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偉
(德州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 山東 德州 253023)
魯錦的創意再設計
李學偉
(德州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 山東 德州 253023)
為進一步研究魯錦民俗文化審美與其設計應用開發,對山東各地多次的實際考察調研,并結合魯錦史料、收集的民間實物與當代藝術設計文化的對比分析,展開對于魯錦文化背景、形態特征、情感世界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認為,魯錦與齊魯地域勞動人們的民間生活息息相關聯,形成了自己悠久的民間藝術特色,呈現了濃厚的藝術原生態特質,深深地影響了當地傳統造物的觀念;為了更好地促進魯錦文化的持續發展,應凸顯創意再設計價值,通過重塑魯錦服飾設計的生態文化本質,推進魯錦跨界設計新視域來展開探索魯錦手工藝術在當代服飾文化環境中的應用價值,實現當代產品設計形態創新。
魯錦; 服飾設計; 魯錦文化; 手工藝術
魯錦是齊魯民間文化的縮影,在一定程度上切切實實地充盈著人們對于生活的感悟。近年來文化遺產生態性保護與開發的意識逐漸覺醒,生活產品選擇所富含的生態設計性理念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魯錦藝術活躍于人們的視野中。另外,在當代國內外藝術界,藝術再設計作為一種新穎的設計風尚得到越來越多的呈現,這種“設計交集”的藝術思維形式使設計產生了更為熟悉且陌生的感官新體驗,也正在深刻影響著當前魯錦藝術的變革與發展。因此,站在當代背景之下重新審視魯錦文化,梳理它們的設計思維元素及開發意義,不僅實現了魯錦符號的設計再生,而且對于創新當代服飾產品設計形態,增添當代設計藝術魅力都起到了現實的作用。本文以齊魯地域魯錦的藏品實物為例, 側重于對其再設計應用開發分析,為魯錦服飾與當代藝術設計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再設計“RE-DESIGN”理念源于21 世紀初由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發起的一次跨文化創意設計展覽活動。再設計倡導回歸到問題的原點,采用與以往不同的視角來找到新的設計方向和思想,并且能夠貼合人對事物的感官態度,以使用者的角色重新觀照人們身邊的日常設計,以最易懂簡潔的方式,在差別性的比較中發現設計的意義,探尋設計的本源[1]。
魯錦再設計是通過對魯錦與當代造物設計方式的重新審視與再設計,來探求和發掘設計的本質,以此形成符合當代審美視覺和消費心理的藝術設計產品。主要包含2方面的內容:1是從魯錦服飾的設計角度考慮。通過魯錦與當代服飾設計的融合,重塑對于魯錦設計的直觀感受,進而構建一種賦予傳統與時尚交融的服飾設計意境;2是從魯錦跨界設計考慮。通過魯錦多角度的藝術再造,不斷探索與其它藝術設計形式融合的多種可能性,推動其向深度設計開發,滿足消費群體日益對于多樣性、個性化產品設計的審美需求。
魯錦俗稱齊魯民間土布織錦,又稱家布、老粗布。魯錦是齊魯農家婦女在土織布機上將染好的彩色經緯棉紗通過不同工藝方法織造而成的精美彩色棉土布。它源自于農家兒女艱辛的實踐,在悠遠的織造歲月中流傳于齊魯大地,反映著齊魯人民廣泛的生活內容與內心情感,凝聚著齊魯民間文化由古至今的脈絡根基,演繹著鮮明、濃郁的鄉土生態文化遺存。迄今為止,魯錦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磨礪,仍然風采不衰,在2008年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大家庭的一員。目前,魯錦主要是魯西南的菏澤鄄城和濟寧嘉祥2地織造的最負盛名,代表著魯錦的特色,其余在棗莊、德州等地區分布的也比較廣泛,并且它日益成為山東人民日常生活中必須的紡織品。魯錦有關于文化原生態設計的理念順應了當代人們崇尚純真與貼近自然的生活態度,這為魯錦再設計的創新開發積聚了想象的天地與擴展的潛力[2]。
