今社會,住宅已經不單單是滿足人們基本居住要求的住宿場所,也是一種融合了當代人類審美觀和價值觀的建筑學。隨著如今房地產產業的火爆,人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到了住宅建筑空間設計中。設計人員在對建筑結構進行空間組合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布設。在提高建筑空間利用率的基礎上還要結合住戶自身的需求,這樣所設計出來的建筑結構才能受到住戶的滿意,也才能讓住戶住的舒心。
2 建筑設計空間組合的處理手法
2.1 分隔與聯系
建筑的室內空間組合在一定意義上,是根據不同的要求設計出的空間空間和靈活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所需要的空間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各種活動。空間的整體效果與空間設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什么樣的方式是根據空間的特點和用途的要求,還要考慮空間中人的藝術特性和心理需要。空間的分隔與聯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室內外空間的限定、內部各空間的限定和同一空間不同部分的限定。首先是室內外空間的限定,如建筑的外墻、人口、天井、內部庭院等,都與室外空間緊密地聯系。如何使室內外空間既有秩序,又相互融合,體現了室內外空間的共生共生關系,成為設計的重點。其次是建筑范圍內的空間。我們必須使建筑內部空間的布局合理化,同時也要進一步考慮空間對人的精神。最后是限制單一的空間內,可以通過內部裝飾、家具布置、陳設等方面提出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幾個層次都是相對的,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應整體設計和建筑空間組合的創作風格統一。
2.2 對比與變化
(1)形狀對比:指兩個以上形狀的空間組合在一起,在某一程度上產生差異性,從而引起視覺與心理上的對立感。在不同形狀的空間對比時,較特異的形狀容易成為重點。當然,空間的形狀與空間的功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我們必須在功能允許的情況下來適當變化空間的形狀,取得空間變化的目的與效果。(2)體量對比:相鄰的兩個空間,如果在高低、大小方面相差較大,就會使人們在進入時引發情緒上的變化。比如由窄小低矮空間進入寬闊高大空間,會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反之則會使人產生壓抑陰暗的感受。(3)開敞與封閉的對比:空間開敞與封閉的律動變化,為建筑內部空間帶來豐富的多樣性與迂回曲折的趣味性。
2.3 銜接與過渡
空間的銜接和轉換直接關系到空間和活動的使用。例如,有一個小前廳進入大堂作為緩沖區,你可以脫鞋,換衣服,提高家庭的安全和穩定。影劇院、酒樓等公共建筑在主體空間建立之前的過渡空間,不僅弱化了用戶從外界進入光、暗變化的強烈不適,而且提高了使用規范和檔次。
2.4 重復與節奏
所謂空間重復,就是在空間組合中使用一種或多種基本形式。這種方法可以使室內組合空間具有簡單明了的特點,同時可以結合使用技術相結合,使之相得益彰,使空間效果顯得統一多樣。我們經常看到西方古典建筑平面對稱布置,縱向排列的軸線沿空間變換形狀或大小,通過對比計算和改變;橫向排列空間,22對應的重復實現統一[2]。
2.5 引導與暗示
空間的指導和建議是,它可以用在空間處理問題,自然使人們進入另一個空間在一定的方向或路線以一定的方式,以實現主體空間的功能。它是方便人們在同一時間到達,也會讓人感到驚訝的空間效果,避免以偏概全,曲徑通幽的感覺,提升景區空間與利益。空間組合的指導應根據不同的空間布局。一般來說,結構化的,對稱的布局往往與強大的軸形成指導。自由組合空間布局,空間相互環繞活潑多變。
2.6 滲透與層次
所謂滲透,是指相鄰空間上的視覺,相互溝通使用,“你有我,我有你”的潛力。沒有層次的空間,一眼便知,就會失去單調,缺少回味。會有滲透水平,會有空間流動,與整體景觀更加優美相比,在步移景異的人,通過空間體驗不期而遇的得到一個驚喜。
2.7 序列與秩序
序列簡單地表示空間的順序,即創造空間的整體秩序或突出空間所創造的空間組合的主題。空間序列的排列通常應該是根據空間中人的運動活動的過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的有機統一,從而成為空間序列的必要條件。同時,空間序列的創作也要考慮到人們在空間活動中的精神,通過藝術手段的處理,使人們在獲得良好的視覺效果和空間體驗的過程中。
3 結語
總之,建筑設計人員在做建筑設計的過程時,必須針對空間組合進行設計,促使住宅達到多功能空間的效果。只有充分利用好空間組合設計,才能充分提高建筑空間的利用率,才會更加的經濟實惠,更加符合如今社會的需求。在有限的生活空間中,合理組織,調整各功能區的使用,充分考慮建筑與人、建筑與環境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張于娜.建筑設計外觀與室內空間組合的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9):261.
[2]孫銘新.探討建筑設計中的空間組合[J].建材與裝飾,2016(2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