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
摘要: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齡化程度逐漸加劇,因此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迫在眉睫。本文結合國外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相關經驗,探析了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養老服務業;人口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2
一、養老服務業及其發展
(一)養老服務業的內涵
簡單地說,養老服務業是指為老人供給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以滿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一種服務行業[1]。養老服務業是適合我國國情的能夠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強調不僅要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還要順應時代潮流更好地提供能夠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服務。
(二)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時,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2]。1999年我國便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并且老齡化日益加劇。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20年,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3]。
2003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著重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4]。
(三)養老服務業的現狀
我國目前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近年來老年人口增長加快,形勢非常嚴峻。傳統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發展十分緩慢,滿足不了日益壯大的老年人隊伍的需要,亟待尋求一條更有效的發展道路,緩解當前老齡化嚴重帶來的巨大壓力。
二、商業銀行及其職能
(一)商業銀行的概念及性質
商業銀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以經營金融資產和負債為對象,特殊的,綜合的,多功能的金融企業。商業銀行具有一般企業的特征,又不是一般的企業,是經營貨幣的金融企業,不同于其他金融機構。
(二)商業銀行的職能
商業銀行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金融服務,調節經濟的職能。
三、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影響
(一)商業銀行為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資金
養老服務帶有一定的福利性,養老服務業發展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支出,但是基于我國的國情,我國仍處于發展中階段,面對形勢嚴峻的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壓力,僅靠政府的支出是遠遠不夠的。而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活動對于社會的貨幣供應供給具有重要影響,是國民經濟的中樞,能夠增加養老服務的資金數量。
(二)助力商業銀行戰略轉型,提高競爭力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養老服務業發展是這一時期的重大機遇,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不僅能夠提高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更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有利舉措,使商業銀行獲得更多的利潤,加快其發展。
(三)增加老年人收人,進而加快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商業銀行可以設計創造滿足老年人需要的金融產品,使老年人的存款、有價證券等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經濟水平提高,從而增強對于養老服務的支付能力,進而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四)增加就業崗位,促進消費
養老服務業發展能夠刺激居民消費,此外養老服務業發展目前存在服務人員數量大量欠缺的問題,因此可以為社會增加大量的就業崗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
(五)有利于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子女的壓力和負擔,有利于促進家庭的和諧。同時可以鼓勵社區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務和關愛,弘揚尊老愛幼、文明和諧的優良社會風氣,傳播互助互愛、和諧發展的正能量。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幸福,充滿社會的無限的愛意。
四、存在問題
(一)養老服務業的投資缺乏,商業銀行存在顧慮
養老服務業存在福利性的本質屬性,而商業銀行以盈利性為目的,由于養老服務業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沒有形成成熟的服務體系,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成本較高,時間較長,獲得回報的周期長,商業銀行存在顧慮。商業銀行對養老服務業這一“朝陽產業”的發展的認識仍然不足,有待改善。
(二)養老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養老服務業體系仍處于發展階段,主要依靠政府投資設立養老服務的設備設施和服務機構,盈利的產業模式不健全,成本高,時間長,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務。由于產業體系存在單一性,沒有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式,商業銀行很難參與進來。
(三)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尚未真正實現高度專業化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背后專業化的團隊操作,養老服務業屬于“朝陽產業”,發展還不成熟,商業銀行對養老服務業的研究還不全面,與養老服務業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并未實現專業化,缺乏專業的團隊。此外,商業銀行沒有針對養老服務業設計一些創新性的產品,專業人才資源缺乏。
(四)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較大
養老服務的本質屬性是福利性,養老機構多屬于公益性機構,設備設施大多是公益性的,所以可供向金融機構抵押的資產很少。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貸款的風險,另外養老服務機構內部沒有實現規范化管理,商業銀行評估存在一定的風險。
五、國外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
(一)日本的發展情況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養老服務體系。日本政府通過制定法律形式的產業政策,促進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商業銀行不斷創新,設計開發針對養老服務的專門產品,提供更加優質的養老服務。日本通過立法大幅度地提高了金融機構在養老服務業發展中的參與程度,使其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行業。
(二)美國的發展情況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養老服務業發展比較成熟。美國實行代際贍養制度,通過制定法律,在全社會賦予父母一代享有子女一代提供養老服務的權利。另外,美國的養老服務業市場參與度很高,不僅有政府和各州的支持,市場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美國一項成功的制度是反向住房抵押貸款制度,就是老年人將房屋產權向商業銀行進行抵押,商業銀行評估后,向老年人支付養老資金,待貸款人去世后,可將房屋進行處置。
六、建議
(一)讓市場參與進來,發揮市場的作用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業市場參與度不高,政府力量有限,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滿足市場反映出來的老年人的需求。商業銀行從市場中認識到不足,擴大需求量。
(二)政府要大力支持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大投資
政府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參與到養老服務業發展中,支持商業銀行改革信貸政策以滿足養老服務需求,提高開展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增加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的投資,從而促進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
(三)商業銀行培養專業化人才,打造一支有效率的專業團隊
商業銀行要致力培養既有金融專業知識,又具備養老服務相關知識的專業人才,積累足夠的經驗,了解商業銀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業務,并能利用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的渠道和優勢為養老服務業提高更好的專業服務。
(四)創新產品,針對老年人需求設計新的產品
目前商業銀行擁有的養老服務產品沒有統一的管理,商業銀行可以將其進行整合。另外,老年人的各個方面的需求是不同的,商業銀行要對老年人提供具有一定針對性的特色服務,從而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特色產品,以達到為老年人提供方便有效的金融服務,讓老年人享受優質的服務。
(五)商業銀行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分散風險
商業銀行對于養老服務機構出現的問題要進行及時的檢查,落實監督職能,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此外,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來共同分散風險。
參考文獻:
[1]翟德華.養老服務業分類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15(6):58-65.
[2]王亞敏.新時期中國人口老齡化特征與趨勢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30):102-103+138.
[3]邵其會.基于產業融合的養老服務業發展模式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4(12):272-273.
[4]林博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2(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