魯錦集合了造型、色彩、工藝于一體,是一種簡潔化、裝飾化、技藝化的設計形式表達,構成了獨特的審美形態特征。
3.1 簡潔與古樸的紋樣造型
魯錦紋樣造型精致與古樸,通過連貫、重復、間隔、對比等手法作紋樣形態的延展,形成了抽象幾何化的視覺風格,疏朗生動,具有極強的立體韻律美。從圖案紋樣造型來看,主要分為無花兩匹繒紋樣和有花四匹繒紋樣。兩匹繒紋樣造型簡單,以簡單的線條構造,一般以白布、平紋、條格紋居多,也有類似四匹繒紋樣效果的席紋。四匹繒紋樣造型最復雜,它通過織造方式的變化形成了斗紋、棗花紋、米子格、井字紋、棋盤格、十字花、芝麻花紋、大小八瓣等千變萬化的基本紋樣,如圖1四匹繒紋樣造型所示,賦予了魯錦紋樣簡潔而不失豐富,古樸而具典雅的造型特點。魯錦紋樣因隨心而成構造了千變萬化的圖案形式,發展至今已多達近2 000種。

圖1 四匹繒紋樣造型Fig.1 Four tie patterns.(a)Stars;(b)Well pattern;(c)Blockcheck;(d)Hedou pattern
3.2 自然濃重的色彩次序配置
魯錦講究色彩的配置設計效果,常常已紅間黃,喜煞娘、分青綠、人品細等民藝配色口訣為設色依據,在通過自然染料的大紅色、棕色、藍色等為主的經緯色線的穿插變化中烘托出織物的色彩特征,設色布局大膽,方式即興,形成了生機艷麗、層次鮮明的裝飾用色效果,如:菏澤鄄城魯錦,人們較喜歡選用黑色鑲邊且顏色鮮艷的長流水織錦用作褥子的面料,被面以選用紫花圖案為尚。除此之外,魯錦色彩也有較少一部分表現出與之用色鮮艷不同的一面,如:聊城冠縣魯錦色彩穩重,鮮亮感的配色選擇較少的應用,顯示出了這一地域人們的審美情志與用色意境。魯錦配色講究視覺美感,成為黃河流域性格文化的直接描述。
3.3 復雜與即興的工藝技術之美
魯錦工藝全部采用純手工,織造工序標準,形成了棉花加工、紡線、染線、漿線、經線、刷線、穿綜、闖杼、吊機子、織布等等幾十道工序,并且在這些繁瑣工序不同的階段又包含了不同的子工序與即興發揮等處理方式。勤勞純樸的魯西南婦女憑著心靈手巧,足踩手擲,在“蹦蹬、咔嚓、咣當”的聲響中,演奏出鏗鏘有力、自然柔美的音色節奏之美,織造出了曲調悠長的魯錦藝術世界[3]。
魯錦烙上了歲月文化的印痕,形成了實用功能性與裝飾情感化的特質,深深隱藏著濃厚的民俗寓意,抒發著齊魯人民內心世界的豐富情感。
4.1 追求平民意識的實用客觀表達存在
魯錦保留著齊魯地域特定的社會文化結構意識,追求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是作為其織造用途重要的價值。通過織品紋樣題材、技藝等造物視覺形象真實表達出人們在現實客觀世界中自然美的樸素平民化意識,滲透出對普通勞動大眾現實性存在狀態的審視,真實記錄與表達著齊魯人民的生活現實[4]。
4.2 映射藝術審美品質的詩意化意境
魯錦呈現了與生活境遇之間的關聯,散發出一種樸素自然的裝飾之美與審美品質,觀賞情緒與詩意化人文價值。它通過不拘泥于客觀物象的模仿,在造型圖案紋樣、色彩等角度,簡化抽象、高度概括形成了主觀、隨性的創造藝術,支撐了對于客觀世界幻象建構的美學重塑,揭示了這片土地文化脈絡的詩意化之美。圖2示出“黑老包”紋樣應用,局部單位中心以黑色方格花紋為主,花紋構造細密,虛實分明,起伏有序,傳達了民間藝術的審美屬性和造型規則。

圖2 “黑老包”紋樣Fig.2 “Black lao bao” pattern
4.3 表征鄉土藝術樸素寓意與情感
魯錦是一種民俗觀念本質的直接見證,充滿著儒家文化的品德與人世的煙火味道,它以其特有的語言通過表層程式化寓意圖案、色彩意境等符號的表達寄予了人們對幸福多彩生活的贊美,向往追求[5],如:貓蹄紋圖案借用貓的靈性寓意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發現。聊城冠縣魯錦土布織造以王、豐等吉祥文字詮釋了人們的情感寄托;鄄城合斗紋寓示生活美滿,希冀豐收之年。芝麻花紋寓意生活紅火,窗戶楞紋寓意勞動人民的辛勞之情,對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圖3示出織花帶,山東女子出嫁時捆綁嫁妝之用,展示了山東農家女子織造實踐,交織出喜慶、吉祥的深邃情感。

圖3 織花帶Fig.3 Figure-weave fabrics ribbon
如何真正使魯錦走入現代人們的生活,不能只是單純依靠保留原貌或墨守成規,關鍵環節是要在文化內涵與設計形式上找到它的時代定位,采取以文化為瓤,以一系列魯錦產品開發為實的方式,在文化產品的積淀中構造其藝術設計再生。
5.1 重塑魯錦服飾設計的生態文化本質
魯錦突顯了鄉土生態自然的特色,利用概括與簡化,夸張與變形、解構與重組等當代服飾設計手法,提取其文化意義的元素符號,直接應用在服裝的整體或局部造型中,以此延展魯錦個性化設計價值[6]。1)魯錦與服裝內外廓形結構相結合。秉承一種客觀實用的形態美感造型觀,巧妙利用比例關系的多樣化,分割設計符號的形態化將魯錦直接應用到服裝內外廓形中,營造服裝造型的結構特征與節奏感,如衣身、底擺等。圖4示出魯錦與服裝內廓設計圖。圖5示出現代休閑服設計,將魯錦滿天星紋樣裝點到局部衣身上,設計不僅呈現了不規則與超越常規的跳躍之感,而且以魯錦作為時尚服裝設計的基調裝飾,頗有一種雅致舒展、生動有趣的風貌。2)魯錦色彩基礎單元的解構與調整。魯錦色彩飽含秩序之美,當前受解構主義影響與服飾設計對于個性美的強調,梳理魯錦用色設計效果,可以采用2種解構方式進行處理:1是色彩弱化對比。降低配色中各對比色彩的彩度,并根據所需效果確定其色彩之間面積的大小之分,形成弱對比的統調,強調色彩處理的和諧性[7];2是色彩強化對比。依據造型設計需求按照一定適合的比例將魯錦色調拆分,然后組合當代色彩配置方式再造應用到服飾整體與局部構造設計,重新構架出新的色彩設計形式。3)魯錦紋樣符號與當代服裝設計意境的契合。魯錦紋樣極具意境與情趣感染力,當前追求個性色彩、紋樣意境已成為設計師塑造服飾魅力與消費大眾表達自身審美情趣的主要目的所在。因此,對于魯錦圖案紋樣應用創新設計,應充分依據當代服裝風格,發掘與提煉魯錦圖案符號意蘊,組合主次與細節化的設計語言,形成共性、有序、簡潔、抽象的裝飾美感形式,并放大象征、類比等表征手法,更直觀的凸顯吉祥喜慶、避災求福、超然態度的認知情感,以感性的溫暖契合當代服飾設計意境。圖6示出魯錦井字紋樣應用。選用魯錦井紋裝飾應用到衣領和開衩部位的設計中,服裝呈現出優美、活潑的線條感,被賦予了特定的民俗寓意情感,暗含著人們對于美好希望的期許;4)魯錦工藝再造方式的突破。魯錦工藝富有鮮明的特色,在保持自身生態工藝技巧品質的同時,應著重突破其在工藝操作上的再造方式轉變。1是織造方式考慮。應用當代工藝技術手段,實現不同纖維原料特性合理組合,染整集成加工面料外觀性能的提升再處理方式改良魯錦產量低,色牢度差等一系列問題,推動其向更為健康與生態的深度開發。2是裝飾手法的考慮??梢圆捎闷促N、鑲嵌、釘補等各種結構工藝手段進行組合裝飾設計,構造當代服裝設計外觀形態的藝術性,直面真實的設計問題。

圖4 魯錦與服裝內廓設計Fig.4 Lujin and clothing profile design.(a)Cuff design;(b)Collar design;(c)Hem line

圖5 現代休閑服設計Fig.5 Modern casual clothing design
魯錦在民族感情、設計回歸的召喚下,被賦予了一種全新的意義,突出魯錦在服裝結構、類別與風格的特色設計,將它特有的文化元素加以提煉和升華,匯聚出設計開發潛能,必將會實現其與當代服裝在設計理念上的共鳴。
5.2 魯錦跨界設計新視域

圖6 魯錦井字紋樣應用Fig.6 Well pattern of Lujin
近年來,國內外藝術領域出現了跨界設計的新氣象,跨界設計也成為現在時尚潮流圈非常常見的字眼。跨界設計是基于藝術、文化、視覺等藝術設計范疇的一種紛繁融合的狀態,它帶來了藝術再設計形式的革新,開創了多元化的再設計效果[8]。當下通過魯錦的多角度移植、嫁接等方式將跨界設計理念應用到紀念品、生活用品、家裝品、工藝品等各類產品設計中,不僅使魯錦再設計開發新型產品成為可能,而且魯錦跨界再設計也實現了產品設計造型的多樣性,帶來了獨具匠心的設計藝術效果,增添了設計的價值感和附加值,迎合了不同領域的市場需求?,F代文化行為已清楚表明,從透過本民族的物象設計塑造的根基上回歸設計本質,設計才會得到長足發展。一花一世界,對于魯錦跨界再設計,應始終秉承突顯時代特征與傳統文化內涵相結合的文化精髓作為設計核心,運用交叉、跨越、系統的思維方式,積極協調設計體系內部各個領域的關系[9],實現其更具生活化、時代性、廣泛性的內涵與形式,以此相適應與當代審美情趣,主要可以從2方面入手。一是魯錦與時尚藝術的跨界再設計。魯錦與時尚領域加以融合,在時尚藝術中加入了民間文化的概念,通過別樣的設計視角來闡釋時尚,使得改造時代設計庸俗的意味成為可能,并賦予了時尚全新的藝術形態,如:魯錦與當下最時髦的可穿戴電子產品聯合創新。二是魯錦與不同藝術種類的跨界再設計。拓展設計角度,呈現表述方式的多元化特質,以此構造復合設計特征,例如:1)魯錦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當代包裝設計尋求商品的標新立異裝飾性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通過魯錦元素的創新,摒棄當代包裝工藝的浮躁裝飾,采用魯錦利落的線條,面積塊狀闊形拼接等設計方式,營造魯錦興趣十足的設計味道,用這些輕盈和自由的造型成為塑造當代包裝設計的直接載體。2)魯錦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F代室內設計重視將滿足人們在心理上的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平衡度作為設計的核心。通過魯錦輪廓鮮明的色線面料質感紋理對比,具象與抽象形態的調和構成,衍生出風格質樸的室內構造意境,圖7示出魯錦棋盤格造型表現。將魯錦吉祥觀念的紋意滲透在家居客廳設計空間之中,表現出迥然不同的主觀風格意向性,濃郁表象之外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齊魯鄉土味道。3)魯錦在草編設計中的應用。草編設計是中國傳統生態藝術文化的積淀與體察,衍生魯錦特有的氣息應用其中,強化藝術的主觀處理導向,并通過結構與工藝的補充和改良,加大產品開發的技藝含量,以此形成更為直觀的產品設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10]。圖8示出魯錦日常用品設計。

圖7 魯錦棋盤格造型表現Fig.7 Cross pattern application in packaging technology

圖8 魯錦日常用品設計Fig.8 Daily necessities design of Lujin.(a)Package design;(b)Decoration design of lighting;(c)Sofa design
魯錦跨界設計是一種新銳的設計態度,亦是自我發展的機能需要??缃缭O計是魯錦再設計理念表達方式的有效延伸,它從各類視角來解析了魯錦再設計的本質特征,審視這種跨界再設計的理念,既可以賦予當代魯錦造型設計之美,又突破了其設計視域,提升了其它藝術門類的設計視覺美感,并且給予了消費大眾送上了別樣的新體驗。
魯錦作為一種地域文化載體的直線符號,它顯現的是山東人的生活狀態,形象與深刻地反映了齊魯人民的思想情感,它們在造物背后所充斥的實用情境、情感意象、生態設計的文化記憶也從不同程度引發了當代人們對于社會文化意識的進一步反思。因此,對于魯錦文化的再設計應在喚起人們對于魯錦最本質的人文記憶與認同感同時,深入挖掘其設計元素與個性之美,并加以提煉與升華,完成文化經典到個性時尚的轉換,以此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符號形象,適應與滿足市場的需求并最終實現魯錦文化發展空間的不斷壯大。
FZXB
[ 1] 何末凌.基于再設計理論下的服裝創新設計研究[J].戲劇之家,2016(4):150-151. HE Muling. Based on research of clothing innovation design in redesign theory [J].Theatrical Family,2016(4):150-151.
[ 2] 孔新苗.齊魯民間造型藝術[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152-164. KONG Xinmiao. Qilu Folk Plastic Art[M].Jinan: Shandong Pictorial Press,2005: 152-164.
[ 3] 劉娟.傳統魯錦紋樣手工織造工藝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1:9. LIU Juan. The study on weav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LuJin [D]. Wuxi:Jiangnan University,2011:9.
[ 4] 王大海.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檔案:中國魯錦[M].濟南: 山東友誼出版社,2013:155-158. WANG Dahai. Memory Files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China LuJin[M].Jinan: Shandong Friendship Press,2013:155-158.
[ 5] 穆慧玲.解讀魯錦的儒文化印痕[J].紡織學報,2013,34(5):111-115. MU Huiling. Analysis on Lu brocade and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5):111-115.
[ 6] 錢欣,趙萌.魯錦紋樣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紡織學報,2010,31(1):98-99. QIAN Xin,ZHAO Meng. Application of Lujin patterns in fashion design[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0,31(1):98-99.
[ 7] 楊永慶,亓 延.魯錦的文化性與應用創新研究[J]絲綢,2011(11):45-49. YANG Yongqing,QI Yan. The cultur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of Lu brocade[J]. Journal of Silk,2011(11):45-49.
[ 8] 毛立輝.跨界設計:一種新銳的生活態度[J].中國服飾,2012(11):21. MAO Lihui. Redesign:a new attitude to life[J]. Chinese Clothing,2012(11):21.
[ 9] 曹雯涵.跨界設計—設計對新時代的回應[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12):69. CAO Wenhan. Redesign-design response to the new era[J].Popular Literature and Arts(Academic Version),2014(12):69.
[10] 潘魯生.傳統文化資源的設計價值與轉化路徑[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1):9-11. PAN Lusheng. Design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ts transforming approach[J].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and Design),2014(1):9-11.
Analysis on creative design of Lujin
LI Xuewei
(CollegeofTextilesandClothingEngineering,DezhouUniversity,Dezhou,Shandong253023,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research on folk culture aesthetic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Lujin,by on-spo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many times in Shandong,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bination with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Lujin,collection of the folk material objects of Lujin and the art design culture in contemporary,this paper researches cultural background,model characteristics and emotional world of Luji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thinks that Lujin relates to the folk life of the working people in Qilu area,forms its own folk art features with long history,presents a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artistic original ecological, deeply influences concept of local traditional cre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Lujin culture,we should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reative redesign,explore application value of Lujin manual art in contemporary clothing culture environment,realize the form innovation of product design in modern by reshaping the ecological culture essence of Lujin clothing design,promoting new vision of Lujin crossover design.
Lujin; clothing design; Lujin culture; manual art
10.13475/j.fzxb.20160605806
2016-06-13
2017-03-13
山東省2015年高??蒲邪l展計劃項目(J15WF11);2016年山東省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項(ZD20161008)
李學偉(1975—),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服裝藝術設計等方面的研究。E-mail:lixueweidz@126.com。
TS 941.1
